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知識存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知識存取

  知識存取是指知識的保存與提取。因此,知識存取的內涵是知識內涵的自然延伸。[1]

知識存取的特征[2]

  1.系統性

  知識存取的系統性特征體現在知識存取的時空範圍以及知識資源的“集合”範圍。圖書館的知識存取將客觀知識視為可以整合的有機系統,存取的知識無論古今,不分中外。在知識合作聯盟、資源共用、情報競爭的大環境中,圖書館不僅需要對自身的各類知識資源進行有機整合,而且還需要充分利用其他組織的信息資源,提高圖書館整個系統的知識儲備水平與輸送能力。知識存取不僅是對實體圖書館的客觀知識予以整合,而且需要突破傳統圖書館的藩籬,充分利用人類已有的知識存取手段,擴展知識存取途徑和範圍。同時,圖書館的知識存取需要知識資源和存取技術的雙重保障,需要知識的硬體系統與軟體系統相互支撐,需要信息系統的溝通及知識組織網路的鏈接。從實踐層面考量,在知識存取系統中,系統的保護能力與存取能力同樣重要。

  2.動態性

  知識存取的動態性體現在知識的流動性、互動性上。圖書館的知識存取活動突顯了知識的動態性而非封閉性特征。現代圖書館是高度開放的知識集散地,在開放存取條件下,知識存取的動態性尤其顯著。知識存取要提高知識的社會保障能力和知識的持續傳播優勢,就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當外界知識環境發生變化時,知識存取的內容、範圍和方式都將做出相應的調整。讀者(用戶)的知識需求處在動態的變化中,圖書館必須經常審視知識存取的現狀,評價現有知識存取量,挖掘新知識,以適應知識供求的新變化。在知識存取過程中,需要兼顧知識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滿足不同的知識需求者。同時,知識存取的動態變化也是適應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轉化、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化及知識創新的需要。

  3.增值性

  知識如同貨幣一樣,在“存取”與“流通”中具有增值性。圖書館猶如“知識銀行”,在知識存取活動中,圖書館與讀者(用戶)都始終圍繞著知識的“存”、“取”而互動,這種看似“重覆”的迴圈現象,其實從知識“進化”而言,卻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正是有了人與知識的反覆互動,知識才能由低級向高級不斷地“螺旋式”上升,知識資本才能不斷升值。圖書館不斷地輸入與輸出知識,讀者(用戶)不斷地通過知識這種特殊的“貨幣”交換,促進了知識的不斷增值。在知識存取系統中,求知者存取知識,一方面,在利用知識後將原來的知識歸還圖書館,繼續供他人“支取”;另一方面,有可能創造出新知識,再“寄存”到圖書館,進而不斷地增加館藏知識存量。在人類知識創新的進程中能隨處發現:每一代知識工作者在繼承前人知識成果的基礎上開展工作,他們的知識產品又構成了後人知識生產的基礎和條件。在知識不斷流通、交換、周轉的過程中,人類知識得以不斷增值、更新。因此,知識增值性是知識存取活動的典型特征,是知識存取動態性、連續性、遞增性的變化發展過程。

知識存取的量素[2]

  (一)知識存量

  1.知識存量的累積與增幅性 知識存量是知識增長的靜態表徵,是知識系統在特定時點的知識儲備水平,反映系統內知識在提高生產力、影響社會生活、節約知識成本以及知識創新方面滿足要求的程度。知識通過語言、文字、繪畫、音像、多媒體等形式,特別是通過書刊媒體、知識資源系統、數位信息庫等載體大規模、全方位的儲存傳遞。知識存儲促進了知識的累積,並通過知識系統化的傳承,帶動知識利用效率的提高。知識累積和利用效率的提高,則加速了知識創新的進程。故此,機構儲存和積累的知識量越多,供應的知識量越大,社會擁有的知識資產和知識財富則越豐富。通過知識存量的狀況及其增幅的大小,可以測度知識生產水平的高低及其變化,即知識存量的大小,反映了知識生產水平的高低和知識增長的快慢。

