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生產經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產經理(Production Manager)

目錄

什麼是生產經理[1]

  生產經理是主管生產的部門經理,負責把銷售部接來的訂單安排生產,並按期保質保量地把產品生產出來。

生產經理的工作[1]

  一、均衡生產,調度有序

  生產經理為了確保均衡生產所要做的工作:

  第一,配合公司,根據公司下達的生產任務指標,結合生產部的生產實力,具體組織生產計劃的實施工作。

  第二,負責實施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指標,貫徹落實至班組。

  第三,制定和執行現場作業標準及工藝流程,從而使生產按照客戶的需要進行,保證進度和質量

  第四,實現全面均衡的同步生產,使最終的產品便於包裝及裝箱。

  二、產品質量控制

  產品質量的控制是生產控制的重點之一: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生產經理的工作有:

  第一,接單後,組織各組現場管理人員分析該標準的工藝特點,仔細閱讀工藝單的製作要求。

  第二,根據標準樣品與各個部門協商制定質量標準,制定工藝流程。

  第三,新產品上線前務必督促有關現場管理員製作產前樣品、對一線生產員工的操作輔導到位,要求組長、質檢人員進行巡檢和半成品抽檢。

  第四,嚴格要求並督促各組員工按工藝標準製作,並及時向業務部門提供大貨樣。

  第五,產品在上線前即將生產時,督促有關現場管理人員組織本班組員工開生產例會或早會,對該產品作詳細的說明,並將技術部提供的樣品、工藝單及質量標準進行書面通知,公佈於眾。

  第六,組織督促各現場管理員將質量問題解決於車位之上,處理於成品之前,以降低成品的返工率,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三、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是每一個部門經理的工作責任之一。生產經理在生產人員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工作:

  第一,負責生產部人員的安排、調度,制定、修訂各項工作流程標準,核定部門員工的工作量。

  第二,可根據生產任務指標,歸類所下單中各產品的性質,根據客戶對產品的質量要求,結合自身對車間各班的瞭解情況,進行合理的分配,並固定人員生產,督促生產進度及現場收尾工作。

  第三,協調各班組的生產分配,使之恰到好處。根據有關人員的技術水平,結合各方面因素,進行合理的工作分配。

  第四,負責本部門員工的培訓、教育管理,配合人力資源部進行考核、獎懲,跟進部門員工的工作。

  第五,帶頭遵守廠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在制度的規則上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員工及有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之為公司更好地服務。

  第六,督促每位員工準時上下班,做好車間有關人員的考勤工作。在考勤時,做到公正、公平,以理服人,以事實為根據。

  第七,調動車間生產員工的緊迫感,採取有效措施提高生產工作氣氛,使生產線員工士氣高漲。

  四、生產計劃與安排

  第一,根據銷售部下達的訂單,擬訂生產計劃交貨期,下達生產指令,保證按時交貨,負責對市場部收取訂單後的後續工作,負責產品的品質、交貨期並參與供應廠商的評估。

  第二,及時追蹤正下單的原輔材料,如有需上報解決的問題應及時上報處理。

  第三,組織車間各有關人員做好一切產前準備工作,如生產設備的配置、人員的調配、工具的搭配等。

  第四,配合技術部準備好相關的工藝裝備、實物樣板等各類生產的必備用品,使每款產品上線都井井有條。

  五、生產設備的管理

  生產設備的管理要確保完好、運轉正常。

  第一,制定生產設備使用、保管、點檢、保養及故障維修的制度

  第二,督促各車間各組員工負責保養好各自的機器設備,做到“誰使用一誰保管一誰維護”。

  第三,督促有關人員定期對生產設備進行檢修、調整、維護和保養。

  第四,督促各組員工每天上班清潔機器,檢查自用設備是否完好,發生異常及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以保證機器運作正常。

  六、生產安全管理

  生產安全也非常重要,具體工作有:

  第一,做好防火、防盜等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第一。

  第二,做好安全生產、消防等方面的宣傳工作。

  第三,嚴禁一切易燃品及火種進入生產車間,車間內杜絕吸煙。

  第四,每天下班前需督促有關人員檢查車間每個角落,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第五,下班後督促各有關人員關閉好門窗,大門上鎖前務必檢查各門窗是否關閉妥當,清理車間人員,關閉車間電路。

  第六,督促每位員工養成人離機關的習慣,並提醒有關人員定期安檢。

  七、現場管理

  1.做好現場整理整頓工作

  相關工具、設備定位放置,排放整齊,不准隨意擺放、挪動或調換;

  與生產無關的個人物品(如茶杯、零食等)嚴禁帶入車間;

  半成品成品要堆放整齊,不可隨意捆綁,不能落地,次品隔離並加以標誌,防止機器漏油造成污漬,對不同型號的半成品或成品分開,以免造成混亂;

  保證生產現場的環境衛生清潔,督促有關人員每天打掃生產現場,督促各組員工保持環境衛生;

  督促有關人員定期擦洗門窗、現場地面及各生產備用工具。

  2.解決現場中的各種問題並使之標準化

  生產現場的活動是很複雜的,在生產作業現場常見問題也有很多,如作業流程不順暢、設備故障、安全事故、重覆返工、物品標誌不清、異常未及時發現、異常事故重覆發生等等。當發現生產現場的問題時,首先要界定問題——問題點究竟出在哪裡。當真正清楚了問題點的核心所在時,要針對核心的問題進行專門、細緻的分析,思考究竟使用什麼樣的技巧和方法去解決問題,才能卓有成效地幫助企業的相關管理者徹底找出完善的整改計劃。在實施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之後,還需要將所做的有效措施進行標準化,把應做到的事情都分別按步驟地逐個記錄下來,並要求每個部門都嚴格地按照標準運行。

生產經理的崗位要求[1]

  一、知識要求

  作為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除了其工作經歷外,一定要具備產品專業知識和生產管理知識。

