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小規模技術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小規模技術理論(The Theory of Small Scale Technology)

目錄

小規模技術理論簡介

  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威爾斯(Louis J.Wells)於1977年在題為《發展中國家企業的國際化》一文中提出“小規模技術理論”。1983年威爾士在其專著《第三世界跨國公司》中,對小規模技術理論進行了更詳細的論述。

  威爾士認為,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擁有為小市場需要服務的勞動密集型小規模生產技術。低收入國家商品市場的一個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規模生產技術無法從這種小市場需求中獲得規模效益,許多發展中國家正是開發了滿足小市場需求的生產技術而獲得競爭優勢。

  2、在國外生產民族產品。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主要是為服務於國外同一種族團體的需要而建立。根據威爾士的研究,以民族為紐帶的對外投資在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臺灣、香港的投資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3、產品低價營銷戰略。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相比,生產成本低、物美價廉是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形成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也是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武器。

小規模技術理論的評價

  小規模技術理論被西方理論界認為是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研究中的早期代表性成果。威爾士把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產生與這些國家自身的市場特征結合起來,在理論上給後人提供了一個充分的分析空間,對於分析經濟落後國家企業在國際化的初期階段怎樣在國際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是頗有啟發的。

  但從本質上看,小規模技術理論是技術被動論。威爾士顯然繼承了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所生產的產品主要是使用“降級技術”生產在西方國家早已成熟的產品。再有它將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僅僅局限於小規模生產技術的使用,可能會導致這些國家在國際生產體系中的位置永遠處於邊緣地帶和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後階段。同時該理論很難解釋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對外投資行為,也無法解釋當今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日趨增長的現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Angle Roh,Dan,Cabbage,鲈鱼,y桑,Sung Yu Tsai,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小規模技術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