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生產性支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產性支出(Depense Productive)

目錄

什麼是生產性支出[1]

  生產性支出是國家財政用於同社會生產直接有關的各項支出。包括生產性基本建設投資、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和新產品試製費、地質勘探費、支援農業支出、國家物資儲備支出等。它在整個財政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財政的生產建設性。

生產性支出的管理[2]

一、基本建設支出的管理

  基本建設支出是生產性支出的主要部分,1985年以前稱基本建設撥款,1985年,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實行了“撥改貸”的改革,從1986年起,對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行“撥改貸”,對行政事業單位仍實行預算撥款。因此,基本建設支出按照不同的支出方式、資金用途和來源,可以劃分以下五種:

  (一)基本建設預算撥款。是指由預算安排完成當年基建工作量的無償的預算撥款。目前,對行政事業單位仍實行預算撥款。

  (二)基本建設貸款。是指由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貸款的基本建設投資。對企業單位實行“撥改貸”,是用經濟手段管理預算的一項改革,目的是加重建設單位使用預算資金的責任感和效益觀,增強用錢單位的投資風險和經營意識。實踐證明,這項改革是成功的,既減輕了預算支出壓力,又發揮了預算資金的最大效益,同時,還積累了大筆建設資金。

  (三)基本建設儲備貸款基金。是指通過建設銀行撥給建設單位儲備設備材料所需要的貸款周轉金。對建設單位的基本建設,一方面要保證完成當年計劃的基建撥款,同時還要保證期末留用必要的物資儲備,為下年續建工程的進行創造必要的條件。

  (四)地方統借統還基本建設支出。是指地方政府統借外匯引進成套設備的基本建設項目的支出。各部門引進的單機、材料、自借外匯引進技術的不屬於這個範圍。本類在建設銀行系統的會計統計報表指標中反映。

  (五)專項基本建設投資貸款貼息支出。是指經國家批准對專項基建投資貸款,由財政在地區和部門的基建投資款中統籌支付的貼息支出。本項列入“其他支出類”中的“財政貼息支出”。

二、企業挖潛改造資金的支出管理

  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是預算安排用於老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的撥款,以及為解決企業生產上薄弱環節和綜合利用所採取撥款的措施。包括各種設備和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的重建;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和採取技術措施:試製新產品措施:勞動安全保護措施;零星固定資產購置(最高限度一般為五萬元)等六項。

  1967年以前,企業挖潛改造資金主要來自於預算撥款的“三項費用及四項費用”。“四項費用”是指用於技術組織措施、新種類產品試製、安全技術勞動保護措施、零星固定資產購置等四項專用資金。這是在企業折舊基金全部上繳財政的情況下實行的一種專用撥款制度。

  從1967年起,財政不再撥給“四項費用”,但為保證重點企業更新改造的需要,另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按1984年規定,其內容除撥給各部門的挖潛改造資金外,還包括撥給各級建設銀行的企業挖潛改造貸款基金,對為農業服務的縣辦“五小”工業技術改造資金補助和國家補貼挖潛改造貸款利息支出等。

  對國營企業原有設備或其他設備進行技術革新。技術改造,以充分挖掘生產能力潛力,提高經濟效益,這是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少投入、多產出、快見效的好辦法。革新是局部的技術改進,即是通常所說的“小改小革”,大量的革新能實現技術改造,即是通常所指的整個生產線以至整個車間的改造。與新建、擴建項目相比,對原有企業進行挖潛、革新、改造,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所以,在使用“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時,要註意依靠科學技術改造現有企業。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可以採取改建、擴建、更新等多種形式,在管理上要區別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技術改造要不斷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根據資金總量對改造項目分類排隊,擇優先改,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層開。選擇技術改造項目,應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採用適合本地資源條件、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又能帶來較高經濟效益的先進技術。技術改造要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為目的,能夠通過挖潛改造的企業要挖潛、革新、改造,而不能盲口搞改建、擴建,改建、擴建的企業,應按基本建設投資管理規定進行管理。

三、科技三項費用的管理

  科技三項費用,包括新產品試製費、中間試驗費和重要科學研究補助費三項。凡是由國家安排給企業、事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全國性的專項科技研究,由中央預算專項撥款。屬於地方自行安排的三項科技研究,所需資金由中央切塊包乾的科技三項費用和地方集中的更新改造資金解決。試製、試驗、研究項目完工或因故停止、撤銷的,必須編製決算,結餘款項和物資上繳原撥款的財政部門。年終項目未完成的,已撥費用可以結轉下年繼續使用。

  新產品試製費的使用範圍主要包括設計費、工藝規程制訂費、必須增加的非主要設備和相應的土建工程、機器設備調整費、專用工卡具、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的試驗費、樣品購置費、試製機成本高於售價的部分等;中間試驗費和使用範圍主要包括中間試驗所需的土建工程、設備安裝費、儀器購置費以及其他試驗費用等;重要科學研究補助費,一般由中央財政直接管理,專項撥款給承擔科研任務的單位用於科學研究,地方預算一般不安排本項費用。

四、支援農村生產支出的管理

  支援農村生產支出,是用於支援農村集體經濟以及個體戶的各項生產支出。主要內容有:

  (1)小型農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補助費。其中包括抗旱經費和小水電站補助費,主要用於農村的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和小水庫保險,以及農村水土保持措施、抗旱、小水電站建設等方面;

