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區域經濟合作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區域經濟合作

  區域性經濟合作是指某一個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維護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實現專業化分工和進行產品羚羊掛角而採取共同的經濟政策,實行某種形式的經濟聯合或組成區域性經濟團體。區域性經濟合作是世界經濟生活越來越國際化的產物和表現。它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發展的歷史趨勢,有其深刻的現實基礎和客觀必然性。

區域經濟合作的形式

  區域經濟一體化關稅壁壘商品及及服務自由化程度,以及在產業財政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聯繫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部門一體化。

  部門一體化是指區域內各成員國的一種或幾種產業實行一體化,如歐洲煤鋼聯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容包括逐步取消成員國之間煤鋼產品進出口關稅和限額,成立煤鋼共同市場,通過控制投資、產品價格、原料分配、企業的興辦與合併等調節共同體成員國的煤鋼生產,並建立有超國家性質的“協調機構”,對各成員國、企業和個人實行約束。這種形式的部門一體化還有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AEC)。

  (2)優惠貿易安排

  這是市場經濟一體化最低級最鬆散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減少成員國之間的進口關稅。即對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規定特別的關稅優惠。如東盟和非洲優惠貿易區等就屬此類。

  (3)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區指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的貿易區,在成員國之間取消工業品貿易限額,減免或廢除關稅,使商品在區域內各成員國之間逐步自由移動,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關稅和共同貿易政策,不建立超國家的機構。例如,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等。

  (4)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簽訂協定,相互間免徵關稅和取消其它壁壘,並對非同盟國家實行統一的關稅率而締結的同盟。它在一體化程度上高於自由貿易區,它除了包括自由貿易區的基本內容外,成員國之間對外還建立統一的關稅率。結盟的目的在於使參加國的商品在統一關稅之內的市場上處於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國商品的競爭,它開始帶有超國家的性質。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實行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就是關稅同盟。

  (5)共同市場

  所謂共同市場,就是在共同市場成員國內完全廢除關稅數量限制,並建立對非成員國的統一關稅,同時也允許成員國間資金勞動力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如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86年就已經實現農業共同市場。

  (6)經濟同盟

  所謂經濟同盟,就是各成員國之間不但商品和生產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對外建立統一關稅,而且要求成員國制定和執行某些共同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使一體化的程度從商品交換擴展到生產、分配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集團。

  (7)完全經濟一體化

  這是經濟一體化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區域內各國在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上完全統一化。在各成員國內完全消除商品、資本勞動力服務貿易等自由流通的人為障礙。進而在政治、經濟上結成更緊密的聯盟,統一對外的政治、外交和防務政策及經濟政策,建立統一的金融機構,發行統一的貨幣。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91年12月n日召開的首腦會議正式通過了政治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即《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確定了建立歐洲中央銀行和單一貨幣的期限,而且還計劃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以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聯邦。這不僅包括了貨幣在內的經濟的完全一體化,而且是一種政治、外交與防務的一體化。

區域經濟合作的特點

  區域經濟合作呈現以下特點:

  1.區域經濟合作近年呈加速發展趨勢。

  世貿組織成立以來,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大大加快.據WTO統計,截至2004年1月,在向WTO通報的293個區域經濟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後通報的占58%;在運作的197個區域經濟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後的占1/4。WTO成立之前,世界上每年大約成立約三、四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而Wr0成立後,平均每年成立15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近年來區域經濟合作的加速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密不可分。一方面,區域經濟合作使得區域內各個成員國應對和抵禦全球化風險的能力增強,能夠有效緩衝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壓力;另_方面,區域經濟合作也是在國際多邊協作下難以取得進展的一種變通辦法。由於WTO成員眾多,其經濟發展階段、貿易政策不盡﹁致,達成一項共識需要兼顧各方利益,難度很大,而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則可以自由選擇成員、確定合作領域、合作範圍和合作方式。其合作內容早已經超過了關稅減讓,廣泛包括投資競爭政策服務貿易、環境、勞動力等多邊框架無法包括的內容。一些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不僅是自由貿易區,而且向關稅同盟乃至向貨幣聯盟發展,歐盟甚至強調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

  2.跨區域合作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

  區域經濟合作開始主要發生於有地緣優勢的相鄰國家和地區之間。如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盟(EU)、東盟 (ASEAN)等。隨著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周邊可用的資源逐漸較少,再加上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跨洲的經濟交流趨於便利。據WTO統計,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以來,約有1/3的區域貿易安排發生在跨洲國家之間。如歐盟與墨西哥與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與南非簽署了《南非與歐盟貿易、發展與合作協定》,與拉美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雙邊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正在進行中;美國和約旦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2003年底,已運作的跨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約占全部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 5%,但已經簽署協議或正在進行談判的跨區域經濟合作占1/3,提出進行跨區域合作的占40%以上,顯示出強大的發展後勁。目前,WTO的146個成員中,已有65個加入或正在商簽跨區域的經濟合作組織。

