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心理承受能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主要是對逆境的適應力、容忍力、耐力、戰勝力的強弱。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學習能力一樣,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自我的心理防衛活動,是用來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此,有時也把它叫做“抗壓能力”:指的是能夠從挫折中恢複原狀,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從挑戰中獲得動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剋服生活中任何壓力和困難的能力。壓力源一般是引起壓力的具體和人事,大致包括非人為的壓力源和人為的壓力源兩種。

影響心理承受能力的因素[1]

一、壓力源的性質與特點

  壓力源是引起壓力的具體和人事,大致包括非人為的壓力源和人為的壓力源兩種。

  非人為的壓力源即自然逆境。自然逆境給人造成的挫折有時是很嚴重的,所以心理軟弱者對這種非人為的挫折源無能為力,表現為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低。而對於心理堅強者,面對非人為的自然逆境雖然感到天災不可抗拒,但會另闢蹊徑重新開始,在絕處求生,表現出對挫折極強的心理承受力。例如,傷殘人和絕症病人戰勝殘疾和病魔,頑強地活著、奮鬥著,甚至能創造出健康人都不能做出的奇跡。

  人為的壓力源即社會逆境。社會逆境這種人為的壓力源對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影響是嚴重的,甚至有些可以置於死地。與非人為壓力源相比,人為的壓力源(社會逆境)更難戰勝,同樣是心理堅強者,在自然逆境面前它能成為強者,但在社會逆境面前,他可能無能為力。

  因為要戰勝社會逆境不僅僅需要堅強的心理,還有許多因素是意志解不了的,諸如:政治因素、道德因素、盤根錯節的人際因素、風俗習慣、人心難測等等。可社會逆境這種壓力對受挫者心理承受力的影響是較大的,不論是從挫折的強度、挫折持續時間上,還是改變挫折的可能性上都較嚴重;所以面對人為壓力源,不少人會變得麻木、冷漠、躲避,這是一種挫折心理承受力的畸變,實際上是一種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弱的表現。

二、逆境的強度、積累度、心理失衡的程度

  逆境強度是指引起逆境事物的嚴重程度及其對個體的打擊程度,逆境的積累度是指逆境積累的次數,逆境的強度和積累度會導致個體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是指個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時,主觀和客觀不統一引起的心理狀態。每一次心理失衡會產生一次逆境感,心理失衡的次數多了,也就是挫折的積累度增強了,這樣勢必會造成個體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降低或增強

  一般地說,逆境的強度、積累度及心理失衡的程度與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之間的關係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其他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逆境強度小、積累度大、心理失衡的程度不嚴重,個體對逆境尚有承受能力;相反,逆境強度大、積累次數多、心理失衡的程度嚴重,個體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會降低即承受不了打擊。

  另一種情況是,逆境強度大、積累度小、心理失衡嚴重,會使個體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降低或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是對於神經類型是弱型、心胸狹窄、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或沒有目標可追求的人來說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是對於神經類型是強型、心胸寬闊的人來說,逆境強度大、積累次數多、心理失衡嚴重,也會使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增強

三、個體的氣質和性格

  有關調查材料證明,在人的四種氣質中,抑鬱質的人受到挫折易自殺,膽汁質的人容易輕生,只有相對平衡型的粘液質和多血質自殺者少。這說明粘液質和多血質的人比抑鬱質和膽汁質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即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較強。

  這是因為,從神經類型上看,抑鬱質和膽汁質都屬於不平衡型,遇到挫折產生負性情緒,平衡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而粘液質和多血質的人由於其神經類型是平衡型,所以逆境後否定情緒雖然也產生不少,但他們的神經系統自身興奮和抑制的平衡性,使得自身能夠調節、抑制這些不良情緒,避免了不良後果發生,表現了對逆境較強的心理承受力。

  性格對逆境心理承受力的影響更是密切。尤其是孤僻性格、依賴性格、脆弱性格、抑鬱性格、暴躁型性格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更差。

  按照性格的分類,這幾種性格都有情緒型或缺乏意志型性格,而不是理智型性格。因為理智型性格的人比情緒型性格的人更受理智支配,會理智、冷靜地分析逆境原因,尋找戰勝逆境的對策,因而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較強。而情緒型性格者一切受情緒去支配,遇到逆境後必然產生許多否定情緒,如憤怒、悲傷、憂郁、焦慮等由於情緒型性格的人對這些否定情緒缺乏剋制能力和調節能力,必然導致對逆境的承受力較差。

