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管理學魚塘模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管理學魚塘模型——企業高層和基層的博弈法

目錄

什麼是管理學魚塘模型

  面對逐步稀缺的自然資源,面對逐漸流失的市場資源,管理學魚塘模型以四個模式演變來模擬企業管理中存在的潛在威脅,以及對應的組織結構變化。

  “魚塘”模型:有一個魚塘,塘里有一定數量的魚。魚塘邊上站著幾個正在撒網捕魚的人。

管理學魚塘模型的四個模式

管理學魚塘模型的第一模式

  這個魚塘突然出現了一個決口,塘里的魚正在源源不斷地從這個決口流失掉。那麼那幾個正在撒網捕魚的人,是先去堵這個決口漏洞,還是趕緊搶著捕自己的魚?

  選擇一般有兩個。一個是捕魚的人們團結起來去堵這個漏洞。等這個決口漏洞補上了,再一起重新開始各自撒網捕魚。當然這是非常理想的情況,比如捕魚者之間先有相應的預防契約。

  另一個選擇是撒網捕魚的人各自為陣,爭取個人利益最大化,無視這個漏洞的存在,趕緊為自己搶著撈塘里的魚。

  如果把第一個結論引入到企業管理學中,就會發現一個非常類似的現象。比如公司高層股東間的利益分配不均等,也就是常說的“高層不合”,那麼當公司出現業務流失(被競爭對手侵占)時,公司的高層不是團結起來堵住這個漏洞,而是各自趕緊撈取公司利益,甚至不擇手段的撈取公司最後的利益。

  原因很簡單,每個人都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如果有某個撒網捕魚的人放下自己的捕撈工作,放棄自己即得利益,而主動去補決口漏洞時,他是非常吃虧的——魚塘的魚在流失中,修補漏洞需要時間,導致他捕的魚會比別人更少,但勞動量並不比別人低。假設漏洞補好了,並不意味著其餘的捕魚者會向他提供相應的損失補償。

  填補漏洞的成功與否暫且不言,無論怎樣,誰去主動補漏洞決口,誰就會遭遇相應的損失,而且很可能吃力不討好。所以,最常見的情景是沒有人去補漏洞,都在趕緊撈自己的魚。最後塘里的魚全部流失,撒網捕魚的人撈足了自己的資本,然後再找下一個魚塘,再重覆上演同樣的結局。

管理學魚塘模型的第二模式

  在第一模式存在的威脅下(決口漏洞一直存在),但為了儘快的為自己捕撈更多的魚,撒網捕魚的人打算以個人名義雇佣一些外來勞動力加快捕魚效率。條件一是只允許這些雇佣勞動力在魚塘中用釣竿釣魚(而不是魚網),條件二是這些雇佣勞動力不管用什麼途徑獲得的魚,都必須將一定比例上繳給他的雇主。那麼,接下來又會出現什麼局面?

  因為信息交流不對等,這些雇佣勞動力者看不到正在決口的漏洞、看不到魚群正在大量流失,他們抱著靠出賣勞動力換取長期獲魚的(生存)機會,拼命的為雇主苦幹。雖然釣竿比撒網捕魚效率低下,而且還要大量的上繳。但為了糊口,雇佣者還是願意選擇這樣的勞動力交易。然後,在決口流失、魚塘中的魚越來越少的趨勢下,撒網者與雇佣者共存的平衡局面最終被打破,而且肯定是“雇佣關係”的制定者(撒網的人)首先打破該局面。眼看塘中剩下的魚已經不多,自己捕獲的魚還不能滿足的貪婪驅動下,撒網者會逐步提高雇佣者的上繳比例,甚至莫須有地扣押雇佣者的份額。尤其是在最後的時刻,撒網者徹底否定甚至隱瞞“雇佣關係”,將雇佣者的份額全部占有,一走了之。

  通過第二模式,可以找到了公司基層員工的生存之道,也找到了公司高層同基層的博弈關係。在第二模式中,貌似公司以招募新人的方式在壯大,貌似業績也更好看(因為捕魚總量提高了),但公司高層(撒網者)對決口漏洞漠然無視、公司基層(雇佣者)又看不到漏洞所在,一切都在錶面非常和諧的狀態下運營

