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北京交通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學(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NJTU)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njtu.edu.cn/ (中英文)

目錄

北京交通大學簡介

  北京交通大學(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原名北方交通大學(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NJTU),簡稱北交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和鐵道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校,1997年被評為首批全國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2005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項目學校之一,2004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研究生院。

  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交通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淵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曾培養出中國第一個無線電臺創建人劉瀚、中國第一臺大馬力蒸汽機設計者應尚才,中國第一本鐵路運輸專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鄭振鐸等一大批蜚聲中外的傑出人才。1917年改組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1921年與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合併組建交通大學。1923年,交通大學改組後,北京分校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1950年學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學,由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任校長。2000年4月,與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由鐵道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學校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

北京交通大学校门
放大
北京交通大學校門

  學校位於首都北京“學府勝地”海澱區,毗鄰中國“矽谷”中關村,總面積近1100畝,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東西兩個校區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和美麗的校園環境,全面推行“一卡通”使用。學校設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電腦與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交通運輸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軟體學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另有兩所職業技術學院和在職管理、技術人員培訓中心。

  北京交通大學形成了特色突出與優勢鮮明的學科體系。百餘年來,數代交大人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學校成為培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信息、交通,特別是軌道交通現代化建設高水平、高層次人才,解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鐵路現代化建設與改革重大技術與政策問題的重要基地。學校正在全力建設以信息和管理等學科為優勢,以交通科學與技術為特色,工、管、經、理、文、法、哲等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開放式、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面對新形勢,學校提出通過凝煉學科方向,整合學科資源,匯聚學科團隊,構築學科基地等措施,瞄準國家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依托所服務的行業優勢或區域經濟建設強勢學科,推進學科的交叉融合,使優勢學科發展壯大,特色學科與時俱進,新興學科異峰突起。

  目前學校有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產業經濟學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建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產業經濟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力學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光學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力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統科學和工商管理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02個碩士點,有MBA和工程碩士兩類專業學位,5個學科被列入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北京交通大學學報》被評為全國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被評為全國理工農醫院校社會科學學報優秀期刊,《都市快軌交通》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交通大學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努力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全校有專任教師1445人,其中教授244人,副教授555人,博士生導師14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41.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84%。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6名,國家級和部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6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獎勵計劃5人。

  學校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實施科學設崗,加大培養和引進力度,以創新平臺和創新基地建設為依托,建立高層次人才管理新機制,採取有力措施,著力培養學科帶頭人,積極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聘評結合,努力建設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三支隊伍,健全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註重在實踐中鍛煉培養人才。近年來教師出國進修、訪問和學術交流達500多人次,學校還與國家留學基金委簽訂了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資助項目,每年有近百名教師以各種方式出國進修學習。

  北京交通大學科研力量雄厚,產學研合作日益增強。學校的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在科研及產業化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學校現有38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及41個實驗室;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4.1億元。

  學校圖書館藏書135萬冊,有縮微、聲像、光碟等各種影像、電子圖書資料5.4萬片,有中文資料庫17種,西文資料庫26種,建成鐵路交通運輸特色資料庫,有設備完善和技術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和音像室。

  學校擁有“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電磁兼容”國家級認證中心1個,已建成全光網與現代通信實驗室、交通運輸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發光與光信息技術等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運輸自動化與通信實驗室、鐵路信息科學與工程實驗室、信息存儲、顯示與材料實驗室、光纖技術及鐵路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交通運輸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等5個鐵道部重點實驗室,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與控制、通信與信息系統、現代信息科學與網路技術等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高技術“863”計劃、“973”項目、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科技攻關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422項。2006年,我校“大城市交通擁堵瓶頸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一體化可信網路與普式服務體系下的基礎理論研究”兩項主持項目獲國家“973”項目立項。我校註重發揮鐵路科研的優勢和特色,堅持圍繞鐵路現代化建設及跨越式發展需要開展科技工作。

  學校承擔的科研項目在鐵路系統所占的份額一直保持著全國高校的領先位置。在國家“十·五”重大工程----青藏鐵路建設、高速鐵路建設、全國鐵路五次大提速等相關科研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青藏鐵路通訊信號方案”、“青藏鐵路特殊運輸組織模式研究”、青藏鐵路信息化規劃、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和“機車隨車牽引實驗系統裝置”等科研項目;研製的微機聯鎖系統、機車主體化信號設備等在全路推廣,為確保鐵路行車安全和提高效率提供強有力技術保障。建立了GSM-R技術實驗室,主要進行中國鐵路新一代移動通信的調度指揮和無線傳輸等,研究成果應用於大秦線、膠濟線與青藏鐵路,填補了中國鐵路無線通信技術的空白。全面參與高速鐵路建設工作,組織校內相關學院20多名教授全程參與高速鐵路六大系統招標文件編寫與引進談判工作,成立了市部級交通產業研究基地,牽頭完成了“客運專線營運管理體制”等的研究,為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技術支持、人才支持。科研經費逐年大幅增加,“十五”期間科研合同經費較“九五”期間增長了150%,縱向項目經費比例超過50%;三大檢索數同期增長197%,其中2005年公佈數全國高校SCI排名第41位,EI第33位,ISTP第17位。

