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智力心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智力心理學

  智力心理學是從普通心理學體系中分化出來的一門分支心理學,它旨在研究人們的智力現象,主要研究智力的差異性,同時也研究人們智力的相似性。

智力心理學的基礎[1]

  科學心理學在1879年得以建立。科學心理學成立之初,智力並沒有得到心理學研究者的關註。直到1905年,比奈西蒙合作編製了智力測量問卷,才引起人們對智力的關註與重視。Spearman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說,認為智力是由“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構成;Thurston提出了智力的多因素說,認為智力包含計算、言語流暢、詞語理解、記憶推理空間知覺和知覺速度七個成分J。在20世紀初,研究者以心理學為視角,探究了智力的結構、影響因素以及測量方法,奠定了智力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地位,也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理論與範式的基礎。

  到了20世紀中期,隨著智力測量的倫理性和科學性受到質疑,智力研究一度受到冷落。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重新意識到智力研究的意義,並將電腦技術應用到研究工作之中。Steinberg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對智力進行解構,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論。Das提出了智力的PASS模型。PASS模型為“計劃一註意一同時性加工一繼時性加工”。除了理論的突破外,智力與電腦技術相互融合,促成了人工智慧的產生。人工智慧能夠推動生產向高度集中化發展,極大地提高人們的生產效率。隨著研究內容的拓展與研究範式的增多,智力逐漸從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轉變為一個重要分支,智力心理學同咨詢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一起構成了心理學龐大的體系,一同被人們關註與探究。

智力心理學研究的特征[1]

  1.認知神經研究範式受到關註

  當前,認知神經已經成為了人們研究心理和行為的重要工具,FMRI、ERP等技術被廣泛應用。Finley等研究發現P300和HRB在兒童認知功能損害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獨立評價中的一致率是85%;_3楊戰強等以Oddball模式發現P300潛伏期和兒童的PIQ、FSIQ及常識、填圖和積木分測驗成績呈顯著負相關(一0.108~一0.3l6)。一些學者也採用EEG技術,去瞭解大腦激化程度與智力的關係。例如,Jussives發現男性被試在整個大腦區域其激活程度與韋氏成人智測分數之間呈負相關,而女性被試卻與之相反,僅在額葉發現兩者之間呈正相關。

  2.智力的跨文化研究不斷深入

  隨著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聯繫逐漸緊密,一些學者開始關註到經濟和社會條件因素會對被試智力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智力的跨文化研究逐漸興起。蔡笑岳和丁念友對西南地區民族雜居地和聚居地的藏、彞、傣、苗4個少數民族的8一l5歲兒童的智力狀況進行測量和考察。調查發現民族雜居地的少數民族兒童在不同年齡段的智力水平都比民族聚居地的高。一些研究者還探究了跨文化條件下智力的影響因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一些學者探究了文化適應對智力的影響,發現前者對後者具有顯著性的預測力。

  3.智力研究與教育實踐聯繫更為緊密

  智力心理學的研究在豐富智力理論研究的同時,也為教學實踐開發提供了理論指導與思想啟示。一些學者研究了圍棋活動對小學生智力發展的影響。周斌等通過追蹤研究分析書法練習對兒童情緒智力的影響。書法練習會對瞭解自身情緒、經營人際關係、識別他人情緒等情緒智力維度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一些學者還將智力理論遷移到教學活動之中,提高了學科教學與智力開發活動的效率。高學虎將多元智力理論遷移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此來改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教師要發現每一位學生的智能優勢,多途徑地利用其智能優勢來掌握數學。

  4.智力研究範圍不斷擴大

  智力研究不斷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相互融合,衍生出新的智力概念。Steinberg提出了學術性智力;Mayer和Salovey等人劃分出情緒智力;Rosenthal等人提出社會性智力的概念。這些概念的提出一方面使智力更為具體化,方便了研究的開展。如,情緒智力這有助於人們根據研究情景,將情緒智力與其他類型的智力相互區分。人們可以根據社會智力概念編製成測量問卷,將其作為人才遴選的工具,也可以將其研究成果遷移到生活之中,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智力心理學研究的不足[1]

  1.文化因素在研究中沒有得到合理關註

  在智力研究的過程中,文化因素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註,但是其更多的是作為控制變數。每個個體在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當地文化生態的影響,在其智力發展與特點上打下文化的烙印。智力研究應該將文化作為一個因變數,關註其對智力水平與機能的具體影響。這是智力研究,尤其是跨文化智力研究的要求與必然。重視文化因素要求研究者具體瞭解研究對象的文化形態與傳統習俗,從而尋找到智力發展的文化根源。為此,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應該深入到研究對象的生活之中,同其一起生活和學習,“零距離”接觸其生活環境,系統全面考察研究對象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環境

  2.智力的概念被過分泛化

  2O世紀80年代,智力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關註。智力在社會中的功能被無限擴大化,甚至出現了妖魔化趨向。智力概念被過分泛化,繼情緒智力、社會智力、學術智力之後,又出現了財富智力、成功智力??智力概念的泛化雖然反映出人們對智力的重視,但是過分的泛化必然導致智力的誤用和濫用,給智力研究與智力實踐活動帶來一定困擾。例如,本世紀初,情商曾得到人們極大的青睞,甚至有人提出了“20%IQ+80%EQ=100%成功”的成功界定。其結果是人們杜撰出諸如“意商”、“志商”、“心商”等空泛概念。這種現象造成了學術界的混亂,也誤導了社會;不僅對教育界、心理學界產生了不良影響,甚至也波及管理學界、文學界、體育界和出版界。研究智力需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採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客觀的研究與評價。這才是智力研究者應有的態度與品質。

  3.智力研究範式生態效度不高

  在智力研究中,認知神經範式已經成為當前最為流行的手段。但是,這一範式卻存在生態效度不高的缺陷。將智力活動還原到認知神經活動,固然有利於揭示智力的生理機制,但是卻忽視了文化、社會環境、教育模式等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實驗的生態效度也會因此而降低,其得出的結果也給智力實踐指導帶來一定的困難。智力心理學研究應該採用田野法、觀察法等質性研究方法,對實證研究提供有益的補充。

  4.成人智力研究不足

  長期以來,智力心理學以兒童和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具有明顯的弊端。一方面,研究結論的推廣性受到質疑。每個年齡階段的個體具有屬於自身的認知與人格特點,從兒童與青少年得出了智力結論不一定適用於中年人和老年人。這會帶來理論對象的誤用,從而影響方法的效用。另一方面,中老年人作為社會的重要群體,其智力發展特點應該得到合理的關註。這一特點在我國尤為凸出。我國即將進入老年社會,如何開發中老年人的智力已經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應對社會的迫切需求,智力心理學工作者應該在這一領域做出更大的努力,為中老年人的智力開發與教學工作提供理論上的指導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羅列.智力心理學的源起和進展(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2,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LuyinT,nonameh.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智力心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