  2.知識存量的時空與波動性 知識具有數量、質量和價值上的時空特征,知識的增減具有波動性。知識存量是過去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知識不斷積累的結果,不同時期的知識總量不同,知識存量通常是指某個特定時段的知識存量。因此,就整個社會系統而言,人們不斷探究世界的本原,不斷涌現出新知識,再加上知識具有衍生性和無損耗性,不因使用而減少或消失,即知識存量是時間的增函數。知識存量又具有空間特性,討論知識存量時總離不開一定的空間範圍,如國家系統、社會集團、區域範圍、社團組織、個體人群等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的條件因素。知識存量的增減具有波動性。在正常情況下,人類知識的存量總是呈現增長趨勢,增長過程是一種波動過程,有快有慢,有起有伏。在某些情況下,知識存量還有可能遞減:1系統的知識增長速度小於整個社會的知識折舊速度;知識系統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與制約等。

  3.知識存量的表示與計量 組織機構知識存量的表示與計量,目前學界還處於研究之中。其中,組織機構知識存量的WKN模型是基於加權知識網路的組織知識存量的一種表示與度量。對於固化存儲在各類媒介載體中的知識,通過對載體中的知識進行挖掘並集成獲得組織知識點集。從理論上講,知識是可以估量它的大致存量的,人們可以將現有的人類知識進行分類編碼、加工處理、度量知識的增長量;特別是通過各種信息處理中心和通信網路可以將數字化的參考資料、圖書、科學期刊、收集的手稿、圖像、電視剪輯、聲音記錄、繪畫展覽以及電子郵件等各種信息加工處理,能夠統計測量現有各類知識的存量。但實際上,人們統計的知識存量只是可編碼化的知識,而且是相對的,至於隱性知識則更難以計量。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知識或知識產品,其價值表現形式不一:有的直接產生效益或效果,有的間接產生效益或效果;有的產生短期效益或效果,有的產生長期效益或效果;有的產生經濟效益,有的產生社會效益;有的有學術價值,有的有藝術價值、欣賞價值,等等。這使得不同類型的知識或知識產品之間無法進行有效地測度、計量、評價與比較。”由於科學研究活動的評價主要涉及到對知識的計量和評價,因此,儘管知識計量與評價目前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但學界在文獻計量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已逐步把研究視野擴展到包括網路信息計量在內的知識計量與評價中,隨著研究的深入,知識存量的表示與度量將會有新的進展。

  4.知識存量的競爭與效益性 從實體與虛擬的公共知識信息空間構成的“知識資源”與“知識集合”體看,現代圖書館知識存量的大小反映了系統供應知識的能力,構成了其作為知識機構在知識社會的一種競爭力。當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知識供不應求時,知識存量充足的機構將彰顯內在的“能量”優勢,在知識供給與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這不僅有利於擴大與拉動知識的“外需”,保持知識的持續遞增,而且還能鞏固與提升機構本身的社會影響力。從存量與效益的關係看,知識存量的大小與知識利用效益也並非完全成正比,知識存量反映了知識資源的累積程度,但雜亂無序的知識是難以利用的,只有對存入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組織加工,存入的知識才具有“活性”。例如,當客觀知識被分類整理成易於檢索的形式或符號代碼,存儲在實體的或虛擬的知識庫中,人們在使用時方可“即類求知”、“觸類旁通”。科學地存儲知識,既促進了知識大量的累積,又節省了知識“可獲得”成本,促進了知識利用效率的提高。知識組織為選擇利用知識提供了極大的便捷,這正是圖書情報機構優於其他信息機構的特別之處。

