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大學擴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高校扩招)

目錄

什麼是大學擴招

  大學擴招,也稱為高校擴招或大學生擴招,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即中國大陸)自1999年開始的,基於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簡單來說即是自1999年開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學本科、研究生)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擴招源於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進入2008年後,教育部表示1999年開始的擴招過於急躁並逐漸控制擴招比例,但在2009年環球金融風暴的背景下,教育部開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調節。2012年4月,教育部發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今後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模將保持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本科高校過度擴招造成高等教育質量下滑,為提高教學質量,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將成為一項基本制度,不給本科生上課不得聘為教授。1993年全國出生人口2000多萬,大學畢業生達到690萬,毛入學率30%左右。

大學擴招背景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積極肯定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規模的國企改製開始推行,經營不善的國企紛紛倒閉,政府開始精簡人員,國企改製導致了國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樣大規模接受大學生,於是1996年,國家開始了雙向選擇,自由擇業的試點,到1998年大學生由國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當年7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是自主擇業的。

  同時,在1992年到1998年,由於國企改製,市場經濟改革等原因,國內出現了大規模的失業人群(國內稱之為下崗職工)。其中1997年全國下崗人員為2115萬人。

  經濟方面,90年代前期,中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極高,我國開始對過熱的經濟進行降溫——也就是著名的軟著陸。通過1993年-1996年的軟著陸,使通貨膨脹率成功的從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6年的8.3%,但是同時,經濟增速也大大放緩,國內需求疲軟。

大學擴招實施

  1998年11月,經濟學家湯敏以個人名義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議書《關於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建議中央擴大招生數量。在這份建議書之中,他指出5點擴招的理由:

  • 當時中國大學生數量遠低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
  • 企改革帶來的大量下崗工人如果進入就業市場與年輕人競爭會出現惡性局面。
  • 國家提出經濟增長8%的目標,教育被認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擴招可以拉動內需,激勵經濟增長。
  • 高校有能力接納擴招的學生,當時平均一個教師僅帶7個學生。

  建議被中央採納之後,中央很快制定了以“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為目標的擴招計劃。

  2006年,國家提出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2007年,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說:高等教育仍將繼續擴招,但是幅度將大大放緩。進入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計劃為599萬,增長幅度僅為5%,同時,教育部開始對擴招進行反思,並且首次表示1999年決定的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太急促。

  2012年,教育部已經發佈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該意見中明確提出:今後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模將保持相對穩定,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將成為一項基本制度,不給本科生上課不得聘為教授。

大學擴招影響

積極影響

  1.提高高中升學率,使更多學生圓了大學夢。

  以前,上大學等於拿到了鐵飯碗。大學急劇擴招,升學率持續上升,進入普通高校不是難事。現在家長、學生和高中所關心的側重點不再是能否上大學,而是上什麼樣的大學。

  2.提高國民素質,提升學歷,縮小與國外受教育水平差距。

  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達1600萬人,全國普通、成人高等學校本科、高職在校生、研究生從數量上上漲。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2%-3%,經過近幾年的擴展,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15%,初步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

  3.推遲初次就業時間,緩解就業壓力

  當前階段,人口特別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學校,減少當前的就業人數,降低就業壓力。龐大的群體一旦進入就業隊伍,勢必對就業造成巨大壓力。發展高等教育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辦法,也是按學齡期學生人數比例發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4.發展經濟,拉動內需。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低谷,大幅度發展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藉此拉動內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帶動經濟的增長。擴大和發展了教育產業,使教育成為一門熱門投資行業,增加了人們對教育的投資和消費,也增加了教育從業人員,帶動了教育相關行業的發展。

  5.實現教育發展階段性飛躍。

  我國大規模擴招,提升教育發展階段,是使更多的適齡青年享受教育的一個措施。

消極影響

  擴招政策首先導致的問題是教育質量的下滑和基礎設施的不足。以北大為例,1999年,擴招導致北大宿舍吃緊,部分學生需要自行解決住宿問題。2002年,北京市教委對50所高校做過一次調查,發現65%的學校由於師資力量缺乏所以沒有能力繼續擴招,86%的學校出現了硬體不足和經費短缺的問題。

  同時,師資力量的缺乏導致了學校教學質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為例,從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數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師數量僅僅增加了2.1倍。師資力量嚴重滯後於學生增長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擴大教師隊伍又會嚴重的影響師資水平。

  從第一批擴招的大學生進入社會的2003年開始,大學生就業問題就開始成了全社會關註的話題。由於大學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擴招後的大學生就進入了就業市場,客觀上,擴招政策扭曲了大學畢業生的供求體系,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率和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國將有700萬大學生需要解決就業問題。除了龐大的就業需求之外,擴招導致的教育質量下滑,專業與課程結構不合理,不適合市場需求也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大原因。

  由於2009年中國受到金融危機衝擊下的嚴重就業壓力,政府開始將一部分大學生安排在基層工作,此外,還採取擴招研究生的辦法解決就業壓力,但是由於之前擴招的影響,很多人對此政策並不贊同。 就業壓力也讓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區大學畢業生的待遇已經降到了和農民工一樣的地步。很多大學迫於就業率低的壓力出現了就業率作假的問題。

  為瞭解決基礎設施缺乏的問題,很多高校在擴招之後大規模擴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熱。結果因為基建規模太大,導致很多學校背上了巨額債務。截止2007年9月,全國高校貸款總額達到2000多億人民幣。 為了償還貸款,一些學校不惜提高學費,降低分數錄取。由於債務問題,很多高校的信用評級大幅度下降。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大學擴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