  1.產品專業知識

  做某個企業的生產經理,就必須掌握公司產品的相關知識,比如:技術流程、產品的性能標準及各項技術要求、產品的加工工序、產品裝配的程式及裝配中容易出現的毛病、產品包裝方面的知識等,以及近年來該類產品的包裝情況、曾出現過的質量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法,等等。

  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往往是由質量工程師提拔而來的,對產品方面的知識一方面來自學校期間學到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在工作過程中對產品知識的積累。

  2.生產管理知識

  關於生產管理知識,其內容就有許多,比如:生產管理的發展歷史,生產管理的方法,生產管理的重要術語,產品質量控制知識,ERPMRP的知識,生產體系建立方面的知識,生產成本方面的知識等。

  二、個人素質要求

  一個合格的生產經理必然是一個優秀的人才。綜合起來看,其個人素質包含職業素質、身體素質、觀念素質、效率素質。

  1.職業素質

  生產經理的職業素質就是指良好的職業道德。其內容為:

  (1)員工安全

  給員工提供良好的培訓,使設備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保持安全的工作環境

  (2)產品安全

  確保產品對用戶的人身及財產不造成危害,對環境危害降至最小。

  (3)質量恪守

  質量第一的信條,避免質量隱患。

  (4)尊重員工

  尊重員工權利;能公正、客觀地處理員工反映的問題。

  2.身體素質

  生產經理必須經常視察、指導工作,要經常下到生產工廠瞭解情況,沒有好的身體,就無法勝任這一工作。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充沛的精力

  生產經理要有超常的精力,以應付生產管理中煩瑣的工作,並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決策

  (2)清醒的頭腦

  生產經理要思路清晰,使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3)強健的體魄

  生產經理身體要健康,指導工作。思維敏捷,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問題的關鍵,不被疾病所纏繞,能夠勝任經常下到生產第一線指導工作。

  3.觀念素質

  生產經理必須具備一定的觀念素質,必須以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經營方針為宗旨。必須具備以下幾種觀念:

  (1)市場觀念

  企業生產經理要根據市場需求來安排和組織生產,把市場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生存之本。

  (2)經濟效益觀念

  生產經理要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以最少的勞動消耗和資源占用,生產出儘可能多的適銷對路的產品。

  (3)科學管理觀念

  生產經理在進行生產管理過程中,實行符合現代化大生產要求的制度和方法。

  (4)均衡生產觀念

  指生產經理管理工作過程要使生產活動有計劃、按比例地進行,剋服前松後緊等現象。

  (5)開拓創新觀念

  生產經理不能墨守成規、遵循守舊,要善於捕捉市場變化的信息,掌握變化的規律,不斷地開拓創新,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4.效率素質

  生產經理必須具備的效率素質是指生產經理必須講求效率,掣握提高效率之道,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此,生產經理應以明確目標、改革機構、減少會議、抓住要害、周密計劃以及採用新手段等方式來提高生產效率。

  三、管理能力要求

  生產經理的一切活動都可以歸結為管理。為了有效地履行管理職責,生產經理必須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用超強的管理能力對生產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

  1.計劃能力

  計劃是預先思考,從而制訂周詳的計劃、策略、方案、程式及目標等。擁有良好的工作計劃工作效率就會大幅度提升。計劃工作的內容包括:確定工作方針,擬訂實施方案;決定工作的方法;改善工作的編排及方法,等等。

  作為生產經理,必須具備為本部門制訂工作計劃的能力,所以,必須明確制訂工作計劃的方法、一般流程以及生產部門主要工作計劃的制訂要求。

  2.組織能力

  組織是指管理人員建立適當系統,協調部門內部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促進部門工作效率,以達到預定的管理目標。具體內容包括:設定生產部門職責,建立組織,適當授權;明確生產部各崗位的工作範圍及任務;生產管理資源的配置與利用;與其他部門的合作,等等。

  作為一個中層管理人員,生產經理必須懂得接受任務後,或接管一個部門以後,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完成部門設置,為下屬的每個單位設計出工作職責。要為每個單位充填崗位,要為每個崗位整理出一篇完整的、準確的崗位描述或職業說明書。同時,還需掌握工作分配的方法,通過分配把崗位描述上所有的工作交給適當的人選,並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3.人事管理能力

  人事管理是指挑選員工、瞭解員工、與員工溝通、激勵員工並與員工共同工作等管理事務。生產經理必須知道如何指揮他的眾多下屬開展工作,如何下命令,如何督辦工作,如何彙報工作,如何主持會議等。

  生產經理還需要掌握激勵員工的方法,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領導能力

  管理工作必鬚髮揮領導下屬的功能。管理是要通過他人來完成任務。管理人員不可能獨自處理所有事務,必須帶領和協助員工去完成工作。但指揮和影響下屬不只是發號施令,還要訓練及激勵。具體內容包括:帶領員工為公司的利益而工作;評價員工表現;維持工作紀律;處理員工怨言,等等。

  5.控制能力

  控制是檢查工作進度是否按照事先設定的計劃及指示去實行。如果發現有偏差,應立即採取適當的修正行動(如監督下屬工作、控制生產成本、糾正錯誤、衡量下屬的工作成績、向上司反映工作上的困難以求得支持與幫助等),確保向目標邁進。

  要將工作控制好,還需具備設計工作程式和運用程式的能力。作為生產經理,要知道自己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該建立哪些工作程式,然後能推動這些程式運轉起來,檢查程式是否得到落實,並對程式進行調整,讓程式為生產管理服務。

生產經理勝任素質模型[2]

  依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文化要求,結合生產經理的主要工作事項及任職資格要求,在參照其他優秀經理勝任行為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了生產經理勝任素質模型。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Image:生产经理胜任素质模型.jpg

生產經理的績效考核[3]

