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農業文化遺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農業文化遺產(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目錄

什麼是農業文化遺產

  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源自聯合國糧農組織2002年啟動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項目。按照糧農組織定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農業文化遺產的特點[1]

  複合性

  農業文化遺產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下的農業文化知識技術,還包括那些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和系統。它與一般意義下的自然或文化遺產不同,是一類典型的社會一經濟一自然複合生態系統,更能體現出自然與文化的綜合作用,也更能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它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的特點為一身,既包括物質部分,也包括非物質部分。物質部分的遺產要素包括各類農業景觀、土地利用系統、農具、農業動植物等,而非物質部分主要是農業文化遺產系統內部和衍生出的各類文化現象,如農業知識、農業技術以及地方農業民俗、歌舞、手工藝、飲食等。農業文化遺產的物質部分所對應的是其自然組成要素,而非物質部分則主要呼應其文化組成要素。從概念下來看,農業文化遺產更接近於文化景觀,其特點是更加清晰地體現出文化景觀中農業要素的重要性,是人與自然在農業地區協同進化的典型代表。因此,農業文化遺產從某種意義下體現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文化景觀的綜合特點,是一類複合性遺產。

  活態性

  與其他遺產類型相比,農業文化遺產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一種活態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遺產保護的總體趨勢已經體現出從“靜態遺產”向“活態遺產”的轉變,文化景觀的出現就是活態遺產的典型代表。而農業文化遺產則比文化景觀更具活態性,因為整個農業系統中必須有農民的參與才能構成農業文化遺產,而同時農業系統又是社會經濟生活的一部分,是隨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農民是農業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他們不僅是農業文化遺產的重要的保護者,同時也是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主體之一。農民生活在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並不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就要保持原始狀態,不能隨時代發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統農業系統的精化,同時也保護這些系統的演化過程。農業文化遺產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需要隨社會發展而不斷提高。因此,農業文化遺產體現出一種動態變化性。

  戰略性

  另外,農業文化遺產還是一種戰略性遺產,這一特點從本質下體現出農業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農業文化遺產不是關於過去的遺產,相反,它是一種關乎人類未來的遺產。農業文化遺產強調對農業生物多樣性傳統農業知識、技術和農業景觀的綜合保護,一旦這些農業文化遺產消失,其獨特的、全球和地方水平下的農業系統以及相關的環境和文化利益也將隨之永遠消失。因此,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保護一種傳統,更重要的是在保護未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種機會。從這個意義下來看,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一種戰略行為,是全球和地方水平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求[1]

  動態保護

  由於農業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遺產,是農業社區與其所處環境協調進化和適應的結果,因此不能像保護城市建築遺產那樣將其進行封閉保護,否則只能造成農業文化遺產的破壞和農業文化遺產地的持續貧窮。農業文化遺產要採用一種動態保護的方式,也就是說要“在發展中進行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要保證遺產地的農民能夠不斷從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中獲得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這樣他們才能願意參與到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也就是說,多方參與,尤其是社區參與機制的建J=在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浙江青田稻魚共生農業文化遺產的多方參與機制試點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中國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中重點探索三種途徑:有機農業生態旅游生態補償,試圖通過這些措施來增加農業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資金來源,形成農業文化遺產長期自我維持的機制

  適應性管理

  適應性管理是指因地制宜的保護和管理農業文化遺產,這也是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要求。一般而言,農業文化遺產大多存在於落後、偏遠、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地區,這些農業系統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的特殊環境,因地制宜,規模小而分散。由於不同的農業文化遺產存在的環境不同,保護和管理的方式也不相同。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農業文化遺產地的居民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中堅持自力更生、不斷嘗試、適應和創新,積累了豐富的當地知識和經驗,可以為農業文化遺產的適應性管理提供基礎。另外,農業文化遺產的動態保護和適應性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動態保護措施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加以考慮,同時對這些系統進行適應性管理,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

  從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和內涵可以明確看出,這一遺產類型“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事實下,農業文化遺產和其他遺產類型的不同正在於它更加關註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一人。農業文化遺產關註系統中人類目前的生存問題,同時也關註系統內外部人類未來的生存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之所以發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正因為是由於現代化工業化的衝擊,大量珍貴的傳統農業系統正面臨消失的威脅,已經威脅到人類的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另外,對於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也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動態保護和適應性管理,建認農業文化遺產地長期自我維持的機制,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實現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和適應性管理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1.0 1.1 .《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特點與保護要求》[J].資源科學.2009年06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刘维燎,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業文化遺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