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社區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區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

目錄

什麼是社區教育[1]

  社區教育是一種教育現象或一種教育活動,是指在社區範圍內,利用社區內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思想風貌等因素對社區所有成員進行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方面的教育影響活動。簡言之,社區教育是指以社區為範圍,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旨在發展社區和提高其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教育綜合體。

社區教育的內涵[2]

  在社區教育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走過了不同的歷程,體現了不同的特色、形成了對社區教育的不同理解。

  (一)國外對社區教育內涵的認識

  國外關於社區教育的內涵表述,歸納起來大致有三個認識視角:

  一是把社區教育界定為“民眾教育”。如北歐諸國,社區教育髮端於丹麥柯隆威等人於19世紀中葉創辦的“民眾中學”,體現“為民眾啟蒙、為民眾教育”的宗旨,以青年與成人為教育對象,實施以提高人文素質為主要目標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發展到今天,儘管北歐五國已各自形成特色,內涵已大大超越了初始的民眾教育,形式更是豐富多樣,但在北歐卻少見“社區教育”的提法,而“民眾教育”則耳熟能詳。

  二是把社區教育界定為社會教育。如日本,社會教育幾乎是社區教育的同義詞。1949年頒佈的《社會教育法》就明確把社會教育定義為除《學校教育法》所規定的學校教育活動之外,面對全體社會成員所實施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日本的《世界教育事典》中,認為社區教育具有以下兩種涵義:其一,指在學校教育中加人有關社區活動、社區問題的內容,使學生對社區具有科學的認識和鄉土情感;其二,指學校作為社區的教育文化中心向所有居民開放,並組織其教育活動。

  三是把社區教育界定為向社區提供教育服務非正規教育。如在美國,普遍認為,社區教育是為社區不同種族、性別、年齡、職業、狀況的所有成員提供的非正規的社會教育服務。在美國社區學院內,社區教育的內容寬泛,完全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來組織課程,教學形式與方法靈活多樣,一般不計學分、不發文憑,不授予學位。

  英國對社區教育的理解與美國相近。英國學者德·朗特裡在其編寫的《西方教育詞典》中對社區教育下了這樣的定義:“一種教育工作計劃。它跨出學校或學院的範圍,並讓社區其他的人參與。這些人既可作學生,也可作教師,或兼任兩者。教育意圖完全是為了整個社區的利益服務的。比如,設法使本地區成為一個更令人感興趣的居住地。”《國際教育大百科辭典》則認為,社區教育就是利用社區中的所有資源,對全體社區居民進行教育的計劃和措施。

  (二)國內對社區教育內涵的認識

  國內關於社區教育的內涵表述,歸納起來大致有兩個認識視角:

  一是側重從教育的角度界定社區教育,將社區教育看作教育活動、教育體制、教育網路、教育模式等。有人認為社區教育是一種教育網路;有人認為是教育體制;有人認為是一種教育模式、教育形態、教育活動和過程。其中,多數論者贊同社區教育是教育活動和過程的觀點。例如下麵幾則表述即是:黃雲龍先生認為,社區教育是一種區域性的、有組織的教育社會一體化的教育活動。金輝先生認為,社區教育是指反映和滿足社區發展需要的,對社區全體成員的身心發展施加影響的教育活動和過程。厲以賢先生認為,社區教育是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以及實現社區發展的一種社區性的教育活動過程。葉忠海先生認為,社區教育是指以社區為範圍,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旨在發展社區和提高其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的教育綜合體。

  二是側重從社會的角度界定社區教育,將社區教育視為社會組織體制、社會組織形式、社區發展等。有人認為,社區教育是一種民間協調性教育管理組織形式、民間協調性教育管理機構;有人認為,社區教育是一種社會協調組織體制,還有人認為,社區教育是教育社會一體化的組織體制。梁春濤先生認為:“社區教育是在一定地域內,在黨和政府幫助、指導下,組織協調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相互結合,雙向服務,實現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旨在提高全民素質,共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和教育協調發展的教育社會一體化組織體制。”有人認為,社區教育是“社區發展的重要方面和組成部分”。有人甚至把“社區教育”和“社區發展”等同起來,社區發展被視為“一種教育與組織的行為過程”。

  其實,我們應把兩種視角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其內涵。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社區教育的內涵:(1)社區教育的目的:提高社區居民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社區居民的信息素養和道德修養,同時促進社區的均衡化發展。(2)社區教育的對象:社區全體成員。既包括社區中的幼兒、青少年,又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因人而教,滿足他們不同的教育需求。(3)社區教育的內容:多元化。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職業教育等內容,並根據居民年齡差異和層次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4)社區教育的形式:多樣化。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

