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路德維希·艾哈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路德維希·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社會市場經濟之父、聯邦德國的經濟奇跡之父

目錄

人物簡介

  路德維希·艾哈德(1897年2月4日出生於德國菲爾特,1977年5月5日逝世於德國波恩),德國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市場經濟之父”[1]

  1897年2月4日路德維希·艾哈德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富爾特市。1919年進入紐倫堡高等商業專科學校學習,1923年進入法蘭克福大學當研究生,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人物經歷

  路德維希·艾哈德1913年中學畢業後,到1916年在紐倫堡受商人職業教育,他作為士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在比利時伊普爾負重傷。戰後他從1919年到1922年在紐倫堡商業高校(今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經濟和社會學系)上大學,此後他又轉到法蘭克福大學學企業經濟學

  1925年他獲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是弗朗茨·奧本海默,他的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價值單位的實質和內涵》。

  從1925年到1928年他在父母的企業中作經理,從1928年到1942年他在紐倫堡的德國產品經濟觀察研究所工作。艾哈德和他的妻子為科學助手,從事消費品工業品成本核算比較研究,後來作為副研究所長,並與當時新自由主義的理論中心弗萊堡學院建立了密切聯繫。

  1930年代初他試圖獲得教授地位沒有成功而被撤職,原因可能是因為他不肯加入納粹組織。以後自己主持市場研究所,從1942年到1945年他領導自己建立的工業研究所。

  1944年他發表了一篇題為《戰爭財政債務鞏固》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假設德國戰敗並考慮戰後經濟重建的問題。當時的納粹反抗者卡爾·弗里德里希·歌德勒被這篇文章深深打動。出於偶然納粹忽略了這篇文章,因此艾哈德可能逃過了死命(據他人的回憶說,艾哈德對他的這篇文章落入誰手非常漫不經心)。

  1947年慕尼黑大學授予艾哈德名譽教授稱號,1950年波恩大學請他任教授職。

人物的政黨經歷[2]

  從1945年到1946年艾哈德在巴伐利亞州任商業和企業部部長,但這段時間里他的工作的成績不大。

  1947年他領導英美占領區管理部門的特殊貨幣和貸款專家委員會研究貨幣改革。

  1948年3月2日德國自由民主黨提名艾哈德為美英法聯合占領區所組成的聯合經濟區經濟管理部門的部長,這樣艾哈德實際上就成為西部占領區的經濟政策的負責人了。在西德進行貨幣改革(1948年6月20日)前五天占領國代表才通知他這項措施的實行。6月19日艾哈德通過電臺宣佈價格約束和義務提供服務的規定被取消。第二天美國占領軍司令憤怒地將艾哈德招來訓斥他自主改變了占領軍的命令。艾哈德回答說:“我沒有改變這些命令,我廢除了這些命令。”今天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艾哈德的這個自主行動是後來德國戰後“經濟奇跡”的主要條件。

  1949年前艾哈德是一個自由黨人士,但他認為在一個比較大的黨中他的政見更有可能實現,因此他開始為基民盟出力。他以無黨派人士出任部長職,直到1963年他才正式加入基民盟(實際上他是在1966年3月23日當任基民盟主席時才正式加入的,但在官方文獻中他的加入日期被提早了三年)。

  1949年9月20日聯邦總理康納德·阿登納任命艾哈德為聯邦經濟和勞工部長。1957年大選後他於10月29日還被任命為副總理。

  艾哈德是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人之一,他召集了威廉·勒普克等與他志同道合的人為經濟部副部長,他們對德國開始時期的經濟政策的影響非常大。艾哈德本人始終反對將當時德國經濟的發展稱為“經濟奇跡”,他本人總是說,世界上沒有奇跡。他認為這個發展是成功的市場經濟政策的結果。

  與阿登納的矛盾

  作為一個堅信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艾哈德常常與阿登納的社會政策發生矛盾,與其激烈的是1957年關於養老金改革的爭執,最後還是阿登納戰勝了。但是艾哈德和自由民主黨的人士始終認為當時決定的養老金方案從長遠的觀點上來看是無法支付的。但阿登納作為總理不顧艾哈德的顧慮決定通過了這個改革。今天德國老年人多,出生率小,養老金系統困難重重使得許多經濟學家政治家認識到當時艾哈德的顧慮是正確的。

