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信息資源建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信息資源建設

  目前,學術界對信息資源建設含義的理解還不完全一致,主要有以下兩種理解。

  (一)情報學界對信息資源建設含義的理解

  情報學界在圖書館界提出文獻資源和文獻資源建設概念之前,就已經對信息資源、信息資源建設的一些問題展開了討論。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外信息資源管理理論進入國內及我國正式與國際互聯網接軌,信息資源建設就成為了情報學理論界的研究內容及信息機構工作內容

  1995年3月21日,國家計委、原國家科委與國家信息中心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全國信息資源調查的通知》,對全國資料庫電子信息網路資源進行調查。1997年4月28日,原國家科委又下發了《國家科委關於加強信息資源建設的若幹意見》,該文件將資料庫建設確定為信息資源建設的重點。從這些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情報學界所說的信息資源建設主要是指網路信息資源建設,即資料庫的建設,而不是圖書館界所理解的取代“文獻資源建設”的含義。

  (二)圖書館界對信息資源建設含義的理解

  圖書館界認為,信息資源是經過人類採集、開發並組織的各種媒介信息的有機集合,也就是說信息資源既包括製品型的文獻信息資源,也包括非製品的數字信息資源。所謂信息資源建設,是指圖書館根據其性質、任務和用戶要求,有計劃系統規劃、選擇、收集、組織各種信息資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資源體系的整個過程和全部活動。

  信息資源建設應該包括(傳統型)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數字信息資源建設兩部分。只有將(傳統型)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數字信息資源建設都包含進去,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資源建設概念,才是對信息資源建設含義的完整而準確的理解。

信息資源建設的影響因素

  信息資源是人類在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精神財富,信息資源建設則是人類選擇、採集、組織、開發信息資源的社會性活動。這種活動從產生就受到來自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特別是近幾十年,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廣泛運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領域的深刻變革都無疑給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影響信息資源建設的經濟因素

  眾所周知,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因而經濟因素也是影響信息資源建設的最為基礎的因素。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信息生產分配和使用的基礎上,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有其顯著的特征:其一,科學技術知識是知識經濟形成的基礎。知識經濟的發展依賴於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與使用;其二,科學與技術共同支撐知識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作為社會第一生產力,不僅引領現代社會知識經濟的發展,而且為更廣泛地傳播與利用知識提供了堅強的基礎和有力的條件;其三,學習與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知識經濟註重信息和知識的傳遞與使用,處於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們只有不斷學習、積累與創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

影響信息資源建設的政治因素

  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選擇、收集、組織、佈局、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社會性活動,必然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國家政策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和調節作用,因而圖書館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 ·

  第一,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把國民經濟信息化作為戰略重點,把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作為突破口。科學發展觀是黨和政府從我國新的實際出發提出來的重大戰略決策。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之一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經濟建設從主要依賴於自然資源的消耗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人們必須充分掌握有關信息,因為信息資源是開發利用物質資源能量資源的基礎。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要求把信息資源建設作為核心,不斷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面對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正積極研究知識經濟的規律與特點,制定適合本國發展實際的戰略

影響信息資源建設的文化因素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與品格。當今世界,隨著文化地位的提升,文化與經濟、政治、科技的結合日益密切,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促進了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對新時期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建設產生重大影響。

  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針為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問。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就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針政策。

  第二,文獻出版事業的發展為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鞏固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文獻出版,是指運用社會化生產工具將人們智力勞動的成果,通過標準化、批量化的製作轉化為社會產品的活動。雖然在現代網路信息環境中,各種非紙質的信息載體大量涌現,已成為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對大多數圖書館來說,傳統的印刷型文獻仍然是信息資源體系的主體部分,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物質基礎和源泉。

  第三,網路書店的興起為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註入了更為新鮮的活力。網路書店,又稱網上書店,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進行圖書交易的一種新型書店。近年來網路書店發展迅速,憑電子商務的技術平臺,以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贏得了顧客的信任。網路書店的興起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也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

影響信息資源建設的技術因素

  現代信息技術是指在電腦通信技術和網路傳輸技術支持下完成的收集、獲取、加工、傳遞和使用的各種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拓展了人類的信息器官功能,延伸了人類社會的交流空間,並且改變著以往社會的框架結構。圖書館作為一種綜合性的信息資源收藏與服務機構,是社會知識資源與信息資源的集散地,隨著數字壓縮、資料庫構建、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由信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根本性的影響與衝擊。

  第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更加完整。所謂信息資源結構,是指信息資源體系的構成方式,它反映著圖書館信息資源體系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及組織方式,決定著信息資源體系各種功能的具體實現。建立合理的信息資源結構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通常情況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體系是由文獻的學科結構、等級結構、時間結構、文種結構和文獻類型結構五個層面構成的有序的知識信息系統。信息資源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依據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文獻資源類型與特征及用戶需求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

