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移動信息服務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移動信息服務

  移動信息服務是指基於通信網路平臺,通過各種移動設備,以無線接入網路的方式實現信息的雙向傳播

移動信息服務的內涵

  (1)移動信息服務是信息服務的組成部分

  信息服務是發生在信息用戶與服務職員、信息資源、信息服務系統之間的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的一種或一系列行為。現代移動信息服務是新興的信息服務,是信息服務的組成部分。

  (2)移動信息服務是面向移動環境下的用戶的信息服務

  從用戶角度看,其所處的環境可以分為固定環境和移動環境。移動是相對於固定而言,區別在於人或物在實體空間位置上的變化狀態。固定環境是指人或物處在相對穩定的空間環境,固定信息環境是指固定環境中人們主要用於從事信息活動的空間環境,比如教室、會議室、禮堂、辦公室、書房、網吧、圖書館、電影院等。移動環境則是指人或物處在不斷變化的空間環境,比如戶外運動中、交通過程中、旅途中等等,移動信息環境是指移動環境中人們可以兼而(因為移動環境中,除了記者等專業信息工作者之外,大部分人的第一行為不會是信息行為)從事信息活動的空間環境。移動信息服務是面向移動環境下的用戶開展的信息服務,與固定信息服務共同組成信息服務。

  (3)移動信息服務是基於現代移動信息技術的信息服務

  根據移動信息技術的演變,可以將移動信息服務分成如下發展階段:

  ①傳統移動信息服務,比如無線廣播電臺、流動售報、圖書館流動服務等,都是基於傳統無線電、機械技術或人工操作而實現的。

  ②移動通信服務,狹義上指移動終端通過移動通信網路進行通信,廣義上指手持移動終端通過各種無線網路進行通信。

  ③移動通信增值服務,是基於移動通信網路實現的簡訊息、彩信、互動式語音應答(IVR)、彩鈴等移動數據服務。

  ④移動互聯網服務。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結合產生了移動互聯網。相應地,以移動通信網路作為接入網就是狹義上的移動互聯網,以各種無線網路作為接入網就是廣義上的移動互聯網。

  綜上所述,面向移動環境下的用戶,通過移動/無線信息網路與手持移動信息終端向用戶提供的信息服務,就是移動信息服務。

移動信息服務的特點

  希奧(Siau,K.)等人將移動信息服務的特點歸納為泛在性、個性化、靈活性和廣泛傳播。張(LiyiZhang)等人從移動貿易的角度分析移動信息服務,認為移動信息服務具有便攜性、能到達性、易接近性、可定位性和身份可識別性等特點。與固定信息服務相比,移動信息服務的根本特征在於其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服務。正如一位無線信息技術專家所言,互聯網對人們的最大貢獻是它用線把全世界聯在了一起,而無線互聯網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它能夠把束縛人們坐在固定位置上網的網線“剪斷”。移動信息服務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移動性”服務,用戶也可以在移動狀態下隨時隨地利用信息服務。

  移動信息服務的缺點也很明顯。與固定信息服務相比,移動信息服務受到環境、屏幕和輸入條件等的限制,環境多變不穩定,移動終端屏幕顯示局限大,處理能力不強,操作不夠方便,用戶使用體驗差,這些都是移動信息服務的弱點。儘管有這些缺點,但移動信息服務更受益於跨越各種環境的移動性、可定位性、個性化等特征。

移動信息服務的組成要素

  (1)信息服務者是信息服務的主體,包括從事信息服務的機構及機構中的服務人員,是整個信息服務工作的組織者、執行者和管理者。移動信息服務中的信息服務者與其他信息服務並沒有什麼區別。目前從事移動信息服務的機構既有新興的IT與通信、網路服務機構,也有傳統的新聞出版、文化教育、圖書情報等服務機構。

  (2)信息用戶是信息服務的對象,是信息服務內容的接受者和利用者。用戶的人口統計特征、信息需求與信息行為特征、經濟消費能力等都是信息服務的前提和依據。與固定環境下的信息用戶相比,移動環境下的用戶在信息需求和信息行為方面有不同的表現。

  信息需求是人們為解決各種問題而產生的對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滿足感。根據德爾文(Derwin)的“意義建構”理論,要研究用戶的信息需求,須定位於時空中的某一點。該理論認為,用戶的信息需求會隨著所處情境(situation)而改變,情境是指意義建構時的時空環境。與固定環境相比,移動環境下用戶所處的時間和空間都發生變化,並且總是跨越不同地點、跨越不同情境。因此,移動環境下用戶的信息需求也因為時間、空間的變化而呈現新的特點。根據時間與空間的影響,移動環境下用戶的信息需求可以分為與時間相關的需求和與空間相關的需求。用戶在移動環境下信息活動的時間特點有臨時性、實時性、碎片性,相應的信息需求都是與這些時間特點密切相關的,比如應急處理信息(通信、辦公、商務等)、獲取與交流實時信息(如新聞動態、金融行情、比賽直播、個人信息即時交流等)、打發無聊、利用零星或碎片時間利用與交流信息等。用戶在移動環境下信息活動的空間特點有本地性、目的地性,因此,相應的信息需求也都是與地理位置相關的,比如與位置相關的信息接受、信息查詢信息交流、信息發佈等。