  (二)知識取量

  1.知識取量的流動與轉移 知識取量亦即知識流量,是知識的動態表徵,指系統在特定時段的知識流動總量,反映系統擴散知識的速度和水平。知識存取的本質是知識供求雙方的相互作用,因而知識取量是一個動態概念。知識流動具有方位性特征,總是從知識區位高的系統流向知識區位低的系統。即使知識存量很大的系統,某一局部的知識片斷仍有可能是低區位的,這是由於知識分工、區域知識背景與狀況的不同差異所致。知識流量總是指特定時空系統的知識流量,具有一定的邊界,不同知識系統的知識需求不同,其知識流量亦不同;同一知識系統在不同時段的知識需求不同,其知識流量亦不同,即知識取量具有非對稱特性。知識取量隨著知識轉移而變化,知識接受方必須擁有吸納與轉移知識的能力,即知識取量具有吸收和轉移性特征。

  2.知識取量與抽取檢索技術 知識取量的狀況與知識抽取技術和知識檢索效果密切相關。知識抽取技術是指從某些文本中抽取指定的事件、事實等信息,形成結構化的數據並存入一個資料庫,供用戶查詢和使用的過程。也就是從文本中抽取用戶感興趣的事件、實體和關係,被抽取出來的信息以結構化的形式描述存儲在資料庫中並提供服務。文本類型包括:1結構化文本,指按照一定格式嚴格生成的文本,如資料庫中的文本信息等;o自由文本,指文本中文字合乎自然語法規則的文本;?半結構化文本,指介於結構化文本和自由文本之間、文本的文字不完全符合自然語法規則的文本;?半結構化數據的信息源,如網頁等。Web信息抽取技術就是處理這類文本的信息抽取技術,目前已經成為信息抽取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知識檢索則是在知識組織的基礎上,從知識庫中檢索知識的過程,是一種基於知識組織體系,能夠實現知識關聯和概念語義檢索智能化的檢索方式。知識抽取技術的進展和知識檢索效果的提高,將有力地提升知識擴散的水平。圖書館的流通閱覽、參考咨詢、知識服務等工作方法的改進與水平的提高,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知識的取量。

  (三)知識質量

  知識質量是知識內在質的規定性,是系統知識現實與潛在價值的總和,反映知識的直接效用和耐用程度。知識質量是由知識內在特性決定的,知識的內在特性主要包括知識深度、知識廣度、知識難度。知識深度,主要是衡量知識成果的科學價值、學術意義和對科學研究的指導深度等。知識越具深度,其影響就越深遠。知識廣度,主要是衡量知識成果對科學、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所起作用的範圍大小。知識涉及的領域越多,其廣度越寬,說明知識成果對科學、社會生活等領域的影響面越大,其價值也就越大。知識難度,主要是衡量知識成果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的難易程度。研究與開發難度越大,說明知識創造者付出的努力越大,其成果所含的價值也就越大。

  知識質量與館藏各類載體文獻、網路資料庫、電子資源等的學科知識結構、收藏等級、文種類型、時間長度、類型種類等息息相關。利用率的高低是知識內容質量和結構等方面的綜合反映。收藏的文獻質量高,讀者使用頻率就高。對於紙質文獻而言,借閱率與人流量就是最好的反映;對於電子資源特別是網路資料庫來說,點擊率與訪問量則能說明問題。在數字化的今天,圖書館在確定各類資料庫收藏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購買引進或自建的資料庫是否全面、準確、權威以及是否具有獨特性、新穎性、時效性等,全面衡量數字資源的價值,把質量控制措施融進數字館藏的構成過程之中,選擇或開發適合讀者(用戶)需求的數字資源。