  (三)社區教育的界定

  在我國,一般認為,社區教育是整合了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終身教育體系。從現代教育層面上講,社區教育作為協調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關係的組織形式,是以一定的地域為界,協調、管理、優化、整合地區教育資源,學校與社區、家庭具有共同教育價值觀和參與意識,並雙向服務,互惠互利,學校為社區服務,社區依賴於學校,旨在促進社區經濟、文化和教育協調發展的一種組織體制。或者說,社區教育是由社區舉辦的教育,是充分發揮社區教育資源的作用,面向全民,提供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務。

  所謂全民,就是面向社區所有公民,人無老幼行業之分,只要有學習需求,教育就為其提供服務。所謂全程,就是面向人的一生。年齡無論長幼,學業無論高低,只要有學習需求,教育就為其提供服務。所謂全面,就是面向各種學習需求,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無論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無論正規教育還是非正規教育,無論文化基礎還是技能培訓,無論閑暇教育還是健康教育,社區教育都要為其服務。

  在全國社區教育實驗過程中,教育部把社區教育定義為:在一定地域範圍內,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這裡所指的地域範圍一般是指以大中城市的城區或縣級市為單位進行的社區教育實驗工作,在這個區域內,社區有一定規模的教育資源可以利用和開發,可以在較高層次上實行教育的統籌領導,可以動員較多的部門、團體參與社區教育,便於在較大的範圍內通過構建教育培訓網、創建學習型組織滿足社區居民的學習需要。

  (四)社區教育的基本要素

  社區教育一般包括社區和社區組織、學校、社區的其它教育機構、參予者這些物質的、組織的和人力的基本要素。(1)社區。社區作為社區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在區位以及設施上為社區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2)社區組織。是指為開展社區教育,把分散社區內各個組織、單位統一、協調起來的組織機構——社區教育委員會。它全面籌劃教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總體規劃;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教育,以推動社區的改革計劃,帶動學生參加當地社區的服務工作等。(3)學校。學校屬於社區的一個單位、組織,在社區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社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校。學校向全體居民開放,既減少了因建設場地所需的投資,又取得了當地居民的理解與支持,縮小了學校與社會間的間隔,為學校與社會之間更為活潑的相互轉化做了積極的努力。(4)教育機構。教育機構指社區內的一切公共設施和各協作單位提供的,可以作為教育基地的車間、工廠、實驗室、植物園、青少年宮等。公共設施則包括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科學館、紀念館、體育館、文化中心、娛樂中心、展覽館等等。所有這些機構在社區教育委員會的統一協調下,在社區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5)參與者。有了組織機構、場所,還要有人參與,所以社區教育又一基本要素就成為參加社區教育的人。目前,社區教育的參與者已發展到社區的全體居民,人人是受教育者,人人同時又是教育者。社區教育的好與壞,主要取決於參予者的積極程度和態度。

社區教育的功能[2]

  社區教育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並受到普遍歡迎,是因為它有著內在的功能。對於社區教育功能,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認識。有學者認為,社區教育具有四項功能:教育功能;統籌功能;咨詢功能;文化功能。還有學者認為,社區教育的功能可概括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促進社區全面進步兩大功能,具體可分解為:促進社區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功能;促進居民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功能;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功能;促進社區的全面發展的功能。還有學者認為,從社區居民和社區發展兩個角度論述,社區教育在社區發展中有四大功能:社區教育可以形成社區居民積極的價值觀、態度和道德;社區教育可以提高全社區居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促進社區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社區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建設良好的社區環境;社區教育可以培養社區角色、社區意識和社區歸屬感。還有學者認為,社區教育具有以下功能:推進社區公民教育;支持社區可持續發展;構建學習化社區;發展社區文化。歸納以上學者的看法,我們提出社區教育的五大功能:

  1.公民教育功能

  現代社會要求社會成員首先應當具備基本的公民素質,包括自覺履行公民義務、遵守社會公德與人際關係準則、具有積極的精神風貌和民族自尊感等。我國曆來重視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2001年推出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區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對我國社區教育的道德提升功能的肯定。社區是公民教育的基本載體,通過各種形式的社區教育,可以提高社區內居民的政治、道德與法律等素養。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是社區教育一項基本職責和功能。社區公民教育的內容廣泛,涵蓋了科學、道德、法制、信仰以及其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符的教育活動。社區教育可以結合本社區的實際,通過制訂居民公約、村規民約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內在性制度,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適度規範約束結合起來,經常不斷地進行精神文明教育,使其取得更好效果。

