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比較管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比較管理學[1]

  比較管理學是一門分析、比較不同經濟體制、不同國家之間(或企業之間)在經濟文化、政治、工業等方面的差異情況對管理的普遍性影響,以及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可轉移性的科學。它通過研究許多國家(或企業)在工業發展進程中管理的歷史經驗和動態,採取科學的比較分析方法,得出有關的結論,其目的是為探討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普遍適用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管理規律。”

比較管理學的特點[2]

  一是打破國家與民族的界限,以兩個或多個國家的企業管理作為研究對象。

  二是把企業視為開放系統,深入研究企業管理與社會環境的相互聯繫。

  三是運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史學、法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借鑒各主要管理學派的研究成果,自覺地採用各種比較分析方法。四是註意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即不僅要對不同國家的企業管理進行橫向靜態比較,而且要對各國不同歷史時期企業管理的發展與演變進行縱向動態研究。

比較管理學的產生與發展[1]

  近百年來,隨著企業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的深入發展,管理科學理論、學派、分支學科不斷涌現,比較管理學就是在此背景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逐步形成的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體說來,比較管理學產生的歷史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資本主義國家跨國公司的加速發展

  跨國公司是一種從事國際化生產與經營的國際性壟斷組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際壟斷的主導形式。在“全球戰略”的經營思想指導下,跨國公司業務遍及全球,其子公司也隨之迅速擴大到世界各地。但是,管理環境的差異制約了跨國公司的管理效績,它們迫切需要適應其發展需要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在此情況下,一些跨國公司開始聘請學者致力研究管理差異,探討如何提高適應能力和制定可行高效的管理方案,比較管理學因此應運而生。

  ②企業間競爭的日益加劇

  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為爭奪銷售市場、原料產地、投資場所和獲得高額壟斷利潤而進行的競爭更加激烈與殘酷,相互吞併、破產倒閉屢見不鮮。在此情況下,企業經營者逐步認識到,企業間的勝負並非全部歸因於技術差距和資金力量,而關鍵是管理差距。現代工業生產中各個企業所採用的設備、技術、工藝加工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水平都相差甚微,只有依靠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此,瞭解、比較和學習成功管理者的經驗成為一種時代潮流。

  ③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出現

  社會主義陣營的產生與發展,促使西方部分管理學者開始研究社會主義制度下企業管理的環境、特點和方式,並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管理進行對比分析,以闡明區別,為資本主義企業向社會主義國家投資提供理論依據。

  ④管理流派的增多

  20世紀50年代中期,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客觀上要求管理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探索新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這就使得管理科學的研究領域越來越寬,分工越來越細。在此歷史背景下,管理理論的發展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趨勢:

  其一,管理理論多元化,形成了眾多的管理學派。除50年代以前產生的古典學派行為學派管理科學學派之外,又產生出作業學派、經驗學派、人類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數理學派,到50年代的末期還出現了系統學派權變學派等新的管理學派。

  其二,面對如此眾多的管理學派,有些管理學者試圖將它們兼容並蓄,建立起一個更為完整、更加系統的管理理論體系。於是,這些學者便開始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系統研究各種管理的理淪。比較管理學正是在這樣一種複合的歷史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人們一般認為1959年美國紐約出版的《工業世界中的管理:國際分析》一書是比較管理學的奠基著作。該書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F·哈比森和麻省理工學院工業關係學教授A·梅耶斯合著。1957年,哈比森和梅耶斯在福特基金會的資助下,對世界包括印度、埃及、智利、以色列、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英國、日本、蘇聯和美國在內的12個不同類型國家的管理實踐進行了充分的考察和研究,併在此基礎上完成上述專著,奠定了比較管理學的基礎。此外,1965年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國際工業管理學教授理查德.N·法默等合著的《比較管理學與經濟增長》也是值得一提的重要著作,因為該書是在比較管理學的發展歷程中第一部以比較管理學命名的專著。

  縱觀比較管理學的整個發展歷程,比較管理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①理論探索階段

  理論探索階段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終於20世紀70代中期。這一階段研究的重點是比較管理學的理論建設,如研究的對象、範圍、任務、作用、方法、體系的確立、概念的闡述、教學與研究的開展等。在這個階段的中期,比較管理學的研究達到了高潮。從60年代中期起,美國許多大學陸續開設了比較管理學的課程,此後一些大學還設立了比較管理學的碩士與博士學位。但是,由於這一階段的研究過於重視純理論的探討,很少註重管理實務的比較研究,因而未能揭示企業管理實踐中的重大課題,加之該階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國,國際性的研究還不夠廣泛,所以到後期走人低潮。