  關於移動環境下用戶的信息行為,傳播學理論認為手機用戶既是媒介內容的消費者,又是媒介內容的生產者,同時也是傳播者。用戶使用的不僅僅是媒介信息,同時使用的還有媒介本身。手機媒體具有獨特的媒體特質和傳播優勢,用戶通過使用手機媒體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感,包括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滿足感、媒體生產與消費的二重性滿足了用戶自我價值感的實現、個性化和互動性滿足了用戶探索和嘗試新事物的心理需求。移動學習理論認為情境是移動學習的核心結構,移動通信技術創造更廣闊的、更分散的學習情境移動技術可以支持個性化學習、對話性學習、協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種類型的學習。移動學習具有學習動機的自發性、學習內容的片斷性、學習地點的跨越性、學習目標的自我調節性。移動閱讀是用戶的主要移動信息行為之一,移動閱讀的行為過程包括閱讀需求、讀物尋求和閱讀利用三個階段。與固定環境下的閱讀行為相比,移動閱讀行為在閱讀時間、內容、方法上都有顯著的區別。移動閱讀突破了時空的局限,閱讀內容主要以各類新聞、金融財經實時信息、體育實時賽況、其他動態資訊等時間敏感性閱讀內容和與讀者所處地理位置相關的信息為主,內容篇幅更傾向於短小精悍的微型閱讀,閱讀方式主要表現為快餐式閱讀。

  (3)信息服務內容是信息用戶接受與利用的對象,是信息服務的核心價值所在。移動信息服務在直接採用傳統信息服務內容和互聯網信息服務內容的同時,還立足於移動用戶的獨特需求和移動信息技術的獨特功用開發新的信息服務內容。移動互聯網不僅僅是用手機來上網或者用移動終端來上網,而是已經創造出以前桌面互聯網所沒有的功能。Fife將目前的移動數據服務歸為四類:交易、通信、信息和娛樂。楊(Yang)將移動互聯網服務分為用戶主動獲取信息、服務者主動推送信息、交易、接入互聯網。國內移動互聯網業界大致將其業務形態分為四類:移動社交(包括社區、博客、郵件)、信息服務(包括新聞、搜索、廣告、位置服務)、娛樂(包括手機游戲、音樂、視頻)、交易(包括電子商務移動支付)。

  與固定環境下的信息服務相比,移動環境下用戶的信息行為一般與其所處的時間空間密切相關,相應地,移動信息服務內容具有即時性、位置相關性、個性化等特點。即時性內容是指新聞、金融行情、比賽實況、即時交流等時間敏感性內容,位置相關性內容包括地理位置信息、與地理位置相關的本地或目的地新聞、天氣、商業、社交等信息。相對於互聯網來說,移動互聯網可以實現“用戶身份識別”和“位置跟蹤”,手機等移動終端能“知曉”用戶,比如用戶在什麼地方,經過了哪裡,和什麼人聯繫,看什麼內容。可見,移動終端的隱私性、身份可識別性,極大方便了移動信息服務提供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要的內容服務。

  (4)信息服務系統是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平臺。“移動互聯網和固定有線互聯網的主要區別在於:終端和接入網路以及由於終端和移動通信網路的特性所帶來的獨特應用”。移動網路和移動終端是移動信息服務的兩大基礎設施,也是移動信息服務與固定信息服務區別的重要標誌。移動信息服務中的聯網技術是指用戶的手機等移動終端所使用的無線、移動連接方式,既有以WLAN為主的無線通信技術,也有以3G為主的移動通信技術。移動終端則包括終端類型、配置、功能、軟體等,目前的移動終端主要有手機、閱讀器、平板電腦等。手機由於其與用戶的綁定性強並集成了眾多信息功能,正日益成為最重要的移動終端,智能手機的發展更強化了手機移動終端的優勢地位。目前移動終端聯接無線/移動網路的技術包括簡訊息、多媒體信息、瀏覽器、客戶端軟體等。

