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土地集約經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土地集約經營[1]

  土地集約經營是與土地粗放經營對稱的, 是指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辦法,以求在較小面積的土地上獲得高額產量和收入的一種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一體的農業經營方式。

土地集約經營的類型[2]

  (1)勞動集約型。指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投入較多的勞動去獲得較多的產量和收入的方式

  (2)技術集約型。指通過採用較多的先進技術在單位面積土地上獲得較高產出和收入的方式 (基礎技術、應用技術、管理技術)

  (3)資金集約型。指通過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勞動而提高產出和收入的方式。

土地集約經營的影響因素[3]

  1.農地集約經營影響因素

  農地集約經營可區分為勞動集約和資本集約兩大類,勞動集約是指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投入較多的勞動,對土地進行精耕細作,用提高工作質量的辦法提高單產的一種經營方式,即主要通過增加勞動力的投入量而提高農地經營的集約度。勞動集約又可分為2種形態,一種為積累形態的勞動集約,如利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的農業基本建設,改善土地生產條件,這是農業內部的一種勞動積累。另一種為消費性生產形態的勞動集約,如合理密植、精耕細作、增加複種指數等增加勞動投放的增產措施。在經濟較為落後的國家,由於土地少、資本少而勞動力充裕,農業集約經營實行的必然是勞動集約經營,往往意味著實行傳統農業和小規模農業。農地的資本集約則是指在科技進步的條件下,在單位土地面積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來提高單產的經營方式,即主要通過增加資本的投入量而提高其經營的集約度。一般來說,在經濟發達國家大多實行資本集約,這與發達國家土地多、勞動力少而資本充裕的良好條件密切相關,這些國家一般實行現代農業和大規模農業。

  T布林克曼教授從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出發,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地證明瞭影響農地集約經營度的因素主要有4個:農地位置、自然狀況、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農地經營者狀況。農地位置主要是通過交通狀況對農地經營集約程度加以影響,農地所處位置如果交通方便、靠近城市和經濟繁榮地帶,一則由於人口密度大,人均農地少,這將促使農地經營者儘可能提高其利用度,而且往往實行資本集約經營;二則靠近市場的農地一般以蔬菜、漿果等要求精耕細作的作物為主或主要以禽蛋乳業為主,單位面積的產量、產值、收益均處於高水平,這也說明瞭位置優越的農地經營集約化水平高。農地經營的自然狀況主要表現在氣候、土質、地貌等因素的優劣上,有利的自然條件會明顯促進農地的集約經營,而不利的自然狀況則會限制農地經營集約度。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對於農地集約經營的影響表現在許多方面,如人口增加、技術進步、交通改善等方面,都將促進農地經營集約化水平的提高。農地經營者的狀況也是影響農地經營集約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包括農地經營者的科技水平、管理能力、經濟實力、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等。另外,人均耕地資源的多寡也是影響農業集約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均耕地資源的減少將促使人們提高農地經營的集約度,以滿足人們對農產品需求

  2.市地集約經營影響因素

  城市土地經營集約度的大小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建築物容積率、城市規模結構以及城市土地管理等因素密切相關。區域人均擁有土地資源的狀況直接影響了土地經營的集約程度,事實表明,大城市人均用地少,土地集約利用的要求也更為迫切。故城市人口密度越大,單位面積土地上聚集的人口就越多,表現為人均用地越少,土地集約經營程度則越高。城市土地建築物容積率大小是考察和控制城市土地利用集約程度的主要指標,容積率越大,單位面積土地利用的程度越高。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城市土地總平均容積率不足0.4,如果全國城市土地總平均容積率提高到0.4,土地利用集約程度將得到很大的提高,則意味著增加2000km2的建築面積

  城市規模的擴大有利於聚集經濟的產生,有利於在一定的空間上積累大量的資本、技術和勞力,從土地利用角度看,這便是土地集約經營狀態。當然,城市規模不能無限制地擴大,它除了具有一個最佳規模外,在此規模下的土地利用總體配置也直接制約城市土地經營集約度。只有在城市規模最佳,各類用地結構比例合理的條件下,城市土地經營集約度才最合理,才能取得最佳土地經營效益,否則便易造成土地過度利用,對城市的發展反而不利。城市土地管理的科學與否,直接關係到城市土地的利用是否科學。科學的土地管理有利於正確引導城鎮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且可規範土地的配置和佈局,發揮土地經營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真正體現城市土地集約經營的涵義。

推進土地集約經營的必要性[1]

  1.推進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是農業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中國是農耕社會,紛繁複雜的農業技術是靠農民自我積累和傳授的,一旦農業技術失傳,農業生產將面臨不利局面。其次,農業土地資源尤其是山區土地資源不同於其它資源,一旦三五年不用,恢覆成耕地就非常困難。第三,農民和市民對農用土地的價值觀念不同,農民視土為寶,市民視土為臟。如果土地荒了指望城裡人去開發土地搞農業是不現實的。中央再三要求培養新型農民,其意義不僅是現代農業的要求,更是傳承農耕文化,保證農業持續發展的需要。第四,中國農業土地資源有限,中國的飯碗不能端在外國人手上,搞好農業也是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因此,培養出一大批熱愛農業、會經營農業的新型農民、專業大戶,這是農業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2.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性環節

  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的生產基地、加工銷售以及科技、中介服務等環節的市場主體結成的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利益鏈條。多年來,農業產業化之所以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個環節的市場主體缺位,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的瓶頸性制約。市場化的基本途徑是產業化。因此,要加速產業化進程,必須加速土地流轉,實施集約化經營,形成眾多的市場農業主體,奠定農業產業化基礎。

  3.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

  現代農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現代物質條件裝備、現代科技、現代經營形式、新型農民、機械化、信息化等多種因素。在這諸多要素中,前提是集約化經營,主體是有知識技術、懂經營管理的新型農民。沒有集約化經營,沒有新型農民,現代物資裝備、現代科技就無法使用,現代發展理念、現代經營形式就無法引入,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就是一句空話。

  4.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是解決農村諸多問題的突破口

  集約化經營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其它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所謂牽一發動全局,起杠桿作用的支點,集約化就是農業的“一發”、“支點”。通過集約化經營,農業增效問題,農業的自我投入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農民的觀念問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人才問題,以及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包括村幹部待遇問題等等,都能得到較好解決。

提高我國土地集約經營水平的途徑[2]

  1.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2.廣泛應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進一步提高土地生產率

  3.擴大複種面積,提高複種指數

  4.搞好經營管理,提高農業整體素質

  5.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寶秋.關於建立農業土地集約經營的探討[J].經濟生活文摘(下半月),2012(6)
  2. 2.0 2.1 第六章 土地與水資源.農業經濟學.東北農業大學精品課程
  3. 王春霞,劉勝,楊慶媛.土地集約經營的經濟學原理及途徑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Gaoshan2013,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土地集約經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