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金融需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金融需求(financial demands)

目錄

什麼是金融需求

  金融需求是指人們在金融市場上獲得所需要的金融產品並具有購買能力的欲望。

中國農村金融需求現狀[1]

  與“三農”問題相對應,可以把我國農村金融需求分為三個方面:

  ①農民生活需求,指農民日常消費、臨時性消費和大項消費(婚喪嫁娶、建房、子女教育、醫療等)對資金的需求;

  ②農業生產需求,指農民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

  ③農村發展需求,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包括道路、水電、通訊、娛樂、衛生保健、社會保障、學校等建設需求。

  農村經濟主體對金融需求主要包括三個層次:一是貨幣需求,這是由收入水平決定的;二是信用需求,取決於可支配收入在儲蓄和消費之間的分配;三是在前二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融服務需求。可見,收入水平高低對金融需求起著極大的影響作用。

  農戶對金融的需求主要是融出資金和融人資金兩個方面。農村企業雖然普遍面臨資金稀缺問題,但農村企業是立足於當地資源由鄉鎮投資源起,市場供求比較穩定,農村企業經營活動風險大,因此農村金融機構對其發放貸款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農村企業主要產生的是對資金融人需求為主。農村企業即鄉鎮企業,受規模小、生產不規範、技術含量低、產權不規範、高負債因素制約,財政補助只是杯水車薪,正規金融機構利率高、手續繁瑣無法滿足企業的金融需求,企業就把目標轉向非制度金融組織和民間金融市場,刺激非制度金融和民間金融的發展,為農村金融市場增添活力。

  自2008年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表現出兩個新的特點:一是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標誌,國家加大對農村的重視和投資力度,國家農村政策的調整和大量惠農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二是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深刻影響,實體經濟受到強烈衝擊導致大量農民工返鄉經營農業,很多地區農產品出現降價、售賣難等問題。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特點相適應,農村金融需求呈現以下新態勢:

  (1)農民消費信貸需求意願變強。去年以來,國家為了拉動內需,擴大農村市場相繼出台了“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和小型農機具下鄉等活動,提高了農民對消費信貸的需求。近年來許多農戶積極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產生了對各種農具及家電的需求增加,而在此時國家推出一系列下鄉活動,雙方剛好需求互相吻合,一拍即合。如果金融機構在這一時期配合國家政策,提供相應的信貸產品並給以優惠,就既能豐富農村金融市場,又能刺激農村消費市場,促進農村經濟增長。

  (2)農地生產經營貸款需求增加。我國土地流轉政策措施出台後,土地流轉速度加快,出現越來越多的大規模農業種植戶,因此大規模農地經營必然要求農戶擁有更多的資本投入生產經營,隨之而來的就是生產經營的信貸需求不斷增長。

  這就對農村金融機構支持提出新的高要求,推動“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並引導新的模式(業主+農戶、訂單+農戶)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3)專業合作社貸款需求明顯。各個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力支持,自然就產生合作社對金融服務的需要,專業合作社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一種新形勢。

  (4)農民丁創業貸款需求增加。金融危機引起農民工回鄉,對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也提出新的難題,引導農民工重新就業。值此,國家出台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鼓勵創業,而土地流轉、林權制度改革為創業提供機遇,都促進了創業高峰期的到來。農民工自主創業提高了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5)農村基礎設施信貸需求呈上升趨勢。接連的自然災害讓大家意識到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的重要性,政府和農民紛紛加大了對標準化農田、打井、修路、修渠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而這方面的投資數額大、期限長,除農民集資、政府農業補助外,還需要農村金融部門的信貸大力支持。

我國農村金融需求的特征[1]

  結合我國農村金融活動的特殊性,總結出我國農村金融需求具有以下特征:

  (1)季節性,但有減弱趨勢。農作物生長季節性強,但由於現代農業技術變得更發達、子女教育、醫療等金融需求旺盛,農村金融需求季節性不再那麼明顯。

  (2)小額貸款為主,但需求額有增大趨勢,同時伴隨著風險。隨著農業生產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貸款需求量得以增加,但是限於當前的技術條件,農業市場受自然氣候影響很大而難以得到有效規避,加上農產品自身的特點,導致貸款投資風險大。