  流程一:生產經理的工作分析

  生產經理的績效工作包括整個乍產部門的運作管理。簡單地講,生產經理關鍵的績效工作是從整體出發,發揮每個部門的績效工作,從而完成生產部門總體的績效。

  在整個生產環節中都有生產經理的關鍵績效工作。決策是經理根據市場、上級領導的指示來完成生產任務的能力計劃和進度安排;技術開發是要協調和促使技術部門完成工藝設計、新產品的開發等;車間作業是經理依據技術開發成果指示車間進行生產,併進行生產調控;質量控制是經琿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要求質量部門進行監控並確保產品每個過程的保質工作;物流供應是經理要在每個生產環節進行鏈接管理,促使物流部門完成採購、產品入倉等工作;倉儲管理是經理要在產品產出後進行成品存貯,讓倉儲管理部保證成品能轉變為商品

  1.生產決策

  生產經理主要績效工作是決策,其表現形式是競爭策略,決策的正確意味著經理決策的績效工作。市場(公司產品或服務的顧客群體)決定生產戰略,生產戰略基於生產使命,它實質上反映了企業如何規劃資源和職能(營銷財務和生產),實現競爭優勢。生產策略具體是指企業如何利用其生產能力來實現企業戰略(同樣,營銷策略是指如何推銷和發送產品或提供服務;財務策略則是確定如何充分利用公司的財務資源)。

  在生產職能中,管理決策可以分為三大領域:戰略(長期)決策;戰術(中期)決策;生產決策與控制(短期)決策。

  從本質上講,戰略問題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請註意以下幾個問題:企業如何製造產品?如何安置企業的設施?需要多大的生產能力?何時應增加生產能力?制定戰略決策時間—般較長——通常是幾年甚至更長,具體時間依行業而定。

  在戰略層次上考慮生產管理決策需要企業能夠充分瞭解顧客需求。企業要想成功,其決策就必須同總戰略相一致。而後,戰略決策的結果就成了企業中期和短期決策的嚴格約束條件。這種決策框架與生產組織里管理責任的分配非常一致。然而管理責任的分配是依據各運作組織的偏好而變化的。這裡提出的是一個運作決策職責的概念性框架,它把決策按職能進行分類。在這個框架中,生產有5個主要的決策領域:質量、工藝過程、能力、庫存勞動力

  (1)質量。質量是對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負責,是需要整個組織都支持的一個重要的運作職責。質量決策必須保證在生產的所有階段都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建立標準,培訓人員,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檢查。為了保證質量,最好讓產品的生產者自己進行質量檢查。

  (2)工藝過程。在這個領域里的決策主要涉及到確定產品或提供服務所需要的物質工藝過程和設備。這些決策包括設備和技術的類型、工藝流程、設備的佈置和有關工廠或服務設施的所有其他方面。其中很多工藝過程決策從本質上說是有長期影響的,是不能推翻重來的,特別當進行重大決策的時候更是這樣。因此,根據企業長期戰略目標來進行工藝過程設計是很重要的。

  (3)能力。能力決策的目的是為了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確定合適的生產能力。長期能力是由建設完成的設備規模來確定的,短期的能力可以通過轉包、加班、租賃來增加,不管怎樣,能力計劃不僅決定了設備的規模,也決定了進行運作需要的員工數量。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和保持勞動力的平衡,需要確定員工的規模。在短期計劃里,必須通過合理安排人員、設備和設施,把可用的能力分解為生產中的具體任務和工作。

  (4)庫存。在生產中的庫存決策確定需訂什麼貨、訂多少貨、什麼時間訂貨。使用庫存控制系統物料進行管理,包括對原材料的採購、原材料存貨、在製品和製成品的庫存。庫存管理者要決定在庫存上花多少錢,存在什麼地方,以及其他許多相關的決策,他們管理著企業內部的物流

  (5)員工(勞動力)。沒有員工什麼事情也幹不成,所以,在生產中管理人是最重要的決策領域。員工決策包括員工選擇、雇用、解雇培訓、管理和薪金。這些決策通常在人事和人力資源辦公室的協助下由基層的生產管理者做出。運用各種有效的人道的方法管理員工,是當今生產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2.生產策略

  生產策略規定瞭如何才能達到運作的目標。應在5個決策領域中全面制定運作策略,這5個領域是:質量、工藝過程、能力、庫存以及勞動力。例如,某一個策略側重於新的工藝過程技術,另一個是為了開發優良的庫存控制系統,第三個則是培養高技能的勞動力。

  有很多種策略可以考慮時,選擇常常包含著權衡和衝突,例如,高技能的勞動力可能很昂貴,但能提供生產大批不同類型產品所需要的靈活性,策略最終應由確立的目標來決定。

  質量、工藝過程、能力、庫存、勞動力這5個決策領域是生產管理成功的關鍵,也是生產經理績效工作的關鍵。實際上,生產經理管理的好壞可以用這種決策框架來確定。如果這5個決策領域都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並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那麼就可以認為該生產經理的績效是良好的。

  3.生產目標

  生產戰略的第三個要素是目標。如前面所述,有4個基本的運作目標:成本、質量、交貨和靈活性。生產目標應該用明確的數字和可以度量的文字來描述。不論從近期還是長遠觀點來看,運作所期望達到的就是這些結果。目標就是用數字和可以度量的文字對宗旨的提煉。

  生產經理的工作內容是圍繞著生產任務展開的。一般而言,企業的生產任務是要滿足企業生產中物(產品)的要求,即按照市場需求及時、保質地將用戶需要的產品生產出來。因此,如何調動企業的人力、物力並將其合理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企業的發展,就成了每個生產經理工作的重點。生產經理的工作內容既包括人的方面,又包括物的方面。

  (1)協調生產管理團隊的工作;

  (2)進行項目管理

  (3)調研、尋覓及核實客戶需求方案的制定與執行;

