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收入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

目錄

什麼是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又稱“工資與價格控制”,是後凱恩斯主流學派提出的政策主張之一,指政府為了影響貨幣收入物價水平而採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降低物價的上漲速度。它是國家為實現巨集觀調控總目標和總任務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則和方針,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相比,收入政策具有更高一層次的調節功能,它制約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且收入政策最終也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

  收入政策目標包括收入總量目標和收入結構目標。收入總量目標著眼於近期的巨集觀經濟總量平衡,根據供求不平衡的兩種狀況分別選擇分配政策和超分配政策。收入政策的結構目標則著眼於中長期的產業結構優化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著重處理積累與消費、公共消費與個人消費、各種收入的比例、個人收入差距等關係。

  收入總量調控政策主要通過財政、貨幣機制來實施,還可以通過行政干預法律調整等機制來實施。財政機制通過預算控制、稅收控制、補貼調控和國債調控等手段貫徹收入政策。貨幣機制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調控貨幣流通量、調控信貸方向和數量、調控利息率等貫徹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理論基礎

  收入政策以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理論為基礎。根據這種理論,現代經濟社會是以不完全競爭為特征的,工會也是一種壟斷組織,貨幣工資和價格決定於工會和公司的壟斷勢力。本來,高失業水平可以抑制工資和價格的上漲,但現代社會對失業變得不能忍受,工會和公司具有操縱工資和價格的力量,使開工不足或失業時也能提高工資和價格。因此,只有推行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這也便隨之帶來貨幣工資和價格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即成本推動通貨膨脹。西方經濟學把貨幣工資增長率區分為等於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的為非通貨膨脹的貨幣工資增長率,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的為通貨膨脹性的貨幣工資增長率。貨幣工資增長率超過勞動邊際產品增長率的差額就是價格水平的增長率。由於通貨膨脹時,工會和企業會利用自己的壟斷力量保持自己的實際收入,貨幣工資和價格仍可以繼續增長,並威脅到其他人的實際收入,導致更高的貨幣工資和價格水平。因而,在實行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時,為抑制貨幣工資和價格,有必要採取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荷蘭和瑞典。以後,英國、加拿大、義大利、美國都曾實行過。收入政策可以是強制的,也可以是非強制性的。由政府提出工資和價格指導指標,或由政府進行口頭勸告等是非強制性的;而由政府下達法令,實行價格、工資凍結,並由具體主管機構實施的是強制性的。收入政策具有一定的收效,但是在嚴重通貨膨脹面前也往往失敗。口頭勸告、指導性指標等非強制性措施往往難以遏止通貨膨脹上升的勢頭,而全面凍結價格、工資等的極端的強制性措施暫時能有一定收效,但一旦解除凍結,通貨膨脹常會以更猛烈的勢頭出現。

收入政策的作用

  收入政策是國家為實現巨集觀調控總目標和總任務在分配方面所制定的原則與方針。收入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相比,具有更高層次的調節功能。因為收人政策規定了貨幣財政和財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且最終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來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人分配格局的變化是逐漸向企業和城鄉居民傾斜的。這種變化導致民間資本大幅度增加,這就有了發展資本市場的條件。指通過把居民個人所得的增加率控制經濟總體生產率增加幅度之內.從而穩定物價總水平的政策和措施。本文試圖通過對當前我國居民收入情況的分析,考察如何改善收入政策以發揮其穩定物價的作用。

收人政策的形式

  收入政策一般有三種形式:

  1.工資與物價管制或凍結,

  即在某個時期內,由政府頒佈法令對工資和物價實行管制,甚至加以凍結;

  2.勸說,即政府勸阻工會資本家把工資與物價的提高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2.工資——物價指導線,或指路標;

  即由政府根據長期勞動生產率增長趨勢來規定工資—物價增長率的最高限度,不得超過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幅度