  (3)貸款用途多樣化,生活性貸款仍是占據主要地位,生產性貸款富有彈性。

  (4)民間借貸多於正規金融機構借貸,借款期限短為主。

  (5)地區性和差異性明顯。不同收入等級農戶對貸款的需求迥異,各地區農村也呈現出自己的特色需求。

  中國農村金融需求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是農業信貸需求還是比較弱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業信貸需求能力弱小。農業生產規模小,生產力水平和比較收益低,資本形成效率整體水平低,無法承擔大的信貸風險。從總量上看農戶貸款需求可觀,但由於小額、高度分散性、季節性和時效性較強等弱點,導致信貸成本高、風險大,金融機構介入成本高、收益低,自然就缺乏積極性。另一方面是農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農村金融需求日漸強烈,但是面向正規金融部門的有效需求嚴重不足。由於大量農戶和農村小企業尚未達到金融機構放貸標準,因此對正規金融部門而言,相當部分農村的金融需求是無效的。由於向正規金融機構借貸的成本太高轉而選擇其他渠道,從正規金融部門流失的這部分農村金融需求,對其而言也是無效需求。

農村金融需求不足的原因[1]

  1.農民思想保守,道義小農與理性小農並存。我國農村經濟是典型的小農經濟,農業規模小、以種植業為主使其借貸行為也就明顯的帶有長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色彩。小農經濟導致的結果就是,農民追求的是解決溫飽問題而不是經濟人所要求的效益最大化,農戶基於交易動機謹慎動機才產生金融需求。再加上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影響,“圈層結構”在農村盛行,友情借貸優先於外援融資。在一部分高收入農戶中,雖然他們逐漸走向“理性小農”,從事非農業生產,對信貸需求逐漸增加,但他們也和農業生產者相類似,抵押品嚴重缺乏,從而降低了他們對正規金融需求的欲望。

  2.借貸成本高,風險承受能力弱。農業是弱質產業,其產量受自然氣候影響大,生產效益明顯比其他產業低,因此農業借貸的效益也就相對較低。現階段我國農戶將收入主要用於教育、醫療等生活性支出,用於生產性支出資本積累欠缺,農戶難以承受過高的利率,而金融機構面向農戶的信貸利率超過了農戶的承受能力,限制著農戶的正常金融需求。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必須支付除利息以外的其他費用,主要是為了與機構人員往來便於借到款項。這樣中小企業就要花較多的心思和成本與正規金融機構周旋,從而提高了借貸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這對本身規模就小,信貸資金少的中小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農業企業靠微小的貸款只能維持在原有規模進行再生產,難以進行擴大再生產,實現經濟規模生產。

  3.缺乏抵押品,供給制度抑制嚴重。現行的借款保證方式主要是採取信用、抵押擔保,其中財產抵押占大比例。而農戶和中小企業用於抵押的資產缺乏,再加上農村的信用體系非常薄弱,在農村金融機構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向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申請遲遲得不到批准,金融機構就會做出“逆向選擇”,把資金投向於風險大、收益高的龍頭大企業和城市工業,把支農、扶農的任務全拋腦後。信貸需求從正規金融機構得不到滿足,農民就把目標轉向非正規金融機構,親友借貸或是民間借貸來填補資金缺口。目前農村金融可分為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商業性金融機構面對大量的、分散的農戶網點設置代價高,不符合成本收益核算的原則。政策性金融機構與合作性金融機構信貸金融功能不全、資金不足、結構不合理,與任務背道而馳。

  4.政策制度不到位,法律支援不足。近年來,商業銀行逐漸退出農村市場,政策性金融機構受利益最大化的誘惑忽視了支助農村發展的任務,農村金融機構利率政策不合理,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過度競爭與供給不足、供求不平衡局面嚴重,政府對農村金融支持政策極度不完善,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業改革做出全面部署,但是雷聲大雨點小,由於多層次的原因,在農村金融市場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國外銀行就有規定商業銀行投放在農業部門貸款的比例不得低於其貸款總額一定比例支持農業發展的案例,但由於政策法律硬約束力度不夠,政策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而我國也有選擇一批城市作為試點區,鼓勵各類資本新設主要為當地農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社區信用合作組織,囿於缺乏法律的有力支持和強制實施以及銀監會的有效監督,出現村鎮銀行一方獨大,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面臨泡沫化的危機。

