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上海交通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上海交大)
上海交通大学(SJTU)
上海交通大學(SJTU),其前身是盛宣懷於1896年創建的南洋公學

上海交通大學網站網址:http://www.sjtu.edu.cn/ (中英文)

目錄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正门
放大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正門

  上海交通大學(英文名: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縮寫名:SJTU)是中國著名的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之一。上海交通大學其前身是盛宣懷於1896年創建的南洋公學。1956年部分系科遷西安,發展為今西安交通大學,留滬部分發展為今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合併原上海農學院,2005年合併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其前身為創辦於1896年的南洋公學,是中國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學。學校以“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為校訓。

  目前學校有20個學院、2個直屬系和12個附屬醫院。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43個,碩士授權點179個,博士後流動站23個,國家重點學科2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1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2個。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800餘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工程院院士20人,“973”首席科學家7人,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1人、講座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3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0%。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約38000人,其中本科生18000餘人,研究生18100多人,留學生2000人。

  學校科研經費連續多年名列國內高校第三,發明專利申請數連續兩年居國內高校第一。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合作辦學和合作科研,已與世界上150多所著名大學和50多家跨國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並與密西根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開展了的實質性合作辦學,在新加坡成立了國內高校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究生院,每年舉辦數十個國際學術會議。

  上海交通大學的發展目標是建成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進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現任黨委書記:薑斯憲。現任校長:林忠欽。

上海交通大學校訓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欲成學問,當為第一等學問;欲成事業,當為第一等事業;欲成人才,當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學問、事業、人才,必先砥礪第一等品行” ——唐文治前校長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

交大校徽
放大
交大校徽

  1926年1月23日,凌鴻勛校長通告公佈校徽雲:“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揚學校性質,與精神關係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亟應明定,曾經征求式樣,並交由教務會議推定委員會審查。茲經參照原式,重行指定,合亟公佈,作為本校校徽。下學期起,一律採用,特此通告。”按校徽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幹冊,示工程教育工讀並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位1896四字,示本校創辦之年份。用世界西曆者,取其便也。砧外為齒輪,外框象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框與輪之間,上半題篆體南洋大學四字,下半題NANYANG UNIVERSITY英文字。全徽取義深遠,含意顯豁,允稱佳構。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

  解放前交通大學歷史

  *起源

  南洋公學為盛宣懷1896年(光緒22年)創建於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當時的南洋公學隸屬於招商局和電報局,設立了師範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懷任督辦。交通大學的另一支起源於同年(1896年)創辦於山海關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學堂。由於19世紀末天津發生義和團運動,因此北洋大學堂的師生被波轉移到南洋公學繼續教學,從而近代中國第一批大學畢業生是在南洋公學畢業的。南洋公學因為地處上海租界,較少受戰火侵擾。當時教學所用全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原版教材,時稱“東方MIT”。

  *發展

  南洋公學成立後幾經更名。1910年代後期改為南洋大學。之後又改為上海工業專門學堂。

  1920年(民國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於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而分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唐山學校(唐校)、北京學校(平校)。校慶4月8日也是取自交通要“四通八達”之意(唐校即今日之西南交通大學,校慶為5月15日)。

  當時交通大學的老師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很高。而交通大學對學生的管理也很嚴格,因此畢業生大都較為優秀。當時交通大學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錢學森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求學時,發現許多課程與在交通大學學習的完全一樣,要求免修得到批准。茅以升從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畢業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時,該校起初不承認交通大學唐校之學歷, 故出題考核茅之水平, 因為茅回答極為出色, 故該校後來決定從此對交通大學的留學生免試入學。王安去美國哈佛大學時,由於抗戰沒有帶交大畢業證書和成績單,哈佛大學知道是交大畢業的,決定破格錄取。

  抗日戰爭時期,交通大學上海分部內遷到重慶,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內遷到貴州遵義。