  艾哈德與阿登納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就矛盾重重,阿登納譴責艾哈德常常不參加部長會議,對他的部控制不周密,講話時不加考慮。而艾哈德則通過宣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擁護者隊伍。不過不是所有擁護艾哈德的人都擁護他的政策,有不少人擁護他來反對阿登納。這些人希望通過艾哈德取代阿登納作為過渡總理。

  1957年艾哈德的勢力已經如此之大以至於阿登納不得不任命他為副總理。此後艾哈德三次有機會排擠阿登納,但艾哈德在政治鬥爭中始終負阿登納一籌而沒有成功,這使得他的擁護者非常失望。

  總理任期不理想

  1963年10月16日艾哈德終於繼阿登納成為總理。雖然當時艾哈德實際上還沒有加入基民盟,但他在選舉中非常受歡迎,因此他被基民盟推選為總理候選人。阿登納和許多其他人認為艾哈德不勝任總理職務,許多人從一開始就將他看作是一個過渡性的人物,他們認為艾哈德的任務只是贏得1965年的選舉。

  艾哈德的總理任期非常不順利,基民盟的人指責他的政策使得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變壞了。艾哈德與他的外交部長格哈特·施羅德都是“大西洋派”的人,他們將與美國的關係看得比與法國的關係重。此外阿登納繼續在幕後操縱反對艾哈德。阿登納從一開始就反對艾哈德成為總理,他一直認為艾哈德不勝這個職。1965年艾哈德雖然在大選中獲得了基督教民主聯盟第二好的結果,但在組閣的時候他就遭到了自己黨派的反對,此後他的威信大降。為了保持他的威信,他逼迫基民盟選他為黨的主席,但這也沒有改變他的處境。

  1966年在德國發生了一起財政危機,自由民主黨的部長辭職,而艾哈德在基民盟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因此他被迫於12月1日辭職。

  1977年5月5日艾哈德逝世,後於5月11日受國葬。

  從1966年到1967年他是基民盟的主席,從1967年開始擔任榮譽主席。

  但他在任期間所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使聯邦德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因此,他被稱為聯邦德國“經濟奇跡之父”,1966年下臺後仍從事學術研究。

  他的主要著作有《德國回到世界市場(1955年).《大眾福利》(1957年,英文本名字為《來自競爭的繁榮》,中文本根據英文本譯出,亦用此名),《1949~1959年德在復興中)(1959年),以及《成功的經濟學》(1965年)等。

  議員生涯

  從1949年到1977年逝世,他是德國聯邦議會的議員。

  從1949年到1969年他始終以烏爾姆選區直接議員的身份被選,1972年到1976年他作為巴登——符騰堡基民盟議員身份被選。

  1972年和1976年他以最年長的議員的身份宣佈選後的聯邦議會的正式召開。

  艾哈德是聯邦德國成立後開始的25年中不間斷被選入議會的10名議員之一。

人物的經濟理論

  戰後,艾哈德一直主持聯邦德國經濟政策的制定.併在這一過程中實踐了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其主要的政策有:

  第一,1948年6月18日在美英占領當局的支持下進行貨幣改革。取消第三帝國的舊馬克.代之以新馬克,頒佈了貨幣法、貨幣發行法、兌換法和固定帳目法,穩定了通貨,為經濟恢復刨造了條件。

  第二,進行價格政革。廢除了對90 的商品的價格限制(但對基本食品、重要的工業原料,房租和公用事業費用仍然實行價格控制);取消物品的配給制,實行買賣自由,取消對工資的控制,由勞資雙方共同決定工資。這實際上就是使價格起到自動調節經濟的作用。

  第三,制定反壟斷的 防止限制競爭法”。先後制定了有關法律,併成立了聯邦卡特爾局執行這些法律。

  第四,實行勞資共同決定製度。目的在於使企業內的工人參與經營管理,以協調勞資關係。其形式是工廠設立有工人代表占三分之一的工廠委員會,或由工人派代表參與企業的最高管理。

  第五,社會政策與勞動立法。包括各種社會保險福利政策,以實現社會收入分配的平等.並提出工人階級中產化的目標。

  第六,自由的國際經濟政策,並致力於西歐經濟一體化應該說.艾哈德這些以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為基礎的政策對聯邦德國經濟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從1950年到1973年聯邦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從981億馬克增加到9262億馬克,增長了8.4倍.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7.1 左右。在西方各國中僅次於日本(平均增長率8.9 ),年通貨膨脹率僅為2.3%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3]