  2.社區凝聚功能

  在英美等國家,以社區為中心設置的社區教育中心與社區學院,都是以社區居民為對象,為居民提供教育、社交、文化活動的機會,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參加者沒有年齡、地位限制,大家在共同學習、共同游戲的基礎上接受教育。在我國,學校教育的規範性,特別是正規學校教育其教育對象限定在青少年兒童,使得其他人的受教育機會受到了限制,在很多方面顯得過於死板。社區教育剋服了學校教育的這一不足,它面向社區內的全體居民,十分強調社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行為規範,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社區意識、社區隸屬感,使得社區教育在形成社區居民積極的價值觀、態度和道德品質方面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凝聚功能。一方面,它使每一個人的特性得到發展,每一個人的志願得到實現;另一方面則加強了社區居民相互間的理解和協作。

  3.社區發展功能

  社區教育的本質功能就是給社區內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職業的全體居民,提供儘可能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多樣化的教育機會,滿足他們的教育學習需求。社區教育的持續深入發展,要求並拉動社區領導者、管理者重視建設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建設綠色社區、文明社區、網路社區,營造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社區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和人文環境,逐步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區。從而發揮促進社區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功能。社區教育的發展促進社區居民素質的提高,進而也促進了生產力發展,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社區教育為社區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通過整合社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行為,為居民的教育需求提供便捷有力的支持。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到社區教育中,共同關心社區的各種問題,加強對話、理解和溝通,有利於共同推進社區的發展。

  4.文化建設功能

  社區是一個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範環境的“複合生態環境”。其中規範環境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價值環境,包括社會風氣、民族傳統、風俗習慣、社會思潮、藝術、科學以及宗教等,構成個人成長的文化資源。作為居民的生活空間,社區不僅應當有適宜的自然構成,而且要有豐富的文化構成。學習化社會的理念要求人們以一種整合的觀點來看待各種教育資源,學習的場所不再僅僅局限於學校,家庭、企業、社區同樣應當在學習化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社區教育是學習化社會的基本形態,是實施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載體和基本保障。通過發展社區教育,社區成為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的學習化社區,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同時,學習化社區作為學習化社會的組成部分,對於構建學習化社會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5.資源整合功能

  社區教育在協調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它能夠統籌三者的教育力量,使三者形成一體化—— 校內外形成整體合力的新的教育格局。首先,社區教育的實施、社區教育委員會的建立,使教育有了一個統一協調的組織實體,為學校教育與具有社區特點的經濟、社區協調發展開拓了廣闊前景,並從體制上尋求到了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的理想途徑。其次,學校向社區開放,發揮學校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使學校同社會緊密結合,更好更快地反映社區、村鎮、生產、生活和精神文化發展的需要。第三,社區教育可調動社區的一切教育資源,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務於本社區所有居民。社區教育委員會作為政府與社會之間,學校與社會、家庭之間的橋梁,其中介作用主要在於協調、組織、監督和咨詢。當社區內的某一組織沒有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時,社區教育委員會有監督的權利。當教育發展遇到新的問題,需要作政策上的指導和理論上說明的時候,社區教育委員會就有責任向咨詢者提供咨詢服務

社區教育的特點[3]

  1.社區教育的大教育性

  社區教育是一種包括各級各類教育在內的,集各種教育內容、方法、組織形式、主體和對象為一體的全方位教育體系。其實質就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各種因素與社會的相應部分的有機結合與一體化。其基本內容就是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的辯證統一,即把教育納入社會大系統,使其成為社會各部門的責任、權利,義務和職能。在社會廣泛關心、參與和支持教育的同時,教育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和指導,積極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直至實現教育同社會的高度融合。

  2.社區教育的群眾性

  社區教育的基本方法是鼓勵社區民眾。在社區中學,與社區共學,為社區而學”。這種學習過程是一種包括各種社會團體和不同年齡的全體社區成員在內的、群眾性很強的教育過程。

  3.社區教育的開放性和民間性

  教育要與社會全面結合,就必須廣泛吸收社區各種教育力量或有益於教育活動開展的積极參与、介入、融合其中。只有高度的開放性,才能為各種因素全方位參與教育打通立體多樣的渠道。因此,社區教育要廣開門路,不拘形式地建立各種暢通便利的渠道,從而使各種社區機構的各種教育資源、能量和信息及時有效地轉化到社區教育系統中來,同時也把教育服務儘快地輸送到社區的方方面面。