  (4)領導制定產品使用說明文檔;

  (5)規劃並完成組織生產目標;

  (6)與其他部門協作,共同滿足現有及潛在客戶的要求。

表1 生產經理的工作內容要求

編號工作內容工作依據
1在生產總監的領導下,負責主持本部的全面工作,組織並督促部門人員全面完成本部職責範圍內的各項工作任務。部門工作計劃
2貫徹落實本部崗位責任制和工作標準,密切與營銷、計劃、財務、質量等部門的工作聯繫,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工作。部門間的水平聯繫和業務配合關係
3負責組織生產、設備、安全檢查環保,生產統計等管理制度的擬定、修改、檢查、監督、控制及實施執行。根據公司原有制度或條例制定
4負責組織編製年、季、月度生產作業和設備維修、安全環保計劃。定期組織召開公司月度生產計劃排產會,及時組織實施、檢查、協調、考核。
5負責牽頭召開公司每周一次調度會,與營銷部門密切配合,確保產品合同的履行,力爭公司生產任務全面、超額完成。
6負責抓安全生產、現場管理、勞動防護、環境保護專項工作。
7負責做好生產統計核算基礎管理工作,重視生產用原始記錄台賬、報表管理工作,及時編製上報年、季、月度生產和設備等有關統計報表
8負責組織生產調度員、統計員、計劃員、設備管理員、安全員及車間級管理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並對其工作定期檢查、考核和評比。
9負責組織擬定本部門工作目標、工作計劃,並及時組織實施、指導、協調、檢查、監督及控制。
10有權向主管領導提議下屬科長(副科長)人選,並對其工作考核、評價。
11負責做好生產設備、計量器具維護檢修工作,合理安排設備檢修時間。
12配合技術開發部參加技術管理標準、生產工藝流程、新產品開發方案審定工作,及時安排、組織試生產,不斷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流程二:明確生產經理的關鍵績效工作

  根據生產經理的職位評價和績效工作內容,我們可以把生產經理的關鍵績效工作主要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經理的主要工作是生產運作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包括生產活動的計劃、組織、分析和控制。管理的系統包括輸入、生產製造、輸出和反饋4個環節。生產經理控制著計劃開發部門、生產作業車間、物流供應部門、質量保證部門、設備動力部門。

  生產系統的輸入是指將用於生產的勞動、設備、材料、燃料等物質要素和生產計劃、技術圖紙、工藝規程、操作方法等信息要素投入生產過程。生產製造過程是指勞動者運用設備、工具等勞動資料,按照規定的生產流程和計劃,對勞動對象進行篩選、整理、加工、完成產品的製造過程。生產系統的輸出是生產系統轉換的結果,它包括物質輸出和信息輸出兩個方面。生產系統的反饋是指把生產系統輸出的有關產量、質量、成本、技術、進度、消耗等信息再輸入到生產系統,它有利於生產系統效率的提高。

  生產運作管理是銷售管理的前提條件,它為銷售部門提供用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搞好生產運作管理就為銷售管理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生產運作管理者——生產經理的生產決策決定著企業的全局,決定著企業各個子系統正確的奮鬥目標和方向。生產經理通過執行領導層的計劃任務確定生產決策,對生產運作過程進行管理來保證其他企業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轉。

  生產經理在生產運作管理的職能主要可以表現在計劃、組織、控制與反饋4個方面。

  (1)計劃職能。生產經理根據市場、顧客需求預測,以按品種、質量、數量、交貨期完成生產任務,編製各種生產計劃。生產計劃,主要是指生產計劃工作及生產作業計劃工作,是關於企業生產系統總體方面的計劃,具體規定企業在計劃期內應達到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和產值等生產方面的指標,併在時間上對產品出產進度做出安排。它是指導企業計劃期內生產活動的綱領性方案。

  生產計劃是企業經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對生產任務做出的統籌安排,是企業組織生產運作活動的基礎。制定生產計劃是生產與運作管理的一項基本任務,它是根據國家和市場的需求以及企業的技術、設備、人力、物資、動力等資源能力條件,合理地安排計劃期內應當生產的品種、產量和出產進度,充分地滿足社會和用戶的需要。

  企業的生產計劃,是企業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實現有效控制的前提。生產計劃又是根據企業的利潤目標和產品銷售目標的要求,對企業生產要素進行有效配置的基本手段。科學地編製和有效地執行企業生產計劃,又是提高計劃工作效果的關鍵所在。實行計劃管理,是對現代企業的客觀要求。生產計劃作為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職能,與其他生產管理手段相輔相成,構成現代生產管理的主體。

  從系統的觀點來看,生產計劃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系統,企業可以從時限上把生產計劃分成長期計劃中期計劃短期計劃3種類型,也可從組織結構的對應關係上將生產計劃分成戰略層、管理層和作業層3個計劃層次,每一層次都有特定的內容。

  (2)組織功能。制定出詳細的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後,對參與企業生產的原材料、機器設備、勞動力、科技含量、技術信息等要素和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工藝階段、各個方面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協調,保證計劃及時、高效地完成。

  (3)控制功能。為了保證計劃能夠順利完成,能最經濟地按質、按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必須對生產系統的每個相關環節和部門組織進行控制,通過協調每個環節中的組織關係來取得生產順暢的可能。對生產部門內部組織的控制使得生產過程流水線化,並保障運作中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和順利利用。

  (4)反饋信息、改進功能。在一階段生產運作管理之後,應分析生產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需要上級支持的,可以申報予以解決。內部問題的不斷發現並得以改正和調整,使得下一階段的生產運作管理工作績效得到提高,為企業取得利潤創造條件。