  3.雙邊經濟合作成為熱點,但多邊的區域經濟合作影響力越來越大。

  據WTO統計,2003年,正在運行的雙邊區域經濟合作占全部的80%,正在談判的90%均在雙邊之間進行。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雖數量不多,但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出現不斷擴張的趨勢。2004年5月,歐盟迎來第6次擴張,愛沙尼亞等10國正式加入歐盟,EU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擁有4.5億人,比美國大了一倍,對外貿易額占世界貿易額的20%,GDP占世界的1/4。NAFTA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美國的推動下,34個美洲國家計劃2005年1月 1日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東盟從最初的5國擴大到10國,而且擴大後的東盟集體或單個成員還在與日本、中國、南韓、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談判。除兩個或幾個國家間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以外,區域經濟合作也呈現出越來越複雜的組織形式。一是單個或幾個經濟體加入已有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如歐盟東擴。二是單個經濟體與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一個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新組織的經濟合作安排與原組織並不一致,如中國與東盟的“10+1”。三是單獨的兩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一個更大的組織。如歐盟—南方共同市場、加勒比共同體—中美洲共同市場等。

  4.亞洲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

  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受經濟發展程度、開放程度和文化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在各個大洲之間、各個經濟區域之間的發展很不均衡。如西歐、北美起步較早,發展較快,而亞洲則起步較晚,亞洲最大的3個經濟體一日、中、韓自2000年才開始啟動這項工作,因而區域內優惠貿易的比重在各大洲之間最小。據WTO統計,200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貿易的56.5%和61.6%是通過區內貿易實現的,而亞洲這一比例不足10%,潛力巨大。由於近幾年亞洲特別是東亞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許多國家越來越認識到與亞洲合作的重要性;再加上亞洲國家對區域經濟合作重要性的認識也日益增強,亞洲迅速成為區域經濟合作新的熱點。亞洲內部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及與其他洲的國家和地區之間,正在啟動若幹個區域經濟合作談判。

  5.區域經濟合作促使區內貿易和投資出現“內斂”的趨勢。


  由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安排,區域性集團內部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優於區域外,導致區域內出現產業結構的優化重組,促成了相對封閉的區域性國際市場的出現。加之貿易、投資創造和轉移效應,使得區域內的貿易和資本流動迅速增長,並超過區域間的貿易和資本流動而呈現一種排他性的“內斂”趨勢。如歐盟對外投資的1/3是在成員國之間進行的;就北美而言,美國和加拿大都互為最大的投資對象國和產業轉移國,據統計,美國對外投資的1/5集中於加拿大,加拿大對外投資的1/3則集中於美國。在區內貿易方面,除歐盟近10年來區內貿易所占比重基本穩定外,其他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區內貿易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趨勢。未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國家和地區在國際貿易國際直接投資的競爭中有可能陷入被邊緣化的危險。

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因及發展階段[1]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而不斷發展升級的。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一些地理相近的國家或地區間通過加強經濟合作,為謀求風險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或國家集團。歸納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因有:振興經濟、自由貿易和全球戰略

  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20世紀70年代的迅速發展階段。

  (2)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緩慢發展階段。

  (3)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重新迅猛發展時期。

  (4)區域經濟發展進入2l世紀,延續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迅猛發展態勢並有所加強。

區域經濟合作的意義[1]

  (1)實現貿易自由化,取消歧視待遇,取消貿易的數量限制、非關稅壁壘,形成區域性的統一市場,促進區域內部貿易增長。

  (2)有助於成員國之間的分工合作,促進科技一體化,取消成員國之間的投資限制,通過企業兼併企業合作,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實現產業的高級化,促進區域內部的分工合作。

  (3)通過區域經濟合作聯合起來的貿易集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實力。

世界上存在的主要區域經濟合作組織[1]

  1.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歐洲聯盟是二戰後第一個成立的區域經濟集團,它的前身是歐洲經濟共同體。1957年在義大利的羅馬簽訂了無限期有效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通稱《羅馬條約》,該條約予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

  2.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亞前總統霍克的倡議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堪培拉召開,它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由過去的民間論壇發展成政府間的磋商,從而拉開了亞太地區更為廣泛的經濟合作。此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不斷增加,由最初的12個創始國發展到今天的18個成員國,並且在制度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有三個特征:一是合作形式的靈活性。二是合作方式的多樣性。三是開放性。

  3.北美自由貿易區

  1987年,美國與墨西哥簽署貿易協定大綱,以此為基礎,兩國總統於1990年12月宣佈將就有關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展開談判,加拿大也表示出極大的興趣。1992年底,三國總統共同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92年又增補了一個“補充協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羅小青主編.雲南省法檢兩院錄用工作人員考試應試教程公共基礎知識.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0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Angle Roh,Zfj3000,Yixi,连晓雾,jane409,KAER,Tracy,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區域經濟合作"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