  4.社區教育的地線性

  社區教育是一種在特定社區內,並與特定社區密切結合的教育,無論是社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職能,還是其主體對象或方式方法,都必然帶有這種特定社區的特定人文、社會及地理條件所決定和要求的區域待點。因此,也必然會帶來社區教育的地區差異性和多樣件,這不僅表現在社區教育的規模、類型、方式方法上,甚至還會表現在目標、內容和層次質量上。

  5.社區教育的多維性

  社區教育不僅僅指教育本身,它還包括進行社區組織工作,開展社區活動以及創造一些與人們實際生活相關的具有建設性的社區教育方法。

  6.社區教育的整體協調性

  無論是從目標職能來看,還是從主體對象或內容條件來說,社區教育都是一種多因素、多元性教育。只有協調好教育與社會的方方面面,使其形成一個有序的系統整體,才能真正形成一種大教育體系,從而全面有效地發揮其育人和促進社區發展的職能。

社區教育的歷史演進[4]

  “社區教育”一詞最早源於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Deway)對社區教育進行研究。他提出“學校是社會的基礎”的思想。進而,這一思想由曼雷(Manley)和莫托(Mott)在美國的密執安州進行了實驗。此實驗方案把學校與社區溝通起來,學校成為社區的一種資源,被社區利用,為社區服務。社區教育從居民需要出發,體現當地民眾的需要和利益。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工業生產的集中和擴大,城市開始支配工業國家人們的生活,教育在幫助人們進入和適應工業組織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教育機會平均,民主的口號受到普遍認同。教育的範圍進一步擴大,社區教育在不同領域,從不同的角度相繼發展起來。

  我國現代社區教育發展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發展階段上,社區教育研究專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觀點。張昭文在《學習化社區建設指南》一書中把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階段劃分為興起、形成和開始發展三個階段。

社區教育的價值[4]

  社區教育在興起-形成-發展三個階段的逐步遞進過程中,逐漸的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充分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和作用。

  1.社區教育的開展有利於整個社區的完善和提高

  首先,社區教育直接促進社區成員全面發展的結果是勞動力再生產後人力資源的增值,這會促使社區經濟發展。其次,社區教育可以開展群眾性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使社會政策落到實處,有利於推進社會民主建設,社會穩定發展也就得到保證。最後,社區教育可以優化家庭教育、提高居民素養、創建文化環境。社區教育能夠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對後代人需求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社區教育的開展有利於促進社區居民的發展

  首先,社區教育可以直接促進社區成員的成長,因為社區教育屬於一種知識投資。社區教育通過指導社會生活、傳遞社會文化、教導先進知識技能等手段推動其對象養成文明習慣、認同社會規範、培養社會角色從而促進其個性發展、激發潛在能力、刺激其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終身發展。其次,社區教育也可以間接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社區教育可以把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正式教育及非正式教育等系統進行整合,促進所有社區成員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等各方面的素質,而自身素質的提高對於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最後,社區教育面向社區全體成員,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教育需求。從年齡上看,參加者包括兒童、青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各個年齡段。從層次上看,有社區內白領職員、藍領工人下崗、待崗人員、殘疾人、外來民工等,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為其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社區充分利用了各種社會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活動滿足了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社區居民通過參與社區教育活動提升了個體素質,也間接促進了社區的和諧、穩定,保證了社區教育的可持續的發展。

社區教育的途徑[4]

  社區教育的順利開展,必須依賴一定的科技、文化手段的傳播,才可能對社區居民起到最大限度的輻射和影響作用。具體而言大致包括立法手段、輿論宣傳、網路信息化、文化設施四個方面。

  1.立法手段

  首先,制定社區教育發展的規劃,明確發展社區教育的指導思想,提出社區教育的具體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加強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保障社區教育的實施提供保障。其次,制定相關專項配套政策,鼓勵社區內的各類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將學校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保障社區與學校的有機結合。最後,建立社區教育督導評估機制。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將社區教育納入工作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督導評估方案,形成良好的督導評估機制,保證社區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2.輿論宣傳