  (5)信息服務策略是指信息服務中的服務方針與方式等,是改善用戶體驗實現信息服務效能的必要條件。與固定信息服務相比,移動信息服務更註重即時服務、互動性服務、主動服務、個性化服務、加工服務、協同服務等。即時服務是移動信息服務的優勢,可以隨時隨地提供服務,滿足用戶的即時需求。用戶參與的互動性服務是傳統信息服務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一種,移動信息服務則能發揮移動信息技術的優勢,在用戶移動的過程中將互動性服務與用戶所在的時間空間結合起來,比如微博、移動社區服務等。主動服務是指移動信息服務者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主動推送信息服務,比如基於用戶位置的廣告發佈等。個性化服務是移動信息服務的特色,包括個性化信息推送、個性化分類定製、個性化門戶、個性化檢索、個性化收藏服務等。加工服務是相對於原始信息提供服務的,是指針對用戶所處的移動環境和所持移動終端的特點,對信息內容進行加工、優化,以方便用戶迅速接受利用,如導航服務、檢索服務、摘要服務等。協同服務是指移動信息服務受限於移動環境與網路、終端條件,主要提供的信息是即時信息、核心信息、線索信息,如果用戶需要更詳細的內容,則需要與傳統信息服務手段、互聯網信息服務系統合作為用戶服務。

移動信息服務的外部影響因素

  信息服務的外部影響因素包括巨集觀和微觀層面的環境因素。各種社會環境是巨集觀層面的影響因素,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節奏的加快,催生了移動信息服務,移動信息服務是社會環境演變的產物,也必將隨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在微觀層面,影響移動信息服務的主要外部因素有移動環境和移動信息技術。移動信息服務主要是指在全新的移動環境下開展信息服務,強調的是信息服務的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信息服務的新影響。

  (1)移動環境對移動信息服務的影響

  Bhagwat等人和Hoyoung等人認為“移動互聯網不同於固定互聯網的主要區別在於固定互聯網大都在預定環境中使用,而移動互聯網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使用”。Hoyoung等還從用戶的視角將移動環境定義為“影響個人使用移動互聯網的自身和外界環境信息”,個人環境信息可分為內心因素(目的、情感)、身體因素(手、腿),外部環境信息可分為自然因素(視覺干擾、聽覺干擾)、社會因素(周邊人數、互動情況),共同組成移動互聯網的環境結構。

  移動環境是指人或物處在不斷變化的時空環境。在移動信息服務的過程中,用戶及其所持終端是處於移動狀態的,也就是說用戶所處的時間空間是在不斷變化中的,是更廣闊的、更分散的。這些不同的環境會對用戶的各種信息行為和相應的移動信息服務產生影響。一方面信息服務者可以根據各種移動環境設計信息服務,隨時隨地的服務滿足了人們在移動環境下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移動環境給移動信息服務帶來了管理和服務上的新挑戰。比如移動環境下用戶的時間大都是零碎時間,現場的干擾(視覺、聽覺、震動、周圍人群等)比較多,信息支撐技術(無線網路的穩定性、成熟性,大量信息及時傳輸和交互的可行性等)要求比較高。因此,移動環境就對移動信息服務內容、技術與方式等提出了不同於固定信息服務的新要求。由於移動環境下的“碎片”時間,移動信息服務的內容可以分成若幹單元,每一單元篇幅不宜太長,以適應用戶在移動環境下的時間特點。同時要求無線網路要比較穩定,響應速度要比較快,移動終端上的操作要儘量簡易,信息服務方式要儘量快捷。此外,用戶在移動環境下的位置特性必然會導致一些與位置相關的信息需求,需要信息服務者提供相應的信息服務。日本最大無線社交網站Mixi的“足跡”功能能幫助其用戶在移動過程跟蹤、就近找到自己的好友;美國Foursquare社區網站的爆紅也是因為將地理信息和社交網路結合受到了用戶的廣泛歡迎;以及商家根據用戶現場報到次數提供折扣的新穎廣告模式,這些都是移動環境的位置特性帶來的獨特應用。

  (2)移動信息技術對移動信息服務的影響

  在現代移動信息服務興起的過程中,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未來信息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也必將進一步影響移動信息服務的升級、發展。

  ①移動通信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3G),目前正在向第四代(4G)邁進。4G在移動設備上有著更快的數據下載和上傳速度,系統性能顯著提高,包括用戶體驗到的速率、系統時延、高速移動下的接入等,而且會大大提高諸如視頻流以及網路游戲等應用的性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據國外媒體報道,最新一代無線互聯網已經在歐洲斯堪迪那維亞半島和北美運行,日本和香港在2010年底之前投入使用[20]。WLAN是無線區域網技術,雖然不如3G網路能支持跨廣域網路的移動性,但WLAN提供了高帶寬,其數據吞吐速度明顯快於3G。目前國內不少地區正在通過WLAN構建“無線城市”,與3G相互補充,共同構建無線寬頻網路,為移動信息服務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吸引更多的娛樂、商務、辦公、教育等業務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通道。