  (四)知識變數

  知識變數是知識在存取中的變化值,是系統知識相互轉化的總量,反映知識增值的程度。知識存取不僅擴大了知識運用的廣度,也加速了知識量變的進度,隨著知識傳播範圍的變化,必然會引起知識價值量的變化。同一知識產品消費的人數越多,人們從該知識產品的消費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因此,系統知識擴散越廣,越有效率,知識創新程度就越高。同時,知識傳播加速了系統內部知識的流通,擴大了知識運用的範圍,消弭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知識差距。知識變數與知識演進密切相關。知識的演進是個體知識不斷社會化和社會知識不斷個體化的互動,與個體對知識的吸收和運用相聯繫。個體知識獲得社會承認,不只使原來屬於個人的知識成果轉化為人們共同享有的精神財富,同時也增加了社會知識總量。

  社會知識財富是知識總量與知識應用相結合的結果,知識產量決定了知識存量的上限,而知識存量的增減受到知識變數的制約。封閉的知識不能轉化為知識生產力,庫存的知識不流動、不更新,就會逐漸老化而變得無意義。知識一旦被應用到社會生產實踐中,就會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發展。圖書館知識流動所帶來的效應,隨著知識交流對象的增多而倍增,分享知識的節點越多、途徑越廣、通道越暢,社會知識的正變數就越大。圖書情報機構的知識存取,正是要努力地實現客觀知識朝著理想的增函數曲線方向變化。

知識存取的基本方式[1]

  一般來說,由於目的不同,知識存取可能需要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例如:如果考察知識存取速度問題,可能就需要探討如何按照知識載體的性質進行分類;如果考察知識地圖的建立方式,也許就需要探討如何按照學科進行分類;如果考察科學研究熱點,也許就需要探討如何按照知識索引因數進行分類。而本文主要是為瞭解決知識存取過程中的“市場失靈”問題,因此本文采用知識用途作為分類標準,其具體的存取類別如下:

  1.開放存取

  所謂開放存取是指創建的作品用於教育與科研並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錢回報,出版資金主要由生產者以版面費的形式提供,並且讀者不需要花費任何費用就可以在公共網路上獲取知識的一種模式,即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免費閱讀、下載、複製、傳播、列印和檢索論文的全文或者對論文的全文進行鏈接、為論文建立索引、將論文作為素材編入軟體或者對論文進行任何其他出於合法目的的使用,而不受經濟法律和技術方面的任何限制。對複製和傳播的唯一約束以及版權在此所起的唯一作用是保證作者擁有保護其作品完整性的權利,並要求他人在使用作者的作品時以適當的方式表示致謝並註明引用出處。

  在保障讀者權益、提高知識存取效率和削弱商業出版機構對學術研究信息的壟斷方面,開放存取具有一定的優勢,並能夠獲得部分學者與出版機構的支持。例如:可以通過開放存取對爭取與讓渡版權的調節,從而加強公眾信息權利的保障;可以通過開放存取增加論文的閱讀量與被引證次數;可以為信息時代版權制度未來模式的構建提供有價值的啟示等。

  但是,從近些年統計數據來看,學術期刊訂購價格不但持續上漲,還出現了評審費與版面費上漲,部分刊物質量下滑,以及開放存取與知識保護之間存在尖銳矛盾等現象。並且,開放存取是以犧牲作者(知識生產者)和出版機構的權益為代價,從而最大限度保障讀者的權益。這種存取方式在向作者(知識生產者)轉嫁出版費用以及損害出版機構利益的同時,也將受到知識生產者與出版機構的聯合抵制。

  2.公益存取

  所謂公益存取是指由政府專業部門進行統一的監督,政府財政和社會公益團體提供運營資金,並向社會所有成員提供免費的知識來源,以滿足社會基本知識傳播需要的非盈利性出版方式。也就是說,公益存取是為了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為了某個“企業”或者集體謀取利益,從中受益的將是社會全體成員。文獻的所有權屬於社會全體成員,社會所有成員都具有使用和傳播的權利。著者所享有的版權和所付出的社會無差別勞動由出版機構以稿費的形式進行一次性支付,著者將不再享有該文獻的版權,只擁有保護文獻完整性的權利。