  第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圖書館信息資源獲取方式更加便捷。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與數字信息資源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形成了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圖書館不僅可以根據讀者需要選擇多種多樣的文獻信息資源,建立具有特色的文獻收藏體系,而且可以從互聯網上方便地獲取數十倍、上百倍於本館收藏的信息資源,從而大大縮簡訊息採購的時問。因此,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圖書館既要採取傳統的文獻購入方式,同時也要對各種電子信息、網路信息獲得必要的占有權使用權,這樣圖書館獲取信息資源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第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評價更加科學。以往圖書館對信息資源建設的評價是以本館的實際收藏為對象,以藏書的內容、藏書的結構和藏書的利用為主要的評價指標。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數字信息資源成為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圖書館對信息資源建設質量的評價不僅要以圖書館現有的實體館藏為評價對象,而且要評價圖書館在網路上獲取數字信息資源的能力。面對眾多的數字信息資源,圖書館應當加強用戶對虛擬館藏訪問次數的跟蹤與統計,為客觀評價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情況提供具體的科學的依據。

信息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

  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根據其性質、任務和用戶要求,有計劃地系統地規劃、選擇、收集、組織各種信息資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資源體系的整個過程和全部活動。信息資源建設的目的是建立可資利用的信息資源體系。信息資源建設圍繞這一體系展開,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資源建設基本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信息資源建設是一項較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對信息資源建設基本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資源的含義、類型、特征、發展趨勢及社會作用;信息資源建設的含義、內容、影響因素、基本理念、原則與意義;信息資源建設的政策、方法及其實施;傳統文獻信息資源的採集、開發、組織與管理;現代數字信息資源資料庫網路信息資源建設;信息資源存儲的含義、作用、條件與方法;信息資源共建共用的背景、目標、內容與體系建設;信息資源的評價,等等。

  (二)信息資源整體佈局模式與體系規劃

  信息資源整體佈局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信息資源整體佈局模式的構建應當與我國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水平相適應,只有適合國情,講求信息資源建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才能使這一系統工程順利建設。目前,我國信息資源主要分佈在三大系統內:公共系統圖書館、科學院系圖書館、高校系統圖書館。根據我國的國情,國家不可能打破現有的這種隸屬體制,去建設一個所謂的全國信息中心,但可以在各個系統上分別建立信息中心,然後設立一個全國性的權威機構,站在全國的角度對信息資源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通過分工協作,儘可能獲取所有重要的信息資源以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此外,全國應當建設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信息資源建設的原則

  信息資源建設的原則是信息資源建設客觀規律的反映,是對信息資源建設實踐的科學概括與總結。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圖書館信息資源已經擴展為包括傳統文獻資源、電子出版物網路信息資源在內的涵蓋範圍較廣的各種信息資源。信息資源建設的原則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涵也是不斷豐富和完善。具體說來,信息資源建設的原則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向性原則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圖書館運用自身職能,通過書刊流通、圖書宣傳等途徑向大眾傳播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為維護社會制度、穩定社會秩序服務。所以,信息資源建設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健康、積極、向上的信息資源對於人民大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及圖書館自身的教育功能需要在信息資源建設中註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

  方向性原則要求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要重視收藏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舉止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文獻,如收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經典著作、黨和政府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國家制定的法律文獻等;收藏思想健康、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能提高人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優秀文獻資源;剔除淫穢、迷信、反動等負面文獻信息,杜絕這類不健康信息的侵襲。總之,在搜集、整理、存儲各種信息資源時,我們要堅持批判地吸收和繼承古今中外一切正確、積極、健康的文化財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增添動力。

  (二)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指圖書館及其他類型的信息機構,要從實際使用需要出發,規劃、選擇、搜集、整序、組織和管理信息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信息需求。隨著電腦技術與網路通信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及虛擬館藏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講圖書館對文獻信息資源保存的職能日益削弱,更需要加強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功能。圖書館應當根據本館服務任務的需要或不同服務對象的實際需要進行信息資源建設,最終落腳在信息資源本身的“利用”而非“擁有”上。圖書館在貫徹落實實用性原則進行信息資源建設時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信息資源建設要以各圖書館的具體情況和實際要求為依據,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建立起與其辦館性質、任務、用戶需求相一致的館藏信息資源體系;其二,信息資源建設要針對本地區的實際需要,結合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重點採集一些符合本地區現實需求和長遠需求的各類信息資源,形成具有地方性的館藏特色和重點;其三,信息資源建設必須以滿足用戶信息資源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堅持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既保證重點服務對象所需的信息資源,也兼顧一般用戶所需的信息資源,從而發揮圖書館多方面的職能。