  路德維希·艾哈德1957年出版了一本書《大眾的福利》根據聯邦德國戰後經濟改革的經驗,系統地闡述和發揮了聯邦德國新自由主義學派奠基人瓦爾特·歐根創立的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全書共17章,可分為三大部分。

  尋找中間道路

  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基礎是弗萊堡學派的奠基人瓦爾特·歐根所提出的理念經濟模型學說。這一學說把各種經濟分為兩種理念模型:自由市場經濟和中央管理經濟。自由市場經濟是由價格機制來自發調節的經濟。中央管理經濟是由政府的計劃和命令來調節的經濟。逭兩種經濟都有其缺點。在自由市場經濟中競爭會引起壟斷經濟危機與不穩定也是無法避免的,造就會引起國家干預。在中央管理經濟中由於計劃者難以避免的失誤又必然引起資源配置失調以及效率低下 因此,這兩種經濟都不理想,理想的經濟應該是這兩種模型的結合。從這種學說出發。

  弗萊堡學撼的另一個經濟學家繆勒一阿爾馬克提出了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社會市場經濟是一種“有意識地加以指導的市場經濟”,也就是根據市場經濟規律來運行。又有政府以適當方式來保證社會安全和社會保障經濟秩序。它既不同於自由市場經濟,也不同於中央管理經濟,而是 第三條道路 。艾哈德極力稱贊這種“社會市場經濟理論”,認為這種經濟“把漫無限制的自由與殘酷無情的政府管制兩者之間長期存在著的矛盾加以解決,從而在絕對自由與極權之間尋找一條健全的中間道路。他不僅全面論述了社會市場經濟理論而且將之變為聯邦德國經濟政策的實踐[3]

  現代社會階級組織分為兩個階層,一個是人數很少的什麼都買得起的上層社會,另一個是占人口大多數的購買力不足的下層社會。社會市場經濟的目標是要打破阻礙社會向前發展的階級界限,消除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敵對情緒。而欲達到這一基本目標,則必須實現一組三位一體的具體目標,即生產率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名義工資的大幅度增長,低廉而穩定的物價水平

  為了實現上述基本目標,必須依靠自由競爭市場機制的作用。但這種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不同於十九世紀以前的漫無控制的自由放任,而是一種輔之以必要的國家調節的市場機制。

  市場經濟為基礎

  艾哈德強調,社會市場經濟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這就在於:

  第一,保證個人的經濟自由。自由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市場經濟的出發點。這裡所說的經濟自由包括生產者決定自己資源的使用,進行生產和競爭的自由,以及消費者使用自己的收入進行購買的自由。

  第二,要保證自由競爭,這是實現市場調節的唯一途徑。這就是說,價格在競爭中形成 並通過競爭來調節經濟,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他認為,競爭是保證繁榮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實現生產的發展。所以,自由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第三,保護私有制。艾哈德強調,私有制是保證個人自由與自由競爭的基本前提,沒有私有創就投有市場經濟。艾哈德是市場經濟的擁護者,認為人類進步是市場經濟的結果。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在於,它能使調節過程隨時隨刻地進行,能使供求雙方,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之間既在數量上又在質量上都趨於平衡,能使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都獲益。”他把聯邦德國經濟的功歸之於市場經濟。正因為如此,一般把社會市場經濟歸之於自由主義的範圍之內。

  自由競爭是實現基本經濟目標的最好手段,也是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的主要支柱。在社會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責任就是制訂和執行經濟政策,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給私人企業家以指導和支援,而不在於直接干預經濟事務。但這並不等於說,私人企業家可以為所欲為,政府可以不聞不問,放棄一切干涉。政府的責任在於運用必要的手段,為市場經濟的順利運行創造必要的條件和適宜的環境。

  但是,艾哈德強調了有國家干預的市場經濟與無國家干預的市場經濟之間的區別,把前者比喻為人工植培的植物,把後者比喻為野生植物。這裡應該強調指出的是,艾哈德所說的國家干預與凱恩斯主義者所說的國家干預是有區別的。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是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直接干預經濟生活本身,干預市場經濟的運行。而艾暗德所主張的國家干預是由國家來保障社會秩序,保證經濟自由,為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是一種對經濟生活的間接干預。用一個比喻來說.整個經濟活動童是一場足球比賽,在這場比賽中,國家是裁判員.盤業是運動員。國家的作用就維護比賽的秩序,而不是直接參加比賽,直接從事經濟活動這場比賽的是企業。正如球賽離不了裁判員一樣,經濟生活也離不開國家。