  最後,當生意越來越難做,高層領導就越是壓榨底層員工的份額 ——對於“雇佣關係”的制定者來說,既然已經沒多少可撈了,殺雞取卵才會帶來最後的暴利。比如大量的 “公司破產法人攜款潛逃”事件就是極端案例

管理學魚塘模型的第三模式

  在魚群大量從決口漏洞流失的同時,因為“雇佣關係”的出現,撒網者之間的獲魚量(因為地位/能力/雇佣效率等造成的差異)越來越不平均,雇佣者所受雇主的待遇(上繳比例)逐漸懸殊化。以上條件的共同驅動,會逐漸爆發出“圈地運動”,以維持下一段管理平衡。

  接下來的局面就是:撒網者會互相簽訂圈地契約,依據自己的能力和權威,從魚塘中劃定一塊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這個範圍圈內,不論還剩多少魚,在個人領地不受侵犯的情況下,自己也承諾不主動侵犯他人的漁業

  圈地完成之後緊接著就是對內部雇佣者的整風運動,留住苦幹的勞工,肅清反對的勞工,挖奪對方的高效員工。經歷整風之後的這個雇佣利益團隊,依靠著多次整風沉澱下來,達到分配上的默契和平衡。雖然,這樣的團隊不是最“乾凈”的,但往往是最堅實的、有共用利益的、最有工作效率的團隊。

  因此,按照“魚塘”模型這樣一步一步的發展, “圈地運動”就成了必然,“整風運動”也成為每個團隊的必須。而且,這樣的平衡局面出現以後,公司中無論是忠臣還是姦賊都能找到自己的利益空間,並自覺地組合成高效利益團體,開始圈地捕魚。從某種道德或者公平的價值觀來看,這樣的“圈地”分裂局面並不和諧,但無論就個別團體價值最大化,還是整體價值最大化,都遠遠的超過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其實,通過第三模式呈現出來的局面是過程而非結果,更準確點說是不斷更新迴圈的過程。在“圈地運動”的後期,本來“雇佣關係”中簡單的主僕博弈,變成了更為複雜的“團隊間博弈”和“黨派內博弈”。前者比如軍閥混戰時期,後者比如整風運動時期。而捕魚量的多少,不再取決於是用漁網還是用釣竿,而是取決於該“ 捕魚集團”所侵占的魚塘勢力份額。這一點,非常符合社會資本的分配規律。

管理學魚塘模型的第四模式

  雖然經歷了“雇佣”和“圈地”,換來了整體價值的最大化,但那個魚群不斷流失的決口漏洞仍然存在。儘管下層勞動者的信息獲取非常狹窄,但在鬥爭的經驗積累中,總有一天會有某個雇佣者發現這個魚塘全局面臨的決口漏洞,並作出行動反應。

  行動反應一:這個雇佣者會保持沉默,不告訴同伴,但開始伺機跳槽到別的魚塘去。或者以此取悅上層表示忠誠,鼓吹魚塘效益騙取更多的雇佣者加入,從而換取撒網者對他在人情道義上的“回報補償”。也就是常說的“閹黨”派系。

  行動反應二:這個雇佣者感到希望被欺騙、勞動價值被掠奪,心理上立即會產生本能的反抗。比如消極怠工、比如煽動勞工等等。當然,如此反抗目的絕對不是要填補那個決口漏洞,而是要求獲得更多更穩定的勞動價值補償。他們並不希望改變這個雇佣關係或者圈地格局,他們只要求獲得短暫的利益補償就足夠。

  行動反應三:這個雇佣者既不反抗也不沉默,而是積極的組織起來去找出填補決口漏洞的方法。簡而言之,這位英雄打算以填補漏洞來改寫歷史、改變全局。他面臨的結局有兩個,一個是成功填補了漏洞,成為撒網者們默許的功臣、成為雇佣者們推崇的草根領袖。他將因此獲得上下層的獎賞,從而由基層雇佣者升級為中層管理者。他的待遇也將被刷新,或者將擁有撒網的權利,或者從更下層的業績中獲得佣金獎勵,甚至被別的魚塘挖走後升級為新魚塘的撒網者。