  (三)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就是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必須註重巨集觀和微觀的信息資源系統各要素之問的聯繫,掌握和發揮各種類型信息資源的特點和優勢,使其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形成系統、完整、統一的信息資源體系,為讀者提供全面、系統、快捷的服務。系統性原則要求信息資源建設站在館藏整體發展的高度,洞察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和館藏建設的發展規律,不斷完善館藏體系並實現體系良好的新陳代謝。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要完整系統地收集以服務重點學科為中心的一些紙質文獻、數字化文獻和特藏書刊;要使與本館服務任務直接相關的多捲書、叢書、連續出版物及重要工具書完整無缺,不能隨意中斷;要註意各學科間相互滲透、邊緣交錯的內在聯繫,廣泛而又有選擇地收集相關學科、邊緣學科以及供一般讀者學習與閱讀的基礎書刊;要保持各種類型信息資源之間的合理的比例。

  (四)特色化原則

  特色是信息資源建設的生命,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就會失去生存價值,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網路時代,特色化尤為明顯。特色化信息資源建設的思想,不論是在現在還是在現代化、網路化普及的將來,都將是信息資源建設的永恆主題。形成並突出自身館藏資源特色,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才能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信息資源建設中,應該以需求為導向,以館藏為特色,選擇本館獨有的、具有資源優勢的專題和項目開發建設特色數字化資源系統、特色文獻資料庫。這樣有利於形成學科專業優勢,避免重覆建設,為實現網上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奠定基礎。

  在信息資源建設的實際工作中,圖書館要從學科特色、專題特色、地方特色、文獻類型特色等方面人手,既註重信息資源的數量又註重信息資源的質量。它要求收集的文獻有一定的規模,儘可能得系統完整,內容上有一定的深度,能體現學科發展的最新水平與動向,信息資源類型多樣,構成比例合理,對重點藏書和核心期刊有較為完整的收藏。

  (五)互補性原則

  傳統文獻資源由於以印刷型文獻呈現,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其開架率較高,不僅能滿足讀者的瀏覽權,並具有較高的利用率,同時,紙質文獻具有較強的學術權威性和政治上的可靠性,在知識產權和版權保護方面也有相應的比較健全的法律法規,因此,印刷型文獻在各種信息資源載體中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雖然傳統文獻資源的優越性是無法比擬的,但是這種實體資源畢竟藏書有限,時間滯後,且複本率低。

  在當前網路環境下,它已經無法滿足科學研究和理論創新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相比之下,豐富的網路信息資源網路傳播顯示了數字信息資源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服務功能。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和各種資料庫藉助網路的強大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現代信息資源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在信息資源建設中,應該將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信息資源建設結合起來,虛擬館藏不能獨立於實體館藏而存在,二者是協調而非競爭或獨立發展的關係,只有將它們的優勢互補,才能更好地承擔信息資源保障的重任,建立更為科學、更為完善的信息資源體系

  (六)標準化原則

  標準化和規範化是管理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覆使用的規則的活動。②網路環境下,圖書館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整個信息網路中的一個節點,各個節點之間的訪問交流與資源共用的實現,只有在同一的標準和規範下才能順利進行。標準化與規範化直接關係到數字化建設的成敗,在信息資源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於數字信息資源建設的全過程。在數字化系統建設過程中,各圖書館應設計建造統一的技術平臺和網路信息服務系統,選擇通用的技術標準、協議與規範以及可兼容的應用軟體和硬體,建立起支持多種協議、多種介面,具有良好兼容性與擴展性的開放式數字信息資源管理與服務系統,以便實現最大範圍的共建共用。

  (七)安全性原則

  圖書館對數字信息資源進行加工、存儲、傳遞與管理,並利用網路為眾多的終端用戶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因此,系統的安全非常重要。數字信息資源開發建設的安全主要涉及數據安全、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等多個方面。為保證數字信息資源的安全可靠,應儘量選用技術成熟、性能穩定的信息存儲網路設備,利用管理系統的監測、診斷、過濾、故障隔離、線上修複等功能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和數據的可靠性;要樹立產權意識和保密意識,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不損害所有者的知識產權,不泄露國家或單位的有關機密。

  (八)共建共用原則

  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環境的形成,使信息資源共建共用變得更為必要和迫切。文獻資源種類的增加和價格的增長促使人們對實現文獻資源共用的期望越來越高。基於現代通訊技術、電腦網路技術以及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的發展,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共建共用進入了一個更新的發展階段。共建共用原則是指一個系統、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的圖書館之問、圖書館與其他信息機構之間,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科學規劃,分工協作,共同建設,相互提供利用,建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實現信息資源的互通互聯和全面共用。共建共用原則是把信息資源建設的方向性、實用性、系統性、特色化、互補性、標準化、安全性等原則從微觀領域帶人巨集觀領域,豐富了這些原則的內涵,同時也使信息資源建設真正成為一項社會性的事業,對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 任吉剛,李曉紅著,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8,第22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資源建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