  充分利用媒體、報刊、宣傳板等宣傳輿論工具,宣傳社區教育的目的、意義、教育內容,使社會、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目標、途徑、措施和作用有—個明確的認識。通過廣泛的宣傳,爭取廣大社區成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各級領導對實施社區教育的理解、重視、支持與合作,為實施社區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3.網路信息化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社區教育網路,以電腦網路為主,輔以衛星電視教育和多種媒體學習等手段,開展實時、非實時互動式教學。例如:浙江省桐廬縣社區教育幾年來充分利用社區教育網、視頻大課堂、遠程教育資源網、現代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實現遠程資源“菜單式”點播、社區教育資源共用和遠程互動,滿足了廣大市民日益高漲的學習需要,促進了農民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等的變化,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向市民轉化眠務。

  4.文化設施

  文化設施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體育館等設施場館。這些文化設施在社區教育的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併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和作用。社區藉助這些文化設施為社區居民開展知識講座、專題學習、技能訓練、參加社會活動等教育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教育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

  社區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以法律為保障、現代化科技為手段、把家庭、學校以外的其他一切教育機構、設施作為發展社區教育的基礎。全方位、多角度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教育。

  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現在正處於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關於社區教育的許多領域和問題還有待研究,下一步發展應該向著建立全方位的社區教育體系的方向發展,即以大教育觀為指導,以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為目標,從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相統一的角度,進一步研究社區教育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用以指導社區教育的實踐工作。

社區教育的發展策略[5]

  “通過社區教育求得社區發展”,是1995年第七屆國際社區教育大會的主題,會議認為社區教育與社區發展是互動的,從發展態勢看,目標的實現過程都是通過社區教育促進社區發展的。這是對社區教育作用的高度評價。但社區教育也不是萬能的,社區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社區教育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在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關註的同時,也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它所承擔的緩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等社會效益日見明顯。但在社區教育的實驗中,也碰到了不少問題,值得探討和改進。

  (1)全社會都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和社區教育意識,這是實施社區教育的基本前提。要轉變過去片面重視學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狹隘教育觀,樹立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並重的大教育觀、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並重的終身教育觀。要將社區教育放在一定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中去考慮,既把社區教育看作是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指標,又把社區教育當作促進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來抓。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抓好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問題,促進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2)統籌規劃安排,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用。政府統籌是實現社區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就社區教育而言,無論是其教育對象、教育手段,還是其培養目標和服務範圍,都遠遠超出了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所能控制的範圍,而與社區生產和生活實踐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此,實施社區教育必須加強政府的統籌職能,由政府出面,統籌規劃教育發展問題,協調好教育發展與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統籌安排,合理配置社區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共用。

  (3)加強社區教育管理體系的建設。當前社區教育正處在一個探索、實驗的階段,需要引導、推動和規範。加強社區教育的管理對發展社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組建高效運作的社區教育實體是開展社區教育有效途徑。實施社區教育主要是通過開展社區教育活動來實現的,而社區教育活動必須依托一定的實體才能進行。在一定社區內,一個高效運作的社區教育實體往往能夠發揮龍頭作用,帶動整個社區的社區教育工作生動活潑、蓮蓬勃勃地開展起來。社區教育實體的發展,除需要政府的扶持外,更主要的是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具備較強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在一個社區內,如果沒有綜合管理,社區內的各類教育就會出現無序發展的狀態。必須整合行政力量,理順管理體制,建立起一個高效、綜合的管理機構才能承擔起社區教育管理的職能,使社區教育納入社區發展的規劃和計劃中。

  (4)處理好社區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係,調動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這是開展社區教育的必要條件。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必然要消耗社區單位、各業主和社區居民的人力、財力、物力等有價資源;實行社區教育資源共用,特別是優惠共用和無償共用,也勢必會影響各業主的經濟利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社區單位和業主的奉獻精神是不夠的,還必須採取措施,調動其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首先,通過制定政策,明確開展和參與社區教育是社區單位、各業主和社區居民應盡的義務;其次,努力創造條件,使社區單位、各業主和社區居民在參與社區教育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回報,主要是社會效益方面的回報,當然,也不排除一定的物質利益回報。社區教育內容的廣泛性,社區教育參與單位部門的繁雜性也決定了社區教育經費不可能統在一起。因此社區教育管理機構應該在管事的同時制定一個出錢、管錢的辦法。要本著“分享原則、效益原則、職能原則”,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進行合理的定向人群分工負責,

