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勞動形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勞動形態

  勞動形態指人類作用於自然界在人類生產活動中所採取的表現形式。

勞動形態的形式

  • 潛在的勞動形態,指未實際發揮作用的,存在於勞動者體內和腦力的總和,即勞動能力。可能得勞動力變為現實的勞動力尚需一定的條件。
  • 流動的勞動形態,又叫活勞動,指在實際的勞動過程中正在發揮的體力和腦力。
  • 物化的勞動形態,又叫死勞動,指凝結在產品中的勞動。

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和新特點[1]

  1.科技勞動成為第一生產勞動。科技勞動在生產中不僅作為生產勞動參與價值與財富的創造,而且,科技工作是複雜勞動,比普通工人可創造更多勞動價值科學技術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巨大作用,使科技勞動成為第一生產勞動。具體表現為:一是科技對經濟發展起第一位的變革作用。現代科學技術已經滲透到經濟活動中,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0世紀初,社會生產力發展只有5%依靠科技進步,而現在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已達到7080%。科技不只是使經濟在量上即規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長,也使經濟發生質的飛躍,在經濟結構經營方式等方面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變革力量。二是科技在生產力諸要素中成為主要推動力量。科學技術自身不但直接體現為生產力,而且它作用於其他要素,從而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最重要力量。三是科技使管理日趨現代化、科學化、高效化。

  2.經營管理成為重要的勞動形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其結果是使勞動過程的環節增多,鏈條拉長,生產商品的勞動很難在同一個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完成;勞動過程成為越來越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種相對獨立的勞動職能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同一個商品的生產過程,從而使勞動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大大加強。,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要在經營管理方面下苦功夫才行,否則,再豐富的資源也不會得到最佳配置,再優秀的員工也不會得到起碼的尊重,再廣闊的市場也不會得到滿意的份額。因此,必須提高對經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大力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3.精神生產服務業的勞動日益重要。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勞動向其他領域延伸。表現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呈上升趨勢,在現代經濟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導致勞動向其他領域轉移和延伸,已不僅僅局限於物質生產領域,而且延伸到了社會服務領域和精神文化領域。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印秀傑.試論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和勞動政策的新發展.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形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7.136.72.* 在 2020年12月21日 09:04 發表

勞動形態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