  2.產品設計與過程選擇

  通過管理技術開發部門的工作,發現開發新產品的機會。將新產品變為現實是一個從設計到實驗,再到小批量生產,最後進入規模生產的過程。前兩個階段即設計、實驗階段,設計包括新產品的概念設計、目標市場、期望性能的水平;實驗可包括樣品製作和征求潛在顧客的意見。好的產品在設計之後,一旦實驗成功便會投入小批量地生產。小批量生產階段中,所有工具設備都必須到位,所有零部件供應商都必須準備好批量生產。正是在開發過程中的這一刻,整個系統設計、詳細設計、工具與設備、零部件、裝配工藝順序、生產監理、操作工、技術員組合在了一起。開發後期是規模生產。生產經理要對每一個過程進行瞭解,並把整個系統過程演化進行很好地調理,最終選擇最好的。

  3.製造技術管理和改進

  製造技術包括硬體系統技術和軟體系統技術。硬體系統技術的改進主要體現在過程自動化程度方面,如用自動機械代替人來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很大的工作。幾種典型的硬體技術包括: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和柔性製造系統軟體技術主要用於產品的設計以及製造方法的分析和計劃,這類技術包括:電腦輔助設計與自動製造計劃和控制系統。

  4.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包括:制定質量規範,計算質量成本,質量管理系統的建立,質量控制部門工具的設置與選擇,質量連續改進,連續改進工具方法的選擇,質量認證體系的運用,質量保證部門的績效工作控制、管理、提高。

  5.設施規劃與工作設計

  設施規劃與工作設計管理的內容:基本生產佈置方式選擇、工藝原則佈置、產品原則佈置、裝配線管理、工作設計決策、作業測定和作業標準的建立、生產能力計劃、生產系統的設立與運用等。

  6.供應鏈管理

  通過對內部運輸、物流供應部門管理等保證供應鏈的運作良性迴圈;制定總生產計劃、總生產技術計劃;選擇內部製造或外購;管理供應鏈中的採購系統設置、準時採購治理、電子信息流快速反應、有效消費者反應等;建立獨立需求庫存系統,設計定量訂貨模型,建立安全庫存;非獨立需求庫存系統管理,包括物流需求計劃系統、先進的NRP系統、將JIT引入MRP等。

  7.組織管理

  控制生產系統內部部門各組織包括產品設計開發部門、車間質量控制部門、物流供應部門、設備動力部門。生產經理要對員工進行管理,要提高員工的生產作用、能力;要組織、領導各階層管理者通力合作,協調生產環節及作業流程;還要對生產部門內部領導、各組織內部員工的生活、工作進行管理,對績效考評進行管理。

  流程三:確定生產經理的績效考核指標

  企業績效評估經常遇到的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很難確定客觀、量化的績效指標。其實,對所有的績效指標進行量化並不現實,也沒有必要這麼做。通過行為性的指標體系,也同樣可以衡量企業績效

  企業關鍵績效指標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關鍵績效指標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關鍵績效指標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有一個重要的SMART原則SMART是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S代表具體(Specific),指績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R代表現實性(Realistic),指績效指標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證明和觀察;T代表有時限(Time—bound),註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

  建立關鍵績效指標的要點在於流程性、計劃性和系統性。首先要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併在企業會議上利用頭腦風暴法魚骨分析法找出企業的業務重點,也就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然後,再用頭腦風暴法找出這些關鍵業務領域的關鍵績效指標,即企業級關鍵績效指標。

  接下來,各部門的主管需要依據企業級關鍵績效指標建立部門級關鍵績效指標,並對相應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進行分解:確定相關的要素目標,分析績效驅動因素(技術、組織、人),確定實現目標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門級的關鍵績效指標,以便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然後,各部門的主管和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人員一起再將關鍵績效指標進一步細分,分解為更細的關鍵績效指標及各職位的業績衡量指標。這些業績衡量指標就是員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據。這種對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測評過程本身,就是統一全體員工朝著企業戰略目標努力的過程,也必將對各部門管理者的績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指標體系確立之後,還需要設定評價標準。一般來說,指標指的是從哪些方面衡量或評價工作,解決“評價什麼”的問題;而標準指的是在各個指標上分別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解決“被評價者怎樣做,做多少”的問題。

  最後,必須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審核。比如,審核這樣的一些問題:多個評價者對同一個績效指標進行評價,結果是否能取得一致?這些指標的總和是否可以解釋被評估者80》6以上的工作目標?跟蹤和監控這些關鍵績效指標是否可以操作?等等。審核主要是為了確保這些關鍵績效指標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被評價對象的績效,而且易於操作。

  每一個職位都影響某項業務流程的一個過程,或影響過程中的某個點。在訂立目標及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考慮職位的任職者是否能控制該指標的結果,如果任職者不能控制,則該項指標就不能作為任職者的業績衡量指標。比如,跨部門的指標就不能作為基層員工的考核指標,而應作為部門主管或更高層主管的考核指標。

  績效管理是管理雙方就目標及如何實現目標達成共識的過程,是推動員工成功地達到目標的管理方法管理者給下屬訂立工作目標的依據來自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來自上級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上級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來自企業級關鍵績效指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職位都是按照企業要求的方向去努力。

  善用關鍵績效指標考評企業,將有助於企業組織結構集成化,提高企業的效率,精簡不必要的機構、不必要的流程和不必要的系統。

  具體到生產經理職位來說,主要指標有:產品品種、產品質量、產品產量、產值、成本和員工滿意度

  1.產品品種指標

  產品品種指標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應當出產的產品品種和品種數。它既反映著企業在產品品種方面滿足社會需要的情況,也反映著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的情況。

  企業嚴格按照計劃品種組織生產,是保證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產品品種指標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1)企業在計劃期內生產的產品名稱、規格等質的規定性。

  (2)企業在計劃期內生產的不同品種、規格產品的數量。

  品種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一般來說,品種越多,越能滿足不同的需求,但是,過多的品種會分散企業生產能力,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因此,企業應綜合考慮,合理確定產品品種。對於銷售收入高、利潤大的產品,應是重點發展的品種:對於銷售收入高,但利潤偏低的產品,應降低其成本;對銷售收入不高但利潤大的產品,應努力提高銷售額以獲得更大的盈利

