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創造心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創造心理學(Psychology of Creation / Creative Psychology)

目錄

什麼是創造心理學

  創造心理學是是心理學的一個新分支,研究創造性活動過程中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以文化學、社會學創造學教育學和生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為研究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1950年美國心理學家J.P.吉爾福特首次提出界定創造心理學,認為創造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創造性人格創造性思維。主要任務是揭示創造活動的心理過程,為激發創造潛能,培養創造型人才提供依據。主要研究內容有:各種類型創造活動的特點;創造心理的過程和類型;創造型人格(創造智能、興趣、態度、性格和氣質);影響創造力發揮的因素;兒童創造力的挖掘和培養途徑。

創造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宗旨

  創造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般創造活動,特別是科學創造活動中的人的心理活動規律,以及創造群體的心理現象。它是以心理學為中心,綜合人類學、社會學、教育學以及生理學等對創造研究的成果的一門行為科學,其研究範圍包括影響創造的各種因素,如創造性與創造力之測量,創造過程以及創造的方法等。

  創造心理學是研究創造過程中,創造者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其宗旨是研究、揭示人類創造活動的心理機制,以及心理與生理的社會機制的關係,研究、指導、培養、開發人的創造能力,總結、歸納人類進行創造的一般心理特點,規律和方法。它涉及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對創造過程的影響。

創造心理學的發展

  創造心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同時又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它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還是近幾十年的事。在20世紀初興起科學學研究時,科學創造心理學也納入了科學學的研究領域。當創造學出現後,創造心理的研究又與創造哲學、創造工程學、創造教育學等學科一起,構成創造學體系。它以日新月異的高速度發展,創造心理的研究工作已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科學探索。

  在20世紀40年代,創造心理學曾被劃入人格心理學研究範圍之內,但在研究中發現創造行為受到智慧、動機、情緒、性格、家庭、學校與社會等因素的交互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人格心理學的研究範圍,於是被公認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一批國外創造心理學專著被翻譯介紹到我國,比如,前蘇聯的亞歷山大·納烏英維奇·魯克的《創造心理學概論》,德國的戈持弗里德《海納特的創造力》,美國的羅傑·馮·奧奇的《激發創造力》,德國的弗洛伊德的《論創造力與無意識》,德國的韋持海默的《創造性思維》,日本的高橋浩的《怎樣進行創造性思維》,法國的B.德莫力的《創造力開發的實踐》,美國的D.N·柏金斯的《創造是心智的最佳活動》,等等。

  近年來,國內創造心理學的研究也以令人可喜的速度發展著,研究者和他們的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發展。出版了一些概論和專門性的著作。可以這樣說,創造心理學的研究在中國確實可用“方興未艾”來形容。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Yixi,林巧玲,LuyinT,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創造心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