  ②實踐研究階段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比較管理學的研究重心由管理理論的比較轉向管理實踐的比較,參與比較研究的國家也由美國逐步擴大到日本、西德、南韓和新加坡等國。因為這些國家工業的飛速發展,迫使比較管理學者們走出理論研究的圈子,回到管理實踐的研究中去。這時,美國及西方一些國家的學者們掀起了比較研究日本及東方國家企業管理的熱潮。他們的研究進一步帶動了世界範圍比較管理學研究的發展,使之從低潮走向巔峰。美國20世紀80年代管理學界四大暢銷書都是這一階段的產物。時至今日,比較管理學的研究一直持久不衰。正因為如此,有些管理學者宣稱:隨著生產和經營國際化的到來,世界已經進入比較管理學的時代。

比較管理學的理論體系[1]

  (1)比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關於比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比較管理學的學者們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即“雙元對象論”、“多元對象論”和“非特指對象論”。

  ①“雙元對象論”

  “雙元觀象論”認為,比較管理學是通過研究兩個以上國家間企業管理理論、管理實踐的異同,探索企業管理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的科學。

  ②“多元對象論”

  “多元對象論”認為,比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既包括國與國之間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比較,也包括一國內不同企業間管理的比較。

  ③“非特指對象論”

  “非特指對象論”認為,比較管理學是探討、比較和研究各種管理理論(如政府管理與企業管理,軍隊管理與行政管理,商業管理與農業管理的比較研究等)的異同,尋求管理一般規律的科學。

  (2)比較管理學的理論體系

  關於比較管理學的理論體系,人們同樣存在不同的觀點。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不同認識:

  ①“分類體系”

  比較管理學的“分類體系”從管理要素的角度說明各國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異同,闡述聯繫和影響,並突出不同國家之特定要素的特點。

  ②“國別體系”

  “國別體系”將需要研究的國家按照順序排列,分別加以論述,並闡明它們間的異同、影響與聯繫,重點在於綜合比較社會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對企業管理制度的影響。

  ③“分論體系”

  “分論體系”按照比較管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問題、順序加以排列,並從理論上加以闡述,它基本包括基本理論、主要理論和結論三部分。

比較管理學的研究方法[3]

  總的來說,比較管理學的研究方法就是比較的方法。比較方法是許多學科研究經常運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根據一定的規則,把彼此有某種內在聯繫的兩類或兩類以上的事物加以對比,以辨明其異同和特點、把握其本質和規律的一種科學方法。

  從跨文化、跨國度、跨時空多種角度對企業管理進行綜合比較研究,就是要通過比較找出差異,以揭示管理的內在規律性。由於管理的差異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我們採取的比較方式也應是多種方位和靈活多變的。從比較的方向看,可以分為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和斜向比較;從比較的聯繫來看,可以分為平行比較和影響比較;從比較內容的涵蓋性來看,可以分為綜合比較和專題比較、管理理論比較和管理實踐比較;從比較的範圍來看,可以分為國內比較和國際比較等等。

  當然,比較管理學絕不是僅僅使用比較的方法,而是一切有助於比較研究的方法的綜合應用。比如案例研究法歸納法演繹法、統計法、歷史研究法等都是比較管理學常用的方法。

比較管理學研究方法應用的原則[4]

  比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決定了比較管理學研究方法應用的原則。主要原則如下:

  1.要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原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經過實踐證實了的正確的科學方法淪。由於比較管理學研究對象廣泛而複雜,只有靈活,科學地運用各種方法,從歷史的發展觀點出發,全面系統地進行辯證的比較才能把握住研究對象的本質,得出正確的結論,才能保證從根本上避免和剋服在比較管理學研究中的偏見或盲目性。

  2.堅持可比性的原則。列寧曾明確指出:“比較必須作得適當,這裡有一個起碼的條件,就是弄清拿來比較的各個國家的歷史發展時期是否可以互相比較。”這就是說比較要有可比性。所謂可此性,就是指比較管理學比較研究對象之間所具有的內在本質的相似性。這是比較管埋學研究所必須遵守的原則。

  正確的比較不能只從管理現象出發,必須重視企業管理內在本質的區別。正確的比較均是有條件的、分層次的,按—定標準進行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比較結果的科學性可靠性。以上是兩條最根本的原則。要想正確地應用比較管理學的研究方法,必須堅持以上兩個原則。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杜江著,戴斌譯.旅行社管理比較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年08月第1版.
  2. 董仁威.新世紀青年百科全書.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4
  3. 徐向藝.管理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4.
  4. 穆忻善,呂本光.比較管理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Yixi,Gaoshan2013,林巧玲,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比較管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