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審計目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審計目的(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audit capability)

目錄

什麼是審計目的

  審計目的是指審計工作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我國審計的目的是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審計目的的直接目的和終極目的

  既然審計目的的研究領域定位在審計所能滿足的社會需求,那麼要明確審計目的的內容是什麼,就必須明確審計信息使用群體的構成及其要求。通過對構成審計信息使用群體的不同利益集團的分析,研究每一利益集團利用審計的動機,捨棄表象,總結抽象出其共性。不同利益集團對審計的共性要求,就形成了我們所要研究的審計目的。

  縱觀審計發展的歷史,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 由於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不同,不同時期的審計信息使用群體的構成是不同的。

  (一)資源所有者的審計需求

  自審計產生以來,在相當長的發展時期內,對審計的需求源於資源所有者。政府審計民間審計的產生都是基於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產生的。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於資源所有者而言,隨著自身擁有資源的擴大,當其擁有的資源擴大到不能親自經營管理時,就以委托代理的方式將其擁有的資源委托給別人經營,於是就形成了委托受托的代理關係。作為資源所有者,擁有資源剩餘索取權,無須參與資源的經營管理,而僅僅是通過簽訂委托契約方式將經營資源的責任完全委托給有才幹的人,即經理人來經營。經理人是資源的經營者,他們受托運用所有者的資源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擁有經營決策權,並依據委托受托契約條款取得相應的報酬。對於經理人而言,資源經營權的取得是以承擔相應的資源經管責任為代價的,這一資源經管責任亦即通常所說的受托責任。委托受托關係的正常維繫,取決於受托方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因此,在委托受托關係中,為了考察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無論是委托方,還是受托方,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而這種反映的一個最有效途徑就是會計。為使會計能夠真實地記錄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代理雙方通常需要就受托責任的會計計量做出事先規定,用於約束資源受托人的會計行為。在委托受托關係中,由於存在利益的非均衡性和信息非對稱性以及記錄和反映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會計受聘於經理人等原因,使得經理人有著自然的控制權,他可以通過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控制與操縱,使會計信息脫離真實的經營成果而偏向其自身利益。這就意味著經理人在向委托人提供反映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可能存在著違反委托人與經理人事先約定的會計計量規則的行為。而委托人在利用經理人提供的會計信息評價經理人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時,就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降低、甚至消除會計信息中所存在的風險,以便正確評價經理人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由於會計信息質和量的變化,以及資源所有者個人受制於時間、精力、地域、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擁有剩餘索取權的所有者在不能親自揭示經理人違背事先約定的會計計量規則的行為時,轉而尋求獨立的人員(審計人員)代其行事。因此,審計人員接受資源所有者的授權或委托,對經理人提供的會計信息進行審計,是“為了維護所有者的利益,考核會計核算的所有方面是否遵循所有者與經理人之間既定的會計計量規則契約。所有不符合該契約的行為都屬於錯誤或弊端,是註冊會計師(審計人員———作者註)應予以揭示的對象”,亦即揭露會計信息中的錯誤和弊端,降低或消除信息風險,以便於資源所有者利用經審定後的會計信息正確評價經理人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二)債權人的審計需求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最初主要是由資源所有者提供的。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逐漸增多,由於資源所有者所擁有資源的局限性,決定了資源所有者不可能無限度地向企業提供資金。為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向銀行借貸成為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渠道。銀行將資金讓渡給企業使用,為確保貸款的安全性,需要企業提供反映其償債能力的會計信息,根據企業的償債能力進行相應的貸款決策,確定是否發放貸款、貸款的規模、期限與利率等。而企業為了以優惠的條件取得貸款,在向銀行提供這些信息時,存在有意粉飾會計信息的動機。銀行為了確保貸款決策的準確性,需要通過審計揭露企業會計信息中存在的錯誤和弊端,以降低或消除信息風險。債權人對審計的需求與資源所有者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債權人不需要就所有的會計核算信息作為審計對象,而只需要檢查與償債能力有關的會計信息,主要表現在資產負債表的少數關鍵賬戶及其所反映的資產流動性是否可靠。但其需求動機卻是相同的,都是需要通過審計來降低或消除相關信息的信息風險

  (三)經營管理者的審計需求

  經營管理者作為委托受托關係中的受托方多數充當的是被審計的對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雖然經營管理者在審計關係中處於被動地位,然而,在確定受托責任的履行過程中,為了明確自身的清白,取信於委托方,經營管理者亦存在主動需求審計的願望,這時其對審計的需求是希望通過審計確信反映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會計信息遵守了與委托方之間既定的會計計量規範,不存在錯誤和弊端,即不含有信息風險。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了滿足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的需要,從證券市場直接融資成為企業的重要方式。在這一時期,企業的股權結構表現為所有者的人數激增,股權變得高度分散,單一所有者已無能力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實施監控,所有者只是通過委托契約關係對企業的財產保持最終的控制權,最為關心的是其股票的買賣,因此而成為純粹的投資者。這樣,所有者們失去了形式上乃至實質上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控制權,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控制權逐漸落入企業經理人手中。在經理人掌握企業經營管理的控制權以後,經理們所關心的就是如何將社會上閑散的資金更多地吸引到自己所經管的企業中。為了吸引投資者手中的資金,經理人必須表明自身的經營能力和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對此,需要向投資者公佈企業的會計信息,以便於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為了消除理性投資者的信息風險,降低吸收資金的成本,經理人也就產生了對審計的需求。對於經理人而言,要求審計驗證其提供的會計信息,是為了減少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亦即減少信息風險。