四、個體的需要與理想、信念

  1.心理承受能力的影響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某方面的需要的滿足特別強烈時,一旦沒有實現特定目標而使需要的滿足受到阻礙,就會產生極強的逆境心理,相反,對某方面不太強烈或可有可無,一旦受到阻礙也不會產生逆境心理。即使產生逆境心理也不會太強烈。但是,當一個人的需要與自己的理想、信念、希望結合時,需要越強烈,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越強。

  2.理想和信念對心理承受能力的影響

  一個人對未來事物的需要就是理想,對特別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堅信不移就是信念。所以理想和信念都來自需要。一個具有遠大理想和信念的人,對自己理想中的奮鬥目標充滿希望,堅信自己追求的目標是正確的,在逆境前面就不會或絕望而能堅強地挺起來,繼續奮鬥。只有那些無理想和信念的人才會在逆境面前萎靡不振,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較弱。

五、歸因傾向

  歸因是指把行為和結果歸於何種原因,歸因理論是說明和推論人的活動因果關係的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提出了成功和失敗的歸因理論,他認為人的行為的成功和失敗可以歸因於四個方面原因:個人努力;個人能力;任務難度;機遇。這四種因素又可以劃分為三個維度:一是內外因;二是穩定性;三是可控性。從穩定性上看,能力和任務難度是穩定因素,努力和機遇是易變因素;從可控性上看,努力是可控的,而能力、機遇和任務難度是不可控的。另一種觀點認為能力是可控的,通過學習和鍛煉是可以提高的。

  1.個體把失敗受挫歸因於個人的努力不夠。這是個易變、可控的內因。由此,他會增強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只要努力,下次就會成功,所以,逆境不會使個體灰心喪氣,只會內疚自己努力不夠。

  2.個體把失敗受挫之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不夠。這是個穩定的、可控的內因。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1)認為能力是不可控的。個體會認為自己是天生的能力差,就會失去對逆境的承受力。(2)認為能力是可控的。個體認為自己的能力只是暫時的差些,通過鍛煉學習,增長知識,能力還能夠得到提高,他就不會因為失敗受挫而灰心喪氣,反而能夠增強對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3.個體把失敗受挫歸因於任務的難度。這是個穩定的、不可控的外因。由此,個體就會產生很強的逆境心理,充滿氣憤、抱怨的情緒。認為別人有意給他難度大的任務,會降低以後的工作積極性和努力程度,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降低。但是,如果個體是非常自信又肯於努力的人,就不會被困難的任務所嚇倒,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戰勝困難,再難的任務也難不住他,因而會增加對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4.個體把失敗逆境歸因於機遇。這是個易變的,不可控的外因。此種歸因雖然會感到機遇不佳而抱怨,但不會降低對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能夠承受逆境,他或者會繼續等待機遇,或者會繼續努力不等待機遇。

六、社會其他人對受挫者的態度

  人生活在社會上,離不開社會其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遇到逆境時,如果周圍的同事、親人、朋友表示關心、慰問、鼓勵、支持,會使受挫者感到溫暖和力量,因而增強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相反,當一個人受挫時,如果周圍的人不給鼓勵,而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理不睬,或持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受挫者會感到世態炎涼、人情淡漠,因而心寒無助、孤獨、降低了對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社會性支持的好壞同一個人的心理適應性是密切關聯的。社會支持良好、及時,個體對外界刺激的耐受性就高,他的心理適應性就良好;反之,社會性支持差,人的心理適應就差,因而很小的刺激就易造成心理問題,產生對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較低。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對策

  有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產生心理平衡。而心理平衡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有了心理平衡,才能培養出堅韌的毅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障礙、干擾而出現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容易使心理失去平衡,產生消極的情緒狀態。當受到不平等待遇時,當心中充滿壓抑而無處宣泄時,當學習不理想、表現不好的時候,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很容易產生偏激和衝動,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導致一些意外和悲劇的發生。

調節挫折的心理學方法

  再平坦的道路,也會有坎坷;再順利的人生,也會有挫折。

  從心理學家來說,挫折是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從到主客觀因素的阻礙或干擾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