  *分裂

  國共內戰之後,交通大學部分教職員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但國民政府直至數年後才允許在台校友於新竹復校, 仍稱國立交通大學。

  1955年,鑒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同時也為支援西北教育建設,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在1955年至1957年兩個學年中分批遷往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學校第一批西遷開始。最後實驗設備,圖書(約92%)和檔案的大部分,約60%的師生遷至西安,而其餘則留在上海。交通大學分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交通大學上海部分。

  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兩部分獨立建校,分別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此時上海交通大學有19個專業,西安交通大學有23個專業。

  解放後交通大學歷史

南洋公学
放大
南洋公學

  1949年國共內戰之後,國民政府將交通大學部分教授遷至臺灣,這就是後來的臺灣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學。

  50年代初,當時的政府參照蘇聯專業化的教育模式進行拆分。交通大學由具有相當規模的理、工、管的多學科大學被拆分成單一的工科大學。大量院系調出。其中理學院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學科被調到復旦大學;化學還支持成立了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土木建築全部被併入同濟大學;管理學院的管理、會計、財務等系併入復旦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部分支持成立了上海財金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紡織系分離出去成立了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水利系由嚴愷帶去成立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航空工程系調整到華東航空工程學院(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中的電子部分調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55年又支持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機電中還支持成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此外還分出去支持了西北工業大學,上海海運學院等許多學校。交通大學只是從外面調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同濟大學支持得到加強外,其餘併入的實力都不強。可以說交通大學為新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1955年,鑒於當時的國際形勢,以支持中國西北地區的教育建設為由,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交通大學在1955年至1957年兩個學年中分批遷往陝西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學校第一批西遷開始。幸由部分師生和上海方面的抵觸,上海的交通大學得以部分保留。最後實驗設備的大部分,約60%的師生遷至西安,而其餘則留在上海。交通大學分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交通大學上海部分。

  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兩部分獨立建校,分別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此時上海交通大學有19個專業,西安交通大學有23個專業。

  196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劃歸國防科工委,同時接受當時的高等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領導。學科體系局限於造船等相關專業。

  1966年,上海交通大學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發展幾近停頓。1970年,學校又劃歸當時的中國海軍領導。

  1976年後,上海交通大學率先在中國高校中進行改革,大膽創新,使學校發展在歷經院系調整、西遷、文革的動蕩後迎來重要的歷史轉機。學校以人事、勞動、分配製度為核心,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激發了教職員的工作熱情;學校充分利用交通大學的校友資源,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在當時中國思想還比較禁錮的環境下,在高校率先接受海外校友捐贈,興建包兆龍圖書館;拓展專業方向,重建數學、物理、化學、力學等應用理科系以及管理學科,逐步恢復交通大學時期理、工、管三足鼎立的學科佈局。學校的這些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肯定。

  198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重新劃歸教育部領導。“七五”、“八五”期間,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5所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

  學校蓬勃的發展使得徐匯校區校舍資源相對緊張。1985年上海交通大學開始在上海市閔行區興建閔行校區並於1987年投入使用。2001年開始,閔行校區作為上海興建的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的主要部分,開始新一輪大規模建設,建成後將從原先的2200畝擴展到5000畝的規模,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基地。

  進入1990年代以來,上海交通大學先後獲得中國政府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支持,被列為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少數幾所高校之一。學校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優化學科佈局,成立了生命,人文,環境,藥學,法學等相關院系,並於1999年併入原上海農學院。但併入原上海醫科大學未果,於2002年成立了醫學院。在國際化辦學方面也取得相當進展。2002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究生院;大部分院系都與國外知名院系開展了師生交換等實質性的合作。辦學成果涌現,上海交通大學的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數量都居中國高校前列。生源質量不斷提高,歷年在中國各省市的高考招生分數線都名列前茅。