  公益存取是以消耗社會公益資金為代價,從而對知識出版行業進行調節,以及引導知識存取與知識生產向可持續方向發展,並降低出版行業中惡性競爭的潛在性。並且,公益存取是出版行業中知識公平、學習公平、機會公平以及社會公平的一種體現。但是,社會公益資金量是有限的,它很難滿足大範圍實現公益存取的需要。因此,公益存取只能對知識進行有選擇的存取,即公益存取需要走“精品路線”。

  3.市場存取

  所謂市場存取是指以市場調配機製為約束的出版方式。知識生產與存取的目的是以實現“企業”盈利為目的。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需要直接或者間接向存取機構支付相應的費用。同時,通過知識生產與存取所獲得的利潤在生產者、存取機構和其他相關“企業”之間進行分配。

  市場是調配資源與組織生產的有效途徑。在知識存取過程中,也同樣如此。例如,通過市場調配存取資源,可以使知識存取競爭機制得到良好實現,從而提高知識存取機構自身的競爭力以及促進知識生產活動。但是,市場存取是“企業”通過出售社會知識存取資源(含版面資源、出版資金、編輯的存取勞動等內容)而獲得利潤的存取方式。而“企業”存在的最主要目的是獲取利潤,並希望其自身經濟利益能最大化。這將促使“企業”間的競爭走向極端化,從而提高學術研究信息壟斷、知識存取分佈失衡、“被商業化存取”、惡性競爭以及“偽知識”泛濫等潛在風險。

  4.計劃存取

  所謂計劃存取是指專業管理部門按照預先制定的存取計劃安排當前知識進行存取的方式。存取的目的是滿足社會的需求,存取機構需要按照存取計劃所指定的知識生產方、存取商品購買方以及組織方式進行知識存取活動。

  計劃同樣是資源調配與生產組織的途徑。在巨集觀層面,它具有按需存取、避免存取資源浪費、降低存取機構競爭風險、減少存取“偽知識”等優點。但是,計劃存取也有可能增強存取機構依賴性,降低存取機構競爭力,以及出現搶“計劃”等問題。因此,計劃存取在微觀層面可能具有劣勢,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說計劃存取應避免出現“計划過細”等現象。

  5.加密存取

  所謂加密存取是指知識按照保密級別不同所採取的一種非常規性存取方式。存取的目的是為了知識持有相關方對知識傳播進行保護和限制,從而避免其他各方,特別是競爭方對知識安全以及國家安全層面構成威脅。

  無論是從資源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有些知識將在一定時間內不能允許其無條件的公開存取。即使對於一個企業級的機構來說,核心知識都將與企業利益緊密相關,一旦公開存取都有可能損害其企業利益。而如果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來說,前沿型知識的儲備、領先、創造是國家發展與安全的核心問題之一。因此,對於一些敏感知識採取加密存取是一種必要的方式。

  6.自助存取

  所謂自助存取是指由知識持有者自我組織稿源、自籌存取資金、自我維護存取設備的一種知識存取方式,是一種自由、鬆散、無組織的存取方式。存取的目的可能僅僅是為了滿足知識持有者自我展示的需要。存取限制比較低,原則上只需遵守言論自由的道德底線。

  這種知識存取方式在知識普及、知識自由、降低存取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知識持有者可以隨時隨地地存取知識,而不受版面、專業審查、經濟效益等方面的限制。它更多的是體現知識持有者的興趣。原則上,只要持有者願意並符合道德底線,他就可以進行存取。但是,這種自由鬆散的存取方式,是以犧牲知識可信度為代價的一種方式。其中所存取的知識可能良莠不齊,有價值的知識可能被無價值信息湮滅。因此,這對知識接受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加大讀者對知識進行專業甄別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1.0 1.1 張曉芳,孫浩.知識存取(A).情報資料工作.2010,6:46~47
  2. 2.0 2.1 周久鳳.知識存取:內涵、特征及其量素(A).圖書情報工作.2009,8:99~1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知識存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