  2.產品質量指標

  產品質量指標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應該達到的質量標準。產品的質量標準有國家標準、部標準、企業標準和所訂合同規定的技術要求等等,企業不能隨意降低標準。產品質量指標包括內在質量外在質量兩個方面。內在質量是指產品的性能、使用壽命、工作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維修性等因素;外在質量是指產品的顏色、式樣、包裝等因素。產品的質量指標是衡量一個企業的產品滿足社會需要程度的重要標準,是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因此,每個企業都應當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更有效地實現其使用價值,以滿足社會需要。

  3.產品產量指標

  產品產量指標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應當生產的合格的工業品實物數量或應當提供的合格的工業性勞務數量。這裡所指的產品產量指標,不僅指供應其他企業單位,而且也包括滿足本企業基本建設、大修理和非生產部分的需要。產品的產量指標常用實物指標或假定實物指標表示,如鋼鐵用“噸”,發電量用“千瓦/時”等表示。產品產量指標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向社會提供的使用價值的數量,以及企業生產發展水平。產品實物量是企業進行產銷乎衡、物資平衡,以及計算和分析實物勞動生產率、原材料消耗、成本利潤等指標的基礎,也是安排生產作業計劃和組織日常生產的重要依據。

  4.產品產值指標

  產值指標是指用貨幣表示的企業生產產品的數量,它解決了企業生產多種產品間、不同產品產量之間不能相加的問題。產品產值指標有商品產值、總產值和凈產值3種表現形式。

  (1)商品產值,是指以價值形式表現的企業生產的可供銷售的產品和工業勞務的價值。其內容包括用自備原材料生產的可供銷售的成品和半成品的價值、用訂貨者來料生產的產品的加工價值、對外完成的工業性勞務價值。商品產值的計算,一般採用現行價格。產品的現行價格是產品在報告期內的實際出廠價格,它包括成本、稅金利潤

  (2)總產值,是指用貨幣表現的企業在計劃期內應該完成的產品和勞務總量。它反映企業在計劃期內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其內容包括商品產值、訂貨者來料的價值和在製品、半成品、自製工具的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計算企業生產發展速度和勞動生產率的依據。總產值包括的內容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總產值=商品產值+(期末在製品、半成品、自製工具、模型的價值-期初在製品、半成品、自製工具、模型的價值)+訂貨者來料的價值

  總產值的計算一般採用不變價格,以消除各個時期價格變動的影響,保證不同時期總產值資料的可比性。

  總產值指標雖然受產品中轉移價值比重大小的影響,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生產成果,但是在計算企業生產發展速度和勞動生產率等指標時,還要以總產值為依據。

  (3)凈產值,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新創建的價值。它通過從工業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價值的辦法或將構成凈產值的各要素直接相加求得凈產值,一般按現行價格計算。利用這一指標來反映企業生產成果時,可以避免受轉移價值的影響。但是,新創造的價值,仍要受價格的影響。它包括的內容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凈產值=總產值-各種物資消耗的價值

  或凈產值=工資+稅金+利潤+其他屬於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質的費用支出

  5.生產成本指標

  生產經理需要確定整個生產部門經營運作的成本預算,根據生產成本預算控制企業生產運作的成本。生產成本是衡量企業生產運作效益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理的計劃能力和控制能力。生產經理的績效考核中,必須把生產成本指標考慮在內。生產成本指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生產成本預算。生產成本預算主要考察生產經理生產成本預算編製的合理性、可行性。

  (2)生產成本控制。生產成本控制主要考察生產經理控制生產運作成本的能力和實際的生產成本耗費情況。

  具體來說,生產經理的績效考核指標可以參照表2。

表2 生產經理的績效考核指標

生產部門績效考核指標指標定義
產品品種指標是企業在計劃期內應當出產的產品品種和品種數,具體包括:
(1)企業在計劃期內生產的產品名稱、規格等質的規定性;
(2)企業在計劃期內生產的不同品種、規格產品的數量。
產品質量指標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應該達到的質量標準,包括內在質量和外在質量兩個方面。
內在質量,是指產品的性能、使用壽命、工作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維修性等因素;
外在質量,是指產品的顏色、式樣、包裝等因素。
產品產量指標是指企業在汁劃期內應當生產的合格的工業晶實物數量或應當提供的合格的工業性勞務數量。
產值指標是指用貨幣表示的企業生產產品的數量。它表現為商品產值、總產值和凈產值3種形式。
(1)商品產值是指以價值形式表現的企業生產的可供銷售的產品和工業勞務的價值。
(2)總產值是指用貨幣表現的企業在計劃期內應該完成的產品和勞務總量。
(3)凈產值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新創建的價值。
生產成本指標生產成本指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生產成本預算,主要考察生產經理生產成本預算編製的合理性、可行性;
(2)生產成本控制,主要考察生產經理控制生產運作成本的能力和實際的生產成本耗費情況。

  表2所示指標既包括直接考察生產經理崗位工作績效的指標,又包括考察整個生產部門績效的指標,可以比較全面、準確地反映生產經理的整體績效情況。

  企業也可以直接把生產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作為生產經理的績效指標,因為生產經理是生產部門的負責人,生產經理需要為整個生產部門的績效負總責。當然,企業也可以把生產經理的績效指標量化,直接用量化指標考核生產經理的績效。這可以參照表3所示:

表3 生產經理的量化績效指標

績效指標指標標準
成本完成正常生產的成本耗費控制在預算範圍內
交貨期(交期達成率)確保及時交貨率在95%以上
新產品開發數量領導技術研發部門在規劃時間內開發出合格的新產品
員工滿意度本部門員工滿意度不低於90%
勞動生產率確保本部門單位時間內生產不低於預定量的產品(提供達到預期要求的服務)
生產目標完成率保證生產目標完成率不低於95%
質量事故率事故率不高於1%
生產預算經費使用率預算經費100%能被合理使用在生產運營中,確保預算經費沒有超支現象
成本費用單位生產成本不高於預定成本
設備正常使用率保證95%以上的設備能夠正常使用
生產率提高值能按要求提高生產率
安全生產情況確保每季度生產事故不高於1件,每年生產事故不高於3件
產品一次合格率產品一次合格串不低於98%
質量問題投訴次數質量投訴次數每年不高於5次
違反相關規範情況沒有任何違規操作情況

  流程四:建立生產經理的績效指標體系

  通過前面對績效指標的理解和運用,我們知道,完全或想全面地進行績效評估是不可能的。要建立績效指標和體系就必須瞭解生產經理的績效工作中關鍵績效之間的權衡。

  如果一個企業希望提高交貨速度,那麼提供不同種類產品的能力就不會很理想。同樣,低成本策略與交貨速度或秉性不相容。對那些擁有大型製造設備的企業,斯金納提出了廠中廠(PWP)的概念,即在工廠內不同的地方裝點不同的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擁有自己的運作策略。在PWP概念下,甚至可將工人們分類,以避免因策略變換而造成的混亂。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一批在生產和營銷上具有國際觀念的企業的出現使競爭更加激烈。那些具有世界級水準的生產企業通常被稱為世界級製造商。發生在20世紀70、80年代世界市場的事件——特別是日趨加劇的競爭,使得這些企業重新審視生產策略,尤其是在所謂的對競爭重點的必要權衡方面。

  現在普遍將顧客的綜合需要稱為價值。對顧客來講,價值意味著以儘可能低的價格採購高質量產品。與此同時,企業也意識到了,迅速推出新產品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整體上看,一致性質量、及時送貨和產品可靠性通常是絕大多數製造商的訂單資格要素,低成本則是訂單贏得要素。

  通過生產的權衡也就不難知道各種時段內生產經理績效指標權衡。各績效指標的權重是通過生產的權衡後,由生產經理績效指標重要性來進行評定的。

  生產經理績效指標體系如表4、表5所示。

表4 生產經理的績效指標體系(一)

生產部門績效考核指標指標權重
產品品種指標15%
產品質量指標25%
產品產量指標18%
產值指標20%
生產成本指標22%

表5 生產經理的績效指標體系(二)

績效指標指標權重
成本12%
交貨期(交期達成率)8%
新產品開發數量2%
員工滿意度8%
勞動生產率5%
生產目標完成率12%
質量事故率8%
生產預算經費使用率7%
成本費用6%
設備正常使用率5%
生產率提高值4%
安全生產情況5%
產品一次合格率9%
質量問題投訴次數3%
違反相關規範情況6%

  流程五:生產經理績效考核方法的選擇

  生產經理最好的績效考核方法是應用關鍵事件績效考核法。這種考核法是建立在目標管理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指標確定後,利用關鍵事件考核法來進行評估。利用360度考評法進行全面考評也同樣是個好方法。

  當然,對於生產經理這個職位的考核,在現代社會裡由於企業每個階段的權衡是在不間斷變化的。由於企業文化被人們日益看重,生產部門也應該存在企業文化所應具有的東西。更民主和科學化是新時代帶來的追求,更完美的經理人需要更全面的考核,因為每個考評方法都是有缺陷的,而且它們之間有可能誤蓑對比明顯。

  首先要確定關鍵績效指標,然後分析權重,最後進行綜合素質評估分析(見生產經理職位說明書和評表)。

  在選擇考評工具時一定要認真考慮每個工具適合自己公司的程度,並建立模擬機制,最終選擇一套自身誤差最小的考核方法,選擇考核方法的原則:

  (1)適合性原則。正如選衣服一樣,商場賣的衣服好像每一件都很漂亮,別人穿在身上非常合體,而你就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選擇了。

  (2)使用方法驗證原則。不是考核就要大動干戈,考核只是公司體制管理中的一個部分,通過篩選後的幾種方法要套用在特例身上進行驗證並最終選擇一種或綜合兩種就可以了。

  (3)低成本原則。考核本身是為了考慮晉升資格、薪酬待遇級別等問題,所以選擇方法時一定要講求效益雙得。

  (4)統一性原則。要求每個人的標準都有一個衡量標準,力求公正。

  流程六:確定生產經理績效考核周期和人員

  生產經理績效考核周期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年周期考核,另一種是項目周期考核。年周期考核是一年考核一次。項目周期考核是以一種產品的生產周期或階段性產品任務完成為時間周期進行一次。

  對生產經理的績效考核應該由企業上級領導來直接進行或由上級領導指定人員來進行考核。最好的方法是由生產總監、總經理助理人力資源經理來進行。當生產總監決定對生產經理進行考核時,由生產經理先作自我評價,然後由平級部門經理進行同級評估,最後通過績效記錄表進行整體考評。

  對生產經理的考核人員的確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權力下放原則

  考核生產經理需要大量證據、資料等參照信息,所以總裁總經理進行人員確定後,要讓考核人員擁有充分的權力,要告知生產經理積極配合,不得以任何手段、方式進行阻攔或影響考核工作。

  2.選擇專業或高素質人員原則

  對生產經理的考核可以利用外界專家,也可以用本公司內部的高素質專職考核人員或經驗豐富的相關人士。

  3.高度信任原則

  “用人勿疑”是非常重要的,對所選擇的人員要給予充分的信任,不懷疑,不幹涉。

  選擇對生產經理的考核周期的原則主要有:

  1.固定性原則

  周期要固定,不能想什麼時候考核就考核,要根據企業的總體發展狀況固定考核周期。

  2.考核周期與公司長遠策略結合原則

  考核生產經理不應該採用月度或季度考核制,而應採用與公司長遠策略相適應的周期,要用長遠的考察態度進行考核。可以利用年績效考核,也可以用公司利潤上升階段考核,也可把企業戰略發展計劃階段設為考核周期。

  流程七:生產經理的績效溝通

  良好的績效溝通能夠排除障礙,最大限度地提高業績。再好的考核制度都無法彌補由於缺乏溝通帶來的消極影響,績效溝通的目的是進一步穩定和提高整個企業或部門組織的績效。

  績效溝通一般包括:績效指標告知、交流、輔導,溝通的方法有面談、會議溝通非正式溝通等。

  在績效溝通中,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員工感覺好像是上司在審問他們,或者,他們有時感到誠實會導致懲罰、責備或更重的工作負擔。所以,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

  1.發問

  只有當對話的雙方都真正瞭解所問的問題的意義時,才能算是有效的溝通。有效的發問可以控制面談的進行,能使被約見人願意提供情報。

  2.傾聽

  傾聽時,要註視對方的眼睛,要專註,必須要簡要地重述一下所聽到的內容。這樣可以肯定你對別人意圖的理解是正確的,也表明你在認真聆聽,同時也有利於擠出時間來尋找對策。如果你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你是無法理解對方的談話內容的。

  3.交流

  以朋友的身份進行談話。說話的氛圍一定要輕鬆,最好能讓對方心情舒暢。通過談心引入溝通的主題。

  4.輔導

  心理輔導是溝通的重要手段。通過前面步驟的運用,就會非常清楚績效問題出在哪裡。同時,要對好的給予肯定,利用好考核“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儘力使對方發揮更大的潛力來投入工作,致使達到溝通的目的——提高績效。

  與生產經理的溝通應由總經理或生產總監來進行。由於生產經理在整個企業中的特殊地位,就任本職位的人員一般都具有相當高的素質,與其溝通時應非常註重思想交流,認真交談、發現問題並商量解決。通過溝通,最終的目的是提高整個生產部門的績效工作,也就是提高整個企業效益。因此,要求總裁在進行溝通時以平等的角度宋交流,最好不要以會議的形式進行。

  流程八:生產經理的績效評估

  對生產經理的績效評估,其主要步驟一般如下:收集績效信息;分析績效信息;控制非績效行為;評價績效;形成績效評估表;接受績效申訴;形成績效考核報告。

  第一個步驟,收集績效信息是最基礎的,收集到的信息要儘量真實,關鍵因素要掌握好;進行績效評估內容的篩選時,要抓主要方向,做到以考核主流為重。

  第二個步驟,分析績效信息是針對收集到的內容進行處理,以形成量化的東西,形成文件。

  第三個步驟,控制非績效行為是將整理過的信息文件進行第二次篩選,抓住績效評估需要的有價值的內容,並將這些內容進行整理。

  第四個步驟,評價績效是要對整理過的文件再次進行量化,並形成評估結果。

  第五個步驟,形成績效評估表是形成考核評估最終量化的東西,通過製表使得績效考評工作初步完成。

  第六個步驟,接受績效申訴是為了保證績效考評工作的質量,儘可能減小考評結果與真實情況的誤差;進行初步結果告知,並得到被評者對考評問題的意見。

  第七個步驟,形成績效考核報告是績效考評工作最終量化的書面形式,它所形成的系統是績效工作的結束,也是績效考評目的初步形成的前提。

  流程九:落實生產經理職位績效評估結果

  績效評估的目的是提高績效工作,為績效薪酬制度提供依據,為晉升作條件準備。績效評估結果的落實就是績效評估目的的達成。

  既然績效評估工作已經完成,就應該將績效評估工作的意義展現出來。

  1.提高績效工作

  經過評估,可以發現每位被評估者都有績效工作的完成額和非完成額。提高績效工作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為績效薪酬制度提供依據

  激勵和懲罰的落實就是績效評估結果的另一種展現方式。激勵會讓員工更好地進行績效工作,懲罰會讓員工得到正確認識並積極完成績效工作。針對生產經理的績效評估結果,制定薪酬設計,制定晉升資格制度。

  通過評估,可以獲知生產經理的職位符合屬性。如果其績效工作達成情況已經符合升職條件,公司總裁應該對其工作予以肯定並提升其公司地位,給予其升職機會。

  流程十:改進生產經理職位績效

  績效改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績效考核的改進,另一個是績效工作的改進。績效考核的改進包括:績效考核指標的改進,績效工作管理的改進,績效考核工具、方法的改進,績效考核人員素質的提高等方面。

  績效工作的改進是指績效考核對象的工作改進,包括新績效工作的安排、新績效指標的設定、新考核基準的確定等。

  生產經理的績效改進體現在內部各部門組織各自的績效改進和生產經理對整個生產組織綜合管理的改進,其管理的改進包括:理念的改進、生產方式的改進、工藝製造技術的改進、質量管理標準的改進、質量認證體系的改進。例如,JIT的應用改進,ISO系列的質量體系應用,準時採購的運用等。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滕寶紅,李永江著.第一章 生產經理崗位認知 生產經理崗位培訓手冊.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06.
  2. 楊雪編著.第六章 生產類人員勝任素質模型 員工勝任素質模型全案 第2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03.
  3. 趙新編著.第四章 生產經理 生產部門崗位績效考核與薪酬設計模板.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寒曦,Lin,Tracy,刘维燎,陈cc.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產經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5b1a24a969ec65661588a0667b04b18e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5月13日 11:23 發表

有錯別字

回複評論
陈cc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5月13日 17:44 發表

M id 5b1a24a969ec65661588a0667b04b18e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5月13日 11:23 發表

有錯別字

已修改~

回複評論
M id aeaee2da05ad45896a7379b0dd2d34d0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1月16日 10:57 發表

很有幫助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