  (5)加強社區教育理論框架的建設。科研先行,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構建社區教育體系的設想,擬定工作目標、任務、方法、為基層開展社區教育提供可供操作的實施意見。作為一項正在開展實驗的工作,社區教育尤其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而理論研究、探討的過程也是對實驗的不斷總結、提煉、升華的過程,理論推動了實驗,實驗又豐富了理論。目前社區教育理論的研究還停留在啟蒙階段、宣傳階段,在專題研究上還很薄弱,使社區教育實驗缺乏科學可行的理論體系來支撐,發展方向不明朗。因此今後要加大社區教育理論框架的建設工作。一是要在教育部門建立和健全社區教育理論研究機構;二是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總旨下,堅持在實驗的同時開展理論研究:三是不拘泥於國外的關於社區和社區教育方面的理論,努力創新,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理論體系。

  (6)加強社區教育法律制度的建設。無論終身教育、社區教育,在我國都沒有專門性的法律、法規,這給社區教育的司法體系建設帶來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除了《教育法》中有個別條文提到終身教育外,很多關於社區教育、終身教育的文字都出自紅頭文件或會議講話。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將進一步融入國際大家庭,許多事情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辦,那就是運用法,以法行事。在這樣一種大趨勢下,我們要認真研究,以現有的教育法律法規條文為準繩,制定相關的社區教育實施細則。通過社區教育法律法規的建設強化對社區教育行為的規範和約束,保障社區教育在一個大的框架下順利開展,也可以確保每一個人都可以充分享受其應有的教育權。一是要建立社區教育的工作機制。包括建立機構,有一套科學的運作程式。二是要建立起充分考慮各地區實際的地方性法規體系。讓社區教育工作得以在法律的旗幟下進行。

  (7)加強社區教育網路隊伍的建設。目前社區建設、社區發展正逐步列入各級政府,特別是城區政府的重要議程中。原來的管理框架正在被重新組合,社區管理的重要性日顯突出。要使社區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充分發揮,就必須依賴一支高素質的管理者和工作者隊伍。社區教育網路隊伍主要有兩支,一是專業隊伍,一是志願者隊伍。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建設是保證社區教育順利開展的必備條件。

  (8)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遠程教育機構和現代化設施,在開展遠程學歷教育的同時與社區教育相結合。現代遠程學習獨具開放性、遠程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可以有效利用衛星廣播電視網,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等技術通道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活動,將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與社區教育相結合可以推進社區教育的發展,促進社區發展,提高社區成員的素質。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是構築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主要手段。社區遠程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它是社區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通信技術的完美結合。建立學習型社會,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應該成為地方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之一。

  2001年APEC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明確提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 教育是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基礎,學習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徑”。社區教育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學習化的社區。而城市是由一個個社區組成的,沒有學習化的社區就沒有學習化的城市。在新一輪現代化和城市化建設的浪潮中,我們要努力做好宣傳工作,要讓全體社區居民全員投入到創建學習型社區的活動中去,這樣我們的社區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成功。

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成人教育的關係[2]

  社區教育與傳統的學校教育有明顯的區別。從教育對象來說,學校教育主要是對青少年實施的教育;社區教育則不受年齡的限制,社區的所有居民,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接受教育。從教育目的上看,學校教育是為了促使青少年的社會化和個性發展,幫助他們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今後就業和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社區教育則主要是幫助社區居民適應職業轉換,改善生活條件,以及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教育內容方面,學校主要進行全面、系統的科學文化教育,基礎和專業相結合,在中小學階段更加註重基礎;社區教育以傳授實用知識和實用技術為主,密切結合學習者當前的實際需要;就教育形式而言,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全日制的,在學制上有統一規定;社區教育則以方便社區居民學習為原則,採取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相結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從辦學體制上講,學校教育主要由政府興辦。社區教育要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极參与。

  成人教育與社區教育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其聯繫有:(1)成人教育是社區教育的重點,社區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增長點,許多內容是交叉共同的;(2)社區教育不限於成人教育,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本質上屬於地域範圍的全民終身教育和學習活動。其區別有:(1)對象不同。社區教育是全民,成人教育是成人;(2)內涵不同。社區教育主要是全民終身教育學習,成人教育主要是各類培訓;(3)體系不同。社區教育是一體化教育,成人教育是一類對象教育;(4)組織基礎不同。社區教育主要以社區為組織基礎,成人教育主要以培訓機構為基礎。

參考文獻

  1. 社區教育的含義、特點與功能.社區管理.中南大學精品課程
  2. 2.0 2.1 2.2 劉堯.社區教育的內涵、特點與功能探討[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 李慧.社區教育的特點及功能[J].考試,2012(11)
  4. 4.0 4.1 4.2 陳百君.社區教育的理論思考與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0)
  5. 蔡琦.社區教育的內涵特征及發展策略[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方小莉,Mis铭,寒曦,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區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