  2005年,國家自然基金委和鐵道部設立了“鐵道聯合基金”,北京市在我校設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術轉移中心”和“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人文社科基地。近兩年,我校“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帶風火山隧道施工技術”、“電腦信息安全防護技術”研究等3項項目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無水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和由我校主持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JTU 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BJTU 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還被列入2006年國家產業化項目。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報告”為北京市政府綜合交通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近年來學校加強了與地方、鐵路企業間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200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中國設立的“高等工科教育與產業合作教席”設在我校,舉辦的“北京·中國交通論壇”引起較大反響,已辦成了品牌。北京交通大學科技園2001年成為北京市市級大學科技園以來,在軌道交通產學研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果。

  北京交通大學教學設施先進,教學工作及素質教育成績斐然。在百餘年的辦學歷史中,已向國家輸送了10餘萬建設人才。現在校本科生13784人,博士研究生1600人,碩士研究生5508人,外國留學生150餘人。近年來學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更加註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該校“開拓創新 建立一流的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獲特等獎,有9項獲二等獎;3年來7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電工電子和大學物理兩個基地被評為優秀國家工科教學基地,正在建設數學、力學、大學英語兩個教學基地,土木建築工程專業通過國家教育評估,大學物理實驗中心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先進的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教學環境、較強的辦學實力使學校的聲譽日益提高,吸引了大批莘莘學子和優秀高中畢業生及有志青年爭先報考,學校的生源質量逐年提高,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在京高校中名列前茅。學校設立了本碩聯讀試點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思源班,加強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

  該校學生在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國內外數學建模大賽、全國電子商務大賽、電子電路設計大賽和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都取得佳績。2005年,該校MBA名列世界著名雜誌《福布斯》“中國最有價值全日制MBA項目”和“中國最有價值在職MBA項目”第13和16位,在中國市場最具領導力EMBA評比中我校EMBA教育位列11。我校學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研究會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和全國學聯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及其標兵評選中位列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標兵”榜首。學校擁有500餘人規模的學生藝術團,成立十多年來,在首都和全國曆次高校比賽及對外交流演出中取得了不斐的成績,培養了大批校園和首都高校文藝骨幹,排演的《長征組歌》應邀在人民大會堂和國安劇院演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學生藝術團和合唱團在2005年7月份舉行的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獲得了兩個一等獎。有近百人的高水平運動隊,羽毛球隊在近年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等重大比賽中獲得過所有項目的冠軍,共獲得14塊金牌,在北京市及全國高校羽毛球界產生了較大反響。

  北京交通大學重視和加強國際交流工作,已成為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學校與美、英、德、法等10多個國家的40多所大學及西門子ABB等國際著名高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在中國的MBA合作項目——中澳商學院自1999年開辦以來,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特色,在社會上的聲譽也日益提高。與比利時魯汶理工學院簽署兩校聯合培養本科生合作協議6年來,該校已共派出了100餘名學生赴對方學校學習,交大學生刻苦的學習態度和優秀的學習成績為母校贏得良好的影響。近年來,共培養來自亞、非、歐、美的40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3000餘名,還聘請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專家教授來校講學和任教,諾貝爾獎獲得者蓋德·謝克等多位著名學者來校講學。多次主辦或承辦了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如今,有著百餘年輝煌歷史的北京交通大學,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學校以“知行”為校訓,以謙虛謹慎、開拓進取的精神,乘風破浪,根據交通大學百年華誕時江澤民同志“繼往開來,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題詞,向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北京交通大學校園環境

外部環境

  學校位於北京市西直門外,東鄰西直門交通樞紐,西伴中國國家圖書館,南靠北京動物園、北京天文館,毗鄰中央財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眾多高校。

內部環境

北京交通大学世纪钟
放大
北京交通大學世紀鐘

  學校分為東、西兩個校區。西校區為主校區,東校區主要作為大一新生的生活教學區。明湖和芳華園位於西校區東部,與圖書館相鄰,風景優美。學校在建國初期建成的一部分紅色磚瓦小樓至今仍在使用,體現出那個時代特有的高校建築風格。學校大部分教學樓、圖書館和空曠地區實現了無線網路的覆蓋,可以方便的接入校園網和Internet。

  學校主要教學、科研建築包括

  • 思源樓,思源東樓,思源西樓
  • 第4教學樓,第5教學樓,第8教學樓,第7教學樓,第9教學樓
  • 綜合試驗樓(工程樓),隧道中心
  • 電氣樓

住宿

  學校宿舍相對緊張,本科生大多數為8人間。主校區南門外的“田園學生公寓”是學校當前最大、設施最齊全的學生宿舍,可容納4000人。學生宿舍內配有鐵通201電話和校園網接入節點。

  正在啟動的“交大學苑”建設項目占地3.5公頃,毗鄰主校區東側,將開發12.5萬平米的大學生公寓和學生食堂、學生超市等附屬設施。整個工程完成後將解決學校一萬名學生的住宿問題。屆時,學校在校生住宿情況將達到421標準。

餐飲

  學校食堂由後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管理,設有5個學生食堂、2個餐廳以及回民食堂,就餐面積9000餘平方米。

體育場館

  學校擁有標準室外體育場2個、室外籃球場20塊、排球場6塊、網球場4塊、足球場2塊和標準游泳池1個;室內羽毛球場地10塊、排球場2塊、籃球場2塊,還有體操房和健身房。

外部鏈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北京交通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