  此外,有的經濟學者還主張實行以稅收為基礎的收入政策,即政府以稅收作為懲罰或獎勵手段來限制工資增長。但在西方國家迄今並未真正實行這種收入政策。西方各國在60年代以後大多實施了以上三種不同形式的收入政策。一般認為,這種政策在短期內使菲利浦斯曲線向左下方移動,有助寸:制止通貨膨脹。但在長期內,這種政策不僅不能制止通貨膨脹,相反,還會由於限制了資源的流動,使資源配置不合理而有損於經濟的正常運行。為了更好地制止通貨膨脹,必須把收入政策與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起來使用。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貨蟛脹”,“工資指導線”。“工資凍結”。

我國當前的分配格局

  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政策。在以勞動收入為主體的前提下,國家依法保護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財產,鼓勵城鄉居民儲蓄和投資,允許屬於個人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自1979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對勞動者個人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企業職工實行按時、按件計酬,還輔以獎金津貼、補助等分配形式,在經營方式上實行承包制和租賃制。這些措施使勞動收入有了較大提高。收入的增長自然帶來積累的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居民儲蓄快速增長。收入與儲蓄的增長,除參加銀行儲蓄獲取利息收入、購買債券獲得債券利息外,有的參加股票投資獲得紅利和差價收入,有部分人自辦實業和從事貿易,獲取實業利潤和流通利潤收入,還有部分人在正常勞動之外從事業餘勞動獲取勞務收入。事實上,勞動者除了獲得“按勞分配”的勞動收入外,還獲得了按資分配收入和其他收入。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非勞動收入及其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將會大幅度增加。

  同時,由於對企業放權讓利,使企業收入也得到較大增長。自1979年以來,對企業分別實行利潤留成,利潤遞增包乾,工資總額與利稅增長掛鉤,第一、二步利改稅,利稅分流等多項分配製度改革,提高了企業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的積累功能將大大增強。企業積累除用於自我發展外,部分積累較多的企業分別用於銀行存款、購買債券、參與實業、合作投資、股權投資和股票投資、期權期貨投資等。

  從總體上可看出,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我國財政收入國民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從而政府儲蓄投資能力也有所下降,這是一種必然趨勢。

收入政策的手段

  國家實施收入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三種:

  1、強制性收入政策

  強制性收入政策主要是政府通過立法來凍結物價和工資,一般是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採用的手段。

  2、非強制性的“指導性”方法

  非強制性的“指導性”方法',即政府根據平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趨勢,規定每個部門工資增長限度,使貨幣收入增長不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

  3、收入指數化措施

  收入指數化措施,即將名義收入與某種物價指數聯繫起來,名義收入隨物價指數變動而變動,其作用在於避免或減輕物價上漲實際工資的影響。

  但是,收入政策很少成功,其原因之一是缺乏適當的總需求政策與之相結合。收入政策(工資——價格控制)的目的是通過使總供給曲線下移而達到降低通貨膨脹的目的。只要總需求的曲線同時下移,通貨膨脹率就會下降並能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但如果沒有總需求曲線的下移相伴隨,工資和價格控制將只是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且這種壓力終將爆發出來。

收入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著眼於短期供求總量均衡的收入總量調控通過財政、貨幣政策來進行,因而收入總量調控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傳導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國收入分配格局(即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民收入增加,城鎮居民收入增加,企業留利增加,國家財政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從而導致了我國民間金融資產大幅度增加,並具有相當規模。隨著收入分配格局的進一步完善,這種增加的趨勢是十分明顯的。由於社會積累資金向民眾傾斜,向社會分散,這部分資金必然要尋找出路,或者儲蓄,或者投資。由於資金分散,直接的實業投資很難普遍進行,大部分投資須藉助於金融市場來實現。民間金融資產的增大、社會總積累向社會分配的趨向,將導致儲蓄增加,同時增加證券市場需求,促進證券市場規模的發展和價格水平的逐步提高。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收入政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42.229.45.* 在 2013年5月8日 17:52 發表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