  ②20世紀末,互聯網由於web技術的使用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未來互聯網必將繼續向社會的方方面面滲透,更加深刻地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同時,新的體系架構、新的協議、新的技術也將不斷出現。下一代網路(NGN)成為通信網路發展和演進的方向,以IP技術為中心,可以同時支持語音、數據和多媒體業務。網格計算雲計算、多元化的網路終端等新技術將不斷出現,網路服務方式也將在現有1.0、2.0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所有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發展都將為移動互聯網開拓更新、更強的服務功能,推動移動信息服務向新的高度發展。

  ③移動終端的硬體和軟體也在不斷發展。移動終端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智能手機的比重逐漸加大,非手機型的移動終端越來越多。移動終端的屏幕在保持便攜特征的前提下越來越大,可實現視頻通話、高清電視、線上游戲等無線寬頻服務。軟體方面,移動操作系統、瀏覽器、各種客戶端軟體、移動搜索等適應移動終端便利操作的技術也將不斷出現。這些與移動終端相關的技術發展將大大提升移動信息服務的效果,改善用戶的信息利用體驗。

移動信息服務的模式

  信息服務模式有兩種誕生機制,即以信息服務各要素為基礎的衍生機制和以發展條件等外圍因素為基礎的催生機制。

  (1)移動信息服務的基本模式是指對移動信息服務的組成要素及其關係的描述。移動信息服務的組成要素彼此間的關係程度和作用方式不盡相同,這些要素及其相互關係就成了區別不同模式的主要依據。基於組成要素的移動信息服務模式包括主體模式、技術模式、內容模式、服務策略、面向用戶的服務模式等。

  ①從移動信息服務的主體來看,既有獨立的移動信息服務機構,比如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商、移動互聯網服務商、移動終端提供商、傳統出版機構/廣播電視機構、數字(手機)出版技術供應商、圖書館等各類信息服務機構,又有政府、各類企事業單位(其所屬的信息部門開展移動信息服務)。

  ②移動信息服務的技術模式可以分為基於不同通信網路的服務模式,比如基於以WLAN為主的無線通信服務模式和基於以3G/4G為主的移動通信服務模式;基於不同移動終端的服務模式,比如基於手機、閱讀器、平板電腦、PDA等的服務模式和基於不同操作系統、簡訊息、多媒體信息、瀏覽器、客戶端軟體等的服務模式。

  ③移動信息服務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以及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內容模式包括:通信(接入互聯網、IM、視頻通話、郵件等)、移動社交(社區、博客、微博等)、信息服務(新聞、搜索、廣告、地圖、位置服務、移動教育、出版、圖書館等)、娛樂(手機游戲、音樂、視頻等)、移動電子商務(銀行、支付、炒股、購物、交易、手機廣告、企業WAP站點等)、移動政務(辦公、管理等)等。

  ④從移動信息服務策略來看,移動信息服務模式包括:單向傳遞服務模式與用戶參與服務模式、主動服務模式與被動服務模式、平移服務模式(直接接入互聯網、採用傳統信息服務內容)與加工服務模式(導航、檢索、參考咨詢、學科信息門戶、專題服務等)、獨立服務模式與協同服務模式(與其他信息服務系統合作提供服務)、個性化服務模式等。

  ⑤面向用戶的服務模式,是指根據用戶的不同特征(年齡、性別、學歷、職業/身份等人口統計特征、信息需求與信息行為特征、經濟消費能力等),對用戶進行細分,設計相應的移動信息服務模式,以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比如面向大學生、年輕上班族、農村居民和商務人士等用戶的移動信息服務模式。

  (2)移動信息服務的外部主要影響因素是移動環境和移動信息技術,基於外部因素影響關係的移動信息服務模式主要有即時服務模式、基於位置的服務模式、個性化服務模式等。

  ①即時服務模式是指根據用戶在移動環境下的即時性信息需求依托移動信息服務系統為用戶提供所需的信息內容與信息服務,比如新聞、金融行情、比賽實況、即時交流與處理等,是移動服務特色非常顯著的信息內容服務模式。

  ②基於位置的服務模式是移動信息服務者根據用戶在移動環境下所處的地理位置依托移動信息服務系統為用戶提供所需的地理信息、與地理位置相關的其他信息服務,比如與位置結合的手機新聞服務、天氣、社區、聊天交友、微博、商務等,也是具有顯著移動服務特色的信息內容服務模式。

  ③個性化服務模式是指移動信息服務者根據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隱私性、身份可識別性,利用移動信息服務系統建立用戶的信息需求模型,面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比如個性化門戶、個性化檢索、個性化收藏服務、個性化訂閱服務等。

參考文獻

  • 茆意巨集.移動信息服務的內涵與模式(A).情報科學.2012,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移動信息服務"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