  面對生活學習中遇到的種種挫折,我們應有良好的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能通過後天的學習加以提高。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瞭解一些調節挫折的心理學方法,並適時應用,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調節挫折情緒的心理學方法有:

  一、心理宣泄法。人在受挫時,會產生很多負性情緒,這種情緒靠堵是堵不住的,比較好的方法是在合適的場合發泄出來。這種方法一般包括“出氣室”宣泄,書寫宣泄,向人傾訴宣泄。“出氣室”宣泄法是指在專門建立的軟體房間內,對橡膠製品類的物體大打出手。當然作為學生,沒有這一條件,找一個僻靜的角落,對樹木、石頭髮泄一通,效果也是一樣的。書寫宣泄,是通過寫信、日記、繪畫等形式發泄自己的不滿。向人傾訴宣泄,則是把自己的煩惱、憤怒、痛苦等向老師、朋友或親人一一傾訴或大哭一場,以緩解心理壓力。一般說來,受挫時由於負性情緒的干擾,個體容易變得思維狹窄、固執、偏激,缺乏對行為後果的預見性,而通過適度發泄,情緒放鬆,則認知恢復正常。

  二、註意轉移法。即把註意力從消極情緒的事情上轉移開來。遇到煩惱苦悶之事,可採取暫時迴避的方式,去看電影、電視,聽音樂,散步,進行體育運動或做其他有意義的事。這種方法很有效。

  三、反向思維法。即換個角度看問題,或從光明的角度看問題。在遇到挫折時,要從積極的方面去想,努力從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從而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生活中自會有“否極泰來”、“因禍得福”之事。

  四、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目前,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均設有心理咨詢中心,一些大醫院設有心理咨詢門診,及不少大學也設有心理咨詢中心或輔導中心。“心病還需心藥醫”,心理咨詢可以幫助來訪者認識自己,調整情緒,從而使心理健康成長。例如,有一位新生還不適應環境,抑鬱、苦悶。幸虧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使她重新恢復了自信,確立了自己的奮鬥目標,投入到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生活中去。所以說,心理咨詢師調適挫折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會被人們越來越多地接受。

  總之,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諸如愛情上、學習上、工作上等等。但挫折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擺正心態,勇敢的面對它,它就會在我們面前低頭,最終的勝利者還是我們。

積極的心理暗示

  舉個例子,有一座獨木橋,人都可以輕鬆過去,但,要是把橋抬高一百英尺呢,這時你的潛意識想象出很多關於你掉下橋的種種樣子,那是你的潛意識在作祟!當你猶豫的時候,潛意識通常會戰勝你的顯意識,就是說,這些幻想會直接影響你的想法,你的想法膽怯了,自然就沒有自信了,即使是你閉著眼都能過的一座普普通通的橋,當你潛意識出現了種種你可能發生的糟糕的情景時,你就會膽怯,就會沒有任何自信。

  根除的方法是:不要猶豫,直接自信面對它,只要你自信面對戰勝了第一次,那麼就是你不畏懼的開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憤怒去把內心恐懼趕走。下麵給你一些增強潛意識的話:

  • 我每天大量地吸引著成功和財富
  • 我可以擁有人間任何美好事物
  • 我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
  • 我過得是平衡式成功的人生
  • 我很樂意接受更多的財富和更大的成就
  • 成功致富的機會不斷地被我吸引而來
  • 成功一定是屬於我的
  • 因為我是值得的
  • 我擁有大量的財富
  • 我的生命充滿了快樂和希望
  • 我擁有無與倫比的自信和魅力
  • 我的思想專註於創造成功和財富
  • 我擁有偉大的思想
  • 我擁有超強地行動力
  • 我每天樂在工作
  • 成功和財富大量地流到我身邊
  • 我好像磁鐵一樣大量地吸引著成功與財富
  • 我每一天都很幸運
  • 我過著快樂,幸福和美滿的人生
  • 是的,我可以擁有一切
  • 我可以實現任何的目標理想

  學會運用正面的自我暗示進行心理重建,自我暗示是一種方式,可使你遠離言辭灌輸給你的許多消極不好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可能會扭曲你的生活模式,使你難以培養良好的習慣。