  尤其是以電腦科學技術係為代表的一些院系成為交大的名牌專業,在90年代以來連續在全國教學質量評比中獲得佳績,其培養出的著名IT業界人士包括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新浪網首席執行官茅道臨,易趣創始人譚海音,旅行網創始人範敏。

  2005年6月10日,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簽署《關於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的原則意見》。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正式合併,組建新的“上海交通大學”。組建後的上海交大,將成為以工、醫、商見長的國內頂尖大學之一。

交大图书馆
放大
交大圖書館

上海交通大學現狀

  上海交通大學的辦學傳統是“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交大人的精神品格為“求真務實、敢為人先、與日俱進”。在我國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交大校友有200多位。

  上海交通大學的辦學目標是建成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進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其中學科發展目標是以一流的理科為基礎,以強大的工科、生命醫學學科和管理學科為主幹,以高水平、有特色的法學、農學、經濟學和人文學科為支撐。

  目前,學校有20個學院、2個直屬系和1個研究生院以及其它教育機構。擁有本科專業6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43個、碩士授權點179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流動站23個;國家重點學科2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36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部委重點實驗室10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4個,上海市E研究院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1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2個,現正在建設世界級的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2005年數據)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800餘名,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700餘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0人, “973”首席科學家7人,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0%。(2005年數據)。

  人才培養: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約38000人,其中本科生 18000餘人,研究生18100多人,留學生2000人;有國家級教學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7個。2000年上海交大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優秀評價, 2002年成為全國首批獲得本科專業自主設置權的六所高校之一;本科生生源質量名列全國高校前茅,學生就業率穩居全國高校前列。2002年和2005年,上海交大學生代表隊先後兩度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大賽全球總冠軍,2005年ACM全球總決賽由上海交大主辦。此外,交大學生在國際商務挑戰賽、世界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和國際音樂比賽等賽事中屢獲佳績,在國際競技舞臺上展示了中國大學生的風采。

  科學研究:學校科研經費連續五年名列國內高校第三;發明專利申請數持續上升,2004年居國內高校第一;2003年SCI收錄論文數為 1163篇,全國高校排名第六位,EI收錄論文數為1441篇,繼續排名全國高校第二,2004年有3篇論文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2003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6項,2004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8項。

  對外交流: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與多所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的150多所院校、數十家跨國企業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先後聘請了400多位國際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和客座教授。與密西根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開展了的實質性合作辦學;經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國內高校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究生院;與INTELIBM等諸多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聯合共建了50餘個高水平實驗室,每年舉辦數十個國際學術會議。

交大校园
放大
交大校園

上海交通大學校園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有閔行、徐匯、法華、七寶、上中路、重慶南路(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等6個校區,校園總面積近350萬平方米。其中徐匯校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徐匯區華山路上,是交通大學創辦之地,現今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閔行校區是上海交通大學最大的一個校區,位於閔行區東川路上,鄰近黃浦江,始建於1985年,1987年落成使用。目前,閔行校區正在進行二期擴建工程。到2006年基本建成後,閔行校區面積將達到近5000畝,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基地。周圍有紫竹高科技園區以及華東師範大學的閔行校區等。

  上海交通大學校園環境優美。徐匯百年老校區建築古樸典雅,中西合璧。閔行校區建築簡潔實用,富於現代感。

  校園主要建築有:

  • 徐匯校區:中院(1898年建成),老圖書館(1919年建成),體育館(1925年建成),總辦公廳(1933年建成),校門(1935年建成),新建樓(1953年建成),新上院(1955年建成),包兆龍圖書館(1985年建成),浩然高科技大廈(1996年建成),海洋工程風浪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百年校慶紀念碑,大草坪等。
  • 閔行校區:校門,上院,中院,下院,菁菁堂,鐵生館,光彪樓,逸夫樓,思源湖,包玉剛圖書館,文科圖書館,D教學樓,E教學樓,六號教學樓(又名綜合教學樓),光明體育場,程及美術館,新東區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上海交通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