  (2)支援農村合作生產組織資金。主要用於扶持經濟困難的農村生產小組和農戶,發展生產,開展多種經營添置小型農機具、購置牲畜等生產資料,扶持農村開墾荒地造田補助費;

  (3)農村農技推廣和植保補助費。主要用於農村科技組織購置設備儀器和進行農業技術宣傳推廣和應用,以及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等方面;

  (4)農村草場和畜禽保護補助費。主要用於對牧區的基本草場改良和保護、草原治蝗滅鼠、抗災保畜、農牧區防治畜禽疫病等方面;

  (5)農村造林和林木保護補助費。主要用於農村的造林和育苗,以及防治林木病蟲害等方面;

  (6)農村水產補助費。主要用於農村淡水養殖、沿海海水改造生產網具、保護資源等方面;

  (7)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支出。是用“耕地占用稅”收入安排的開墾宜耕土地和整理、改良現有耕地的專款支出

  (8)發展糧食生產專項資金支出。是中央財政專項撥款和地方預算配套的發展糧食的專項資金。支援農村生產支出的資金,過去一般都是無償撥款,從1978年起,開始對某些項目改為有償有息的信用方式,採用“支農周轉金”的形式將資金無息或低息借給用款單位,定期收回,繼續周轉使用於其他項目。

  建國以來,財政部門在農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管理偏松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支農資金的使用效果較差,資金的損失浪費嚴重,有些投資項目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半途而廢,勞民傷財,投資效果甚微。近幾年來,國家和地方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要求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大量的農業投入如果繼續損失浪費下去,不僅給財政造成困難,而且還影響農業的穩步發展,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的良性迴圈。因此,加強對支農資金的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

  第一,圍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確定財政支農的重點。支農資金需要與可能的矛盾比較突出,為了把有限的支農資金用到刀刃上去,財政部門要根據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和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一定時期內的扶持重點。一般來講,支農重點應放到那些個體戶力所不及的,但又能夠為多數農戶服務的項目上,包括農業飢械、水利設施、植保、防疫、種子、種苗,農副產品儲藏、飼料加工和農村能源開發建設等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項目,力求做到扶持一點,受益一片,真正為農業經濟服務。

  第二,以糧食生產為主,積極發展多種經濟。糧食是關係到全國人民吃飯的國計民生的大事情,因此,財政支農資金主要投放在糧食生產上,在逐步改造那些低產、中產耕田耕地,挖掘潛力,增加產量的同時,還要大力發展農、林、牧、副、漁等農副產品的生產,挖掘山林、庫區、湖區等生產潛力,既為工業提供原料.又為農民增加收入。

  第三,支持農業科技研究,大力推廣應用科研成果。從傳統的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廣泛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特別是在我國人多耕地少、1l億人口吃飯難的情況下,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解決吃飯問題的唯一途徑。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主要依靠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達到“科技興農”的目的。因此,財政支農資金的安排和使用要儘可能地滿足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和應用的需要,主要改善科研設備和手段、科研試驗,以及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上,對農業的科技教育和農業科技人員的培訓也應積極支持。

  第四,重視治理水土流失,保持農業生態平衡。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是保證農業穩產高產的重要條件。因此,水土保持也是財政支農資金的重要投向。

  第五,發展鄉鎮企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踐證明,發展鄉鎮企業是振興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興辦鄉鎮企業要立足本地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優勢,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資源,占領本地市場,產品原料從農村中來,產品銷到農村中去,為農業生產服務,為農民眼務。對這樣的鄉鎮企業,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

  第六,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增強“造血”功能。扶持貧困地區是財政部門支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於種種原因,儘管財政對貧困地區投入了大量的支農資金,但仍然沒有改變貧困地區經濟落後的面貌。其主要原因是支農扶貧資金的使用不合理,主要用於“救濟”農民的吃飯、穿衣,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溫飽”問題。因此,今後支農資金、扶貧資金應主要用於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項目上,如種植林、果、桑、茶、養殖豬、牛、雞、羊等。這樣,就變“輸血”為“造血”,為徹底改變貧困地區經濟落後打下基礎。

  第七,改進支農資金管理體制,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今後,對支援農村生產支出的資金,應由無償支援為主改為有償支援為主。在資金管理上,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以群眾自願和實際需要為前提,改變自上而下分派任務,分配資金的做法,二是把資金用活用好,對資金使用效果進行跟蹤問效,三是適當集中一定資金,對支農項目有一定的調劑餘地和調控能力,把支農資金用到刀刃上。

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的關係[3]

  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主要表現在:生產性支出是非生產性支出的物質基礎,非生產性支出是生產性支出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同時,二者之間也存在矛盾,即在財政支出一定的情況下,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此消彼長。因此,為了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者之間在數量上須保持一個適當的比例。在支出順序上,由於生產性支出直接促進物質生產的增長,應當優先保證;而非生產性支出是保證社會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也要適當安排。歷年來中國的財政支出中,生產性支出一般占50%以上。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財政的生產建設性特點。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劉明勇主編.經濟工作實用詞解.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2. 熊風.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武漢出版社,1992
  3. 項懷誠,黃可華主編.《當代中國經濟大辭庫》財政捲.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Bond,KAER,y桑,Gaoshan2013,连晓雾,Mis铭,Lin,寒曦,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產性支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