  在艾哈德看來,在經濟活動中國家的作用應該是:

  第一,構建並維護基礎設施.如交通教育等。這些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但由於投資較大或盈利甚步.私人企業不願或不能經營,其能由國家經營。

  第二,穩定貨幣、穩定物價。德國曾飽受通貨膨脹之苦.因此,艾暗德十分註意這一問題.認為這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之一,“任何一項社會政策如果不把貨幣穩定放在第一位。其結果必然會給社會市場經濟造成最大的危險。”

  第三,反壟斷。壟斷破壞了競爭.會產生盲目投資的危險。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並有可能使技術與經濟倒退。因此,國家應通過法律或行政手段來防止壟斷,保護公平自由的競爭。

  第四,實行社會保險社會福利政策.以使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同時也能消除貧困,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第五,協調勞資關係.保護勞資雙方的利益.促進勞資合作。

  總之,國家通過各種方法為市場經濟的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3]

  社會市場經濟政策的基本要義是要處理好經濟自由和政府干預之間的關係,亦即剋服漫無限制的自由放任和嚴酷無情的政府管制之間的矛盾,在絕對自由和集權主義之間尋找一條中間道路。

  把蛋糕做大些[2]

  要解決提高生活水平的問題,首先要增大國民收入,而不是首先註意分配。因此,必須反對“公平分配”的口號,即反對收入分配均等化,因為用這種分配辦法增加工人工資,是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為代價的。

  固然,現存的資本主義分配製度是不合理的,而且存在著變革的可能性。但如果急於變革,就會使人們熱衷於爭取提高工資的鬥爭,甚至釀成罷工。這種種活動會消耗國家許多資源、精力和時間,不利於經濟發展,從而會危及每一個人的利益。這還不如停止這類變革活動,將這些經濟資源用於發展生產,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來得明智。

  福利國家的幻想

  西歐和北歐社會民主黨所共同奉行的福利國家這種基本經濟政策主張,是一種現代的幻想。之所以反對福利國家,理由有二:

  第一,大規模的福利支出將破壞經濟發展的基石——通貨穩定。在現代工業國家中,正確的經濟政策需要輔之以必要的社會措施。但有效的社會福利政策必須以不斷增長的國民收入為前提。國家預算中的社會支出過大,就將造成財政赤字,從而伏下通貨膨脹的禍根,破壞經濟的發展,反過來使社會福利成為無源之水。

  第二,福利國家與經濟自由不相容。如果實行福利國家政策,人一生下來就由國家包下來,則他的智慧才能、創業精神就得不到充分發展。照此辦理,經濟發展就會愈來愈停滯。結果,人民大眾將陷於集體的貧困之中。

人物理論的擴展[3]

  艾哈德既是一位經濟理論家,又是一個成功的經濟領導者。

  他的最主要貢獻在於論述並實踐了作為聯邦德國戰後經濟政策基礎的“社會市場經濟”理論。

  聯邦德國是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社會制度還是具體國情都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社會市場經濟理論是為這種經濟服務的資產階級理論 因此.從總體看並不適用於我國。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要走自己的路。但是,這並不等於完全否認社會市場經濟理論。應該說,這種理論對市場機制作用的論述,對國家應該起什麼作用的論述,對我們搞好市場計劃的結合仍然有借鑒意義。

  例如,這種理論所主張的穩定通貨與物價就值得找們吸取。同樣,從聯邦德國所走過的路程中我們也可以學到經驗,並吸取教訓。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果各種理論與各國經驗之精華.我們才能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

參考文獻

  1. 德國政治家路德維希·艾哈德出生,歷史上的今天.2012.7.10
  2. 2.0 2.1 胡世龍,他把德國拉出廢墟〔J〕,國際金融報,2015年3月23日
  3. 3.0 3.1 3.2 3.3 梁小民,路德維希·艾哈德〔J〕,中國企業家,1991年(5):60-6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路德維希·艾哈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