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同一性混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同一性混亂

  同一性混亂亦稱同一性擴散艾里克森心理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中的術語,指青年在尋求自我同一性過程中出現的同一性失敗的一種現象。他們對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迴避考慮個人的品質目標、需扮演的角色及價值觀等問題。自我評價偏低,難以承擔自己的生活責任。

同一性混亂的表現

  關於同一性混亂癥候群的特征,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小此木啟吾認為主要表現為以下六點:同一性意識的過剩、選擇的迴避和麻痹狀態、與他人的距離失調、時間前景的擴散、勤奮感的擴散及否定的同一性的選擇。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現狀,同一性混亂的具體表現有:

  (1)缺乏自我認知,沒有形成統一的自我意識:他們不能進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評價;缺乏興趣和熱情,常處於冷漠狀態;缺乏理想和目標,對未來的預期處於一種不抱期待的無力狀態。

  (2)缺乏處理各種矛盾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無法適應進入大學後的落差,對自己在新團體中的位置難以接受;對責任和選擇持迴避態度;無法維持正常的學習狀態;自主性低,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3)缺乏對社會和環境的認知,價值判斷混亂:對社會缺乏正確的瞭解和認識,不能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也不願去探索。人際關係混亂,被人孤立;對事物價值判斷混亂,缺乏是非善惡的主見。

同一性混亂的原因

  主觀方面

  (1)特定生命時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大學生生理髮展年齡提前,使得其產生了強烈的“成人感”,但在心理層面的稚嫩,他們還處於一種“準成人”狀態,兩相作用之下最終導致了自我同一性混亂。

  (2)自我意識中的矛盾衝突:自我意識中主觀我和客觀我的矛盾、理想我和現實我的矛盾使得一些大學生對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缺乏明確的認知,進而暫時或長期處於自我同一性混亂狀態之中。

  (3)對自我和社會關係的認識偏差:自我同一性還包括歸屬感,一些大學生不能正視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還有一部分則不具備適應社會的知識技能,這些都給他們同一性的確立帶來困難,使其處於同一性混亂狀態。

  (4)個體自身不良的心理品質:郭金山、車文博的研究發現:同一性擴散與外向性、善良、智慧呈非常顯著負相關,與情緒性呈比較顯著正相關,與人際關係呈非常顯著負相關。這說明,不良的心理品質也是導致自我同一性混亂的重要原因。

  客觀方面

  (1)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教養方式不合理、親子關係失調和父母期望不當等原因。父母作為兒童早期認同的對象,如果其價值觀人生觀是錯誤或混亂的,勢必會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產生影響;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和過分嚴厲,會造成親子關係僵化和對孩子期望不當,進而阻礙其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2)學校教育因素:主要有教育理念不完善、教育方式刻板陳舊和學生無法在學校中找到歸屬感等原因。我國的長期堅持以“應試”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關註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素養,很少引導學生進行關於自我的思考和探索,這顯然不利於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而現階段大學生們更強調個性,不願意受到約束,難以在集體中找到一體感和歸屬感,也會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

  (3)社會因素: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期,舊有的價值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的價值觀念還處在孕育發展階段,新舊價值觀念的激烈碰撞,導致大學生面臨諸多矛盾和困惑;隨著網路化的高速推進,網路在給大學生以全新感受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新問題。如很多大學生深陷在網路中不能自拔,造成網路下的客觀我與網路上的主觀我脫節,進而使其處於同一性混亂之中。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同一性混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