農村金融需求擴張的對策[1]

  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要採取各種措施擴大農村金融需求,實現金融供求平衡,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1.提高農民收入,轉變農民思想,擴大農村金融需求。

  中低收入水平農戶所持有的儲蓄型金融資產比較高,進入資產主要就是儲蓄,結構單一;而高收入農戶持有的保險型和投資型金融資產比例較高,且對金融資產的需求多元化趨勢較明顯,增長也較快。從農戶儲蓄目的基於交易和謹慎性動機角度看,農戶的收入主要是用於生活開支,沒有多餘的資本產生保險股票基金國債等金融需求。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轉變農民思想,擴大就業,推進農業技術進步,落實農村金融、養老和貧困保障、管理、醫療改革,通過多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消除基本生活安全顧慮,從而有富餘的資金用於非生產性支出,擴大農村金融需求。

  2.認真分析農村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強和豐富農村金融供給

  農村金融服務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農村金融服務滯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研究不夠,農村金融需要與供給出現脫節,因此,農村金融機構在提供金融服務時要做到有的放矢。農發行要進一步做好政策性補給的作用;國有商業銀行尤其是農業銀行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強化自身的支農責任;郵政儲蓄銀行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引導資金迴流農村,以滿足農村金融需求,增強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力;作為支農主力的農村信用社,要努力做到成為真正為農村服務的機制健全、管理規範、績效良好的信用合作社

  針對農戶需求多元化的特點,繼續推廣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積極探索與農民消費相適應的金融產品。探索擴大信貸抵押、質押的方式和範圍,完善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條件,提高進入需求滿足率,使金融機構能真正做到、做好為“三農”服務的支農任務。降低農村金融市場進入壁壘,鼓勵非正規金融機構進入,彌補國有金融機構服務供給不足的缺陷。

  3.加強相關政策支持引導,提供法律援助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出台的某些政策措施,特別是農村正規金融的某些制度規範和管理辦法,不符合農村的實際情況。金融需求是金融制度得以確立的基礎。農村金融需要遵循金融工作的基本規律,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同時必須符合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符合農村的實際情況,不充分考慮農村的實際,照搬國有商業銀行的制度、規定、辦法,不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要採取措施防止農村資金大量流出農村市場,並儘力擴大農村市場金融需求。有針對性地給予農村信貸各種稅收優惠、財政貼息或其他政策優惠,鼓勵、支持、引導正規和非正規金融的發展,支持農村事業發展,讓農民切身體驗到國家、政府、社會各界對“三農”的大力支持,從而他們對金融產生更大的需求。加強法律執行力度,為各種政策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保證各種措施能夠實施到位,農民、農業、農村享受的真正的優惠和支助。

  4.關註農村金融生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我國現階段農村金融市場中,農戶、農業一直是處於弱勢地位,成為金融生態的重要障礙。因此,提高農村金融需求就既要鼓勵農村金融組織和金融產品創新,又要不斷改善農村金融環境。

  首先,結合中國農戶分散和金融意識薄弱的特點,加大農村金融知識教育,普及農村金融知識,創新服務理念,幫助農戶更好地瞭解金融產品,推動農戶充分利用金融資源。其次,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造和利用條件完善農戶信用資料庫,為農村信貸提供更好的便利條件。第三,加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的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等基本保障機制,消除農戶基本生產生活的後顧之憂,為農村發展金融需求創造條件。第四,吸引和鼓勵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投資於農業保險機制,給以一定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鼓勵發展投資主體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業保險機構,有條件地引入外資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最後,堅決打擊各種非法集資、詐騙、逃避金融債等金融犯罪行徑,規範農村金融市場,為農戶、農村企業金融需求發展提供穩定和諧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馮月英.中國農村金融需求的不足與擴張.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綠色財會2010年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Tears~,泡芙小姐,KAER,jane409,HEHE林,y桑,Lin,寒曦,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金融需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