  經常定期地檢視一下別人對你提出的消極否定的暗示,不要因為別人提出了具有破壞性的暗示而受到影響,如果回顧一下,很容易地就會記起父母、朋友、親戚、老師以及所接觸的人,在消極不好的暗示方面對你大量的灌輸,有時可能這些東西已經影響你很深了,比如以下潛(意識)臺詞

  • 我愛你=我要你對我好,從而可以補充我一些不足的地方,使我獲得更完美的心靈感覺
  • 我恨你=我非常討厭你,你壓抑了我潛意識的自由(包括:向美好發展的自由或強大潛意識的自由)
  • 我尊敬你=你身上有些東西,我的潛意識也很想擁有,可我沒有
  • 鬱悶=能量停止流動,心靈無法被充實
  • 快樂=美好的意識流被打開,能量自由流動
  • 憤怒=有東西阻礙了我的心靈的自由,我想鼓出更多的氣來幫我衝破阻礙達成目標!
  • 自卑=我希望自己很好,所以對現在的我不大肯定,我肯定的是我心目中的我,所以對現實的我不大肯定
  • 自信=我相信我自己,我肯定我自己,錯誤失敗我都坦然面對,雖然現在我不是完美的,但是我相信我會越來越走向生命的美好
  • 灰暗=因為缺乏自信和智慧,無法產生新的思維能量和智慧,使得心靈黯淡枯萎
  • 信心=信心是統率人一身之氣發的統帥

  別人的暗示本身絕對沒有影響你的力量,它們之所以會有力量,完全是你自己的想法傳給它們,只有當你沉湎於別人暗示給你的想法之中時,也只有當你在心中同意它們,這樣別人的暗示才可能有力量,因此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想法,而你怎樣想則完全在於你自己,記住我們有“選擇”的能力。應該而且必須選擇正面的暗示保持積極的心態,當你習慣於想快樂的事時,你的神經系統便會習慣地令你處於一個快樂的身心狀態。

受挫後的心理對策[2]

  挫折是個體在滿足需要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阻礙和干擾,使個體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現代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許多人常常會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

  受挫後的心理失衡,不僅影響人的工作、生活,還嚴重影響人的健康。長久的心理失衡,不僅會引起各種疾病,甚至能使人喪生。為了避免受挫後消極結果的產生,提供如下幾種心理對策。

  (1)傾訴法。

  也叫發泄法,即將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傾訴。傾訴法是近年來醫學心理比較提倡的一種治療心理失衡的方法。受挫後如果失望焦慮的情緒封鎖在心裡,會凝聚成一種失控力,它可能摧毀肌體的正常機能,導致體內毒素滋生。適度傾訴,可以將失控力隨著語言的傾訴逐步轉化出去。傾訴作為一種健康防衛,既無副作用,效果也較好,如果傾訴對象具有較高的學識修養和實踐經驗,將會對失衡者的心理給以適當撫慰,鼓起你奮進的勇氣,受挫人會在一番傾談之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優勢比較法。

  受挫後有時難於找到適當的傾訴對象以訴衷腸,便需要自己設法平衡心理。優勢比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難更多、處境更差的人。通過挫折程式比較,將自己的失控情緒逐步轉化為平心靜氣。其次尋找分析自己沒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優勢點,強化優勢感,從而擴張挫折承受力。認識事物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挫折同樣蘊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發的潛力,正確運轉挫折的刺激,挖掘自身潛力。

  (3)目標法。

  挫折干擾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毀滅了自己原有的目標,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新的目標,這就是目標法。目標的確立,需要分析思考,這是一個將消極心理轉向理智思索的過程。目標一旦確立,猶如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人就會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新行動的信念和意志力,從而排除挫折干擾,去努力進行達到目標的行動。目標的確立是人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轉化的中介,是主觀見之於客觀認識向實踐飛躍的起始階段。目標的確立標志著人已經從心理上走出了挫折,開始了下一步爭取新的成功的歷程。目標法既可以抑制和阻止人們不符合目標的心理和行動,又可以激發和推動人們去從事達到目標所必需的行動,從而鼓起人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參考文獻

  1. 王少梅.談影響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的因素[J].繼續教育研究,2005(03):85-86.
  2. 薑芬. 淺析生物教學中的心理挫折教育[J].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03(12):59-5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心理承受能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