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金融異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金融異象

  金融異象一般是指金融市場資產的實際收益偏離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有效市場假說EMH)的現象。從現有的文獻看,金融異象的發現相對集中地出現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金融市場的複雜性看,金融異象主要存在於三個層面上:一是在證券市場總體層面上的異象,如股票溢價之謎和股價過度波動之謎等;二是在上市公司個體層面上有代表性的異象,如規模優先效應、長期逆轉現象、規模———價格比的預測能力、動量交易現象、盈利公告效應、紅利之謎股票回購現象和封閉式基金之謎等;三是在投資者行為層面上的幾種異象,如投資分散化不足、過度交易和賣出決定之謎等。

產生金融異象的原因

  第一,在投資過程中,存在過度自信情況。

  這種過度的自信會使得股票交易時出現交易的頻繁,產生過度交易。其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誇大結果發生或不發生的可能性;二是縮小可能發生的範圍”。尤其在一次成功的交易以後,往往會更加的自信,傾向於再次的交易,逐步傾向於縮小投資的範圍。而對於一般失敗的交易,不會去懷疑自己的能力,常常歸因於運氣不好。這樣把成功歸於自己和把失敗歸於運氣的心態屬於交易者的“自我認識偏差”,是由於投資者過度自信引起的。

  同時,股票的持有者會將股票賣給一些過度的自信的交易者,這些交易者會持有樂觀的心態,使股票過度的交易,最終引起證券市場上的價格形成偏離,在成一種動態的迴圈,容易形成泡沫。

  第二,人們的從眾心理引起的。

  著名的“羊群效應”就是這樣引起的,社會心理學家Homan,認為“群體不是個體的簡單總和,而是超越了這一總和。群體對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個體在群體中會產生不同於獨處環境的行為反應,從而形成了諸如從眾,流言等心理現象”。在投資的領域,從眾心理因素表現的更為突出,因而,經濟學家已將此作為重要的偏好選擇予以考慮。

  第三,信息的不對稱引起的。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認為,市場並非是有效的,在市場當中,不僅存在著理性的交易者,也存在著非理性的交易者,即雜訊交易者,雜訊交易者在市場中短期具有主導作用,擁有著自己的空間,這時有效性是不存在的。投資者在眾多的信息中進行篩選,當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的交易頻繁時,換手率高時,就表示了噪音交易者在市場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第四,人們損失厭惡效應影響。

  當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與損失時,就會感到損失的數量讓人們更加難以接受,可以說損失所帶來的痛苦要大於收益所帶來的幸福感。為此,人們為了規避損失,當人們持有一定的股票時,這時就會存在著處置效應,傾向於拋出贏利的股票,而留有虧損的股票,這是一種心理的預期,希望下跌的股票會有上升的空間,不承受損失所帶來的痛苦。

  投資者總是傾向於保持一定的幸福感,當損失和收益共同擁有時,人們不願陷人損失的境地,不願承受虧損所帶來的痛苦。因而人們將虧損的股票持在手中,而把贏利的股票放出去。Odean研究了由損失厭惡引起的處置效應,即“投資者趨向於較長期地持有虧損的投資,同時過快的賣出獲利的投資。賣出虧損的投資等於承認損失並將其轉化為現實的損失,正因為投資者損失厭惡.所以不願這樣行動”。

  第五,投資者心理觀念的差別。

  現代金融市場中,人們的價值的觀念也是不同的,在投資過程中,一部分人的資本性收人增加,使得一些人為了獲得收益,利用原來的熟悉性的思維導致買人股票的重覆性,引起了股市中獲益的偏差。在當今的社會中,另外一些人處於交際或是與別人有共同觀念的目的,而進行投資的活動,進而在獲利以外的其它方面擁有更好的發展。

  人們的價值觀念的差異影響人們的在市場中的交易量,當處於獲利的目的時,人們會在成功交易時後會繼續大量的購人,希望繼續獲得更多的收益。第六,投資過程中,投資者的偏好的影響。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進行判斷選擇的時候,人們傾向投資於自己之前相近的股票,由於人們對原有股票已熟知,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所以人們在選擇時,因為對新股票的信息掌握不全,所以會將現有股票與原有股票進行比較,形成代表性啟發法,進而利用“小數定理”法則依據自己的偏好進行與之前相類似的選擇。這就有可能形成了在人們的偏好下進行盲目投資的傾向。

金融異象的類型[1]

  (一)過度的交易現象

  在股票的交易的過程中,有些人會信誓旦旦的說一支股票肯定會漲,就進行買人,這買人之後股票沒有漲,反而跌了;還有人在股市中頻繁的買進賣出,想進行短期的套利,最終沒有任何的獲利,就形成了股票市場中的交易的過度,使得投資者盲目的投資,引起了一定的虧損。

  (二)“羊群效應”現象

  “羊群效應”是股市中一種最為普遍的從眾的心理,就是機構投資者對證券價格進行著操縱,而中小投資者盲目跟莊的一種現象。它是投資者在“群體壓力”的作用下的一種非理性的行為,是在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模仿他人的一種行為。早在1936年,Keynes曾指出:“羊群行為是股票市場上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從事股票投資就好比參加選美比賽,誰的選擇結果與全體評選者的平均愛好最接近,誰就能得獎,因此每一個參加者都不認為她是最美的,而是運用智力選擇一般人認為最美的”。

  (三)“噪音”現象

  噪音和噪音交易是Black在1986年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的,是指在金融市場中那些沒有意義的和不起作用的各種的信號。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是為了盈利,利用儘可能多的信息,決定投資的品種,而在其利用的信息之中,有些信息是錯誤的,這樣可能扭曲了市場,使得市場不完全有效。由於信息的交易者和噪音的交易者是對等的,人們在投資的過程中不知道誰將從交易的活動中獲利,利用了不利信息的交易者在金融市場中虧損,導致形成了市場中“噪音”現象。

  (四)處置效應

  現實的金融市場中,許多投資者在進行風險投資時,喜歡進行短線的投資,基於賣出手森利的資產,而寧願長期保留虧損的資產,就是所謂的“出贏保虧”。在金融市場進行投資時,投資者依據當時市場的狀況,比如牛市,手中持有若幹贏利的股票和一些虧損的股票,人們在此時選擇是在大好的形勢下,人們相對偏向將贏利的般票拋出,以獲得實物的資產,而那些套牢的股票將繼續持有在手中,以等待這些股票的形式變好時將其賣出,最終獲得贏利。

參考文獻

  1. 崔靜敏.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金融異象問題研究——基於行為金融學的解釋[J].思想戰線.2010(S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金融異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