  (四)投資者的審計需求

  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不僅使得社會公眾成為投資者的願望成為現實,而且也使原來擁有企業控制權的所有者逐漸演變成為投資者。對於投資者而言,所關心的是投資的盈利性,而投資的盈利性取決於其投資決策的準確性。投資者無論是購入、持有還是賣出一家企業的股票,均需要根據該企業相關的信息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由於投資者進行決策所依據的信息是由企業提供的,而投資者本身無法實施對信息的驗證,為減少信息風險,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就需依靠審計對信息進行驗證。因此,投資者對審計的需求也是為了減少信息風險。

  (五)政府的審計需求

  政府對審計的需求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政府以所有者的身份對審計的需求,該方面的分析見所有者的審計需求分析;其二,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的身份對審計的需求。經濟的繁榮是國家財富最有效和最豐富的來源,而經濟繁榮的前提是保持一個良好的經濟秩序。為保持經濟秩序的有序運行,政府依據其強制力量介入市場經濟,通過法律形式強制規定發行有價證券的企業必須向政府的有關部門進行證券發行登記,並報送經註冊會計師驗證的財務報表。這種強制性財務報表審計,客觀上使得註冊會計師已不再是對企業的某個具體投資者負責,而是面向了全社會。對於政府而言,無論是作為所有者,還是作為社會管理者,其對審計需求的動機都是為了降低信息風險,所不同的是:作為所有者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作為社會管理者則是為了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審計信息使用者對審計需求的動機均是降低信息風險。由於降低信息風險滿足的是不同審計信息使用者的直接需求,因此,將其定義為審計的直接目的。

  伴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社會經濟結構是由不同的委托受托關係組成的經管責任網路。經濟秩序的穩定取決於不同經管責任的有序聯結,任一環節的故障都將導致整個經濟秩序的紊亂。審計作為委托受托關係的產物,通過審計,降低信息風險,不僅可以使某一具體的委托受托關係得以正常維繫,而且還可以使不同的委托受托關係之間按既定規則有序運行。因此,撇開具體的審計信息使用者,從社會經濟權責結構的整體考察,人們希望通過審計來維護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這一點已從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的身份中體現了出來,並且審計已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獲得了“經濟警察”的美譽。我們把從社會經濟權責結構的整體考察而形成的人們對審計需求的動機稱為審計的終極目的。

  綜上所述,審計目的包括直接目的和終極目的兩部分。直接目的體現的是不同審計信息使用者直接的需求動機,而終極目的則是撇開具體的審計信息使用者,從社會經濟權責結構的整體考察而形成的人們對審計需求的動機。審計的直接目的是降低信息風險,終極目的是維護經濟秩序。

審計目的與審計目標的關係

  1 審計目的體現的是審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審計目標則是審計主體為實現審計目的所設定的需要通過具體項目的審查來論證的命題。由於審計目的是人們期望審計所要達到的境地或結果,反映的是不同審計信息使用者的共同要求,因此,審計目的具有綜合性、抽象性和動機性的特征。審計目標則是審計主體為了滿足審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根據自身的能力,被動地適應社會需求的結果。為便於指導審計實踐,審計目標的設定必須是具體的,不能過於抽象,因此,審計目標僅具有具體性和實踐性兩方面的特征,其動機從屬於審計目的,不另具動機性特征。

  2 審計目的是長期的,而審計目標是階段性的。審計發展到今天,審計目的始終未發生變化,而審計目標卻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如審計目標從最初的檢查資源經營管理者的誠實性,發展到今天的驗證會計報表的公允性(在我國則表現為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

  3 對於不同類型的審計而言,審計目的是同一的,審計目標則是變化的。因為審計目的回答的是“人們利用審計來乾什麼”,亦即審計所能滿足的社會需求是什麼,而審計所能滿足的社會需求是不同的審計信息使用者所共同企求的,是唯一的。審計目標則不然,審計主體針對不同種類的審計,為了能更好地實現審計目的,需要設定不同的審計目標,如會計報表審計的目標是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而管理審計經營審計或我國所進行的經濟效益審計,其審計目標則是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4 審計目的具有不可分性,審計目標則具有可分性。審計目的所體現的特征決定了審計目的是不可分的,而審計目標所具有的特征決定了審計目標必須是可分解的,因為審計所處理的直接對象是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由不同項目構成的綜合信息,而構成財務信息的各項目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為了便於審計,必須在不違背審計目的總體要求的前提下,根據不同項目的不同特征,為構成財務信息的各部分分別設定具體的審計目標,如會計報表審計的目標就分為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泡芙小姐,方小莉,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審計目的"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