  如果英雄填補漏洞失敗了,耽誤了正常的漁業,影響了上層的利益,澆滅了下層的夢想,這個英雄就會成為所有矛盾鬥爭的犧牲品。其後果不言而喻。比如袁崇煥那樣的悲劇人物。

  所以,無論是從底層雇佣者中選拔出來的中流砥柱,還是“空降兵”式的中層幹部,他的命運都是同決口漏洞聯繫在一起的。能不能發現這個決口漏洞、要不要補救這個決口漏洞,將決定這位“中流砥柱”在魚塘中的地位和任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Youngdon,Yixi,Zfj3000,鲈鱼,泡芙小姐,KAER,苏青荇.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管理學魚塘模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Youngdo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10日 16:36 發表

《魚塘管理學模型》是我在2008年10月發表的一篇關於管理方面的文章。 很多媒體轉載了這篇文章,也有的將其改編為《漏洞管理學模型》。 事後,有人也提到了“第五模式”——如果突然有一天出現了大量外來的新鮮魚來補充這個魚塘,也就是說,無論漏洞多大,魚塘都不再缺魚了。那麼,站在岸邊的人,會不會停止相互的爭鬥,甚至團結起來補漏洞。

我知道,這種情況是在假設:如果某個(魚塘)公司得到了大量的風險投資,有大筆的資金進駐,基本能滿足各個利益層的需求——照理來說,按需分配了,大家會不會和平一點?公司的漏洞會不會獲得一個理想化的填補機會?

真要是有“第五模式”,我會非常肯定的下結論:大量的資金入駐之後,非但不能填補漏洞,各個利益層反而會撈得更厲害,更貪婪。這是一種(魚塘)長期以來養成的慣性動機……甚至連曾經的“英雄”也參與到更殘酷的資金搶奪中。

回複評論
陈桥溪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9月12日 16:05 發表

為什麼不在有漏洞的地方捕魚呢?眾人魚死網破,我來坐收漁利!

回複評論
阿飞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9月24日 20:45 發表

Youngdo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10日 16:36 發表

《魚塘管理學模型》是我在2008年10月發表的一篇關於管理方面的文章。 很多媒體轉載了這篇文章,也有的將其改編為《漏洞管理學模型》。 事後,有人也提到了“第五模式”——如果突然有一天出現了大量外來的新鮮魚來補充這個魚塘,也就是說,無論漏洞多大,魚塘都不再缺魚了。那麼,站在岸邊的人,會不會停止相互的爭鬥,甚至團結起來補漏洞。

我知道,這種情況是在假設:如果某個(魚塘)公司得到了大量的風險投資,有大筆的資金進駐,基本能滿足各個利益層的需求——照理來說,按需分配了,大家會不會和平一點?公司的漏洞會不會獲得一個理想化的填補機會?

真要是有“第五模式”,我會非常肯定的下結論:大量的資金入駐之後,非但不能填補漏洞,各個利益層反而會撈得更厲害,更貪婪。這是一種(魚塘)長期以來養成的慣性動機……甚至連曾經的“英雄”也參與到更殘酷的資金搶奪中。

有關

回複評論
阿飞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9月24日 20:45 發表

陈桥溪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9月12日 16:05 發表

為什麼不在有漏洞的地方捕魚呢?眾人魚死網破,我來坐收漁利!

呵呵

回複評論
49.72.196.* 在 2015年10月10日 09:44 發表

Youngdo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10日 16:36 發表

《魚塘管理學模型》是我在2008年10月發表的一篇關於管理方面的文章。 很多媒體轉載了這篇文章,也有的將其改編為《漏洞管理學模型》。 事後,有人也提到了“第五模式”——如果突然有一天出現了大量外來的新鮮魚來補充這個魚塘,也就是說,無論漏洞多大,魚塘都不再缺魚了。那麼,站在岸邊的人,會不會停止相互的爭鬥,甚至團結起來補漏洞。

我知道,這種情況是在假設:如果某個(魚塘)公司得到了大量的風險投資,有大筆的資金進駐,基本能滿足各個利益層的需求——照理來說,按需分配了,大家會不會和平一點?公司的漏洞會不會獲得一個理想化的填補機會?

真要是有“第五模式”,我會非常肯定的下結論:大量的資金入駐之後,非但不能填補漏洞,各個利益層反而會撈得更厲害,更貪婪。這是一種(魚塘)長期以來養成的慣性動機……甚至連曾經的“英雄”也參與到更殘酷的資金搶奪中。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