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弱连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弱连接(Weak Ties)

目录

什么是弱连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沟通互动的频率来看,可以简单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强连接最有可能的是你目前工作的搭档,事业的伙伴,合作的客户,生活和工作上互动的机会很多。弱连接范围更广,同学、朋友、亲友等等都有可能,就是沟通和互动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由于个人的时间、经验和沟通机会造成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个人大概有150个联系人,其中强连接约30个,弱连接约120个。

弱连接理论的发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生Mark Granovetter通过寻访麻省牛顿镇的居民如何找工作来探索社会网络。他非常惊讶地发现那些紧密的朋友反倒没有那些弱连接的关系更能够发挥作用。事实上,紧密的朋友根本帮不上忙。

  Granovetter描述弱连接的论文被当年的《美国社会学评论》据之门外而无人问津,直到多年之后才得到认可,并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最有影响的论文之一。正是弱连接才使新的主意从外部世界传输过来。

  弱连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于1974年提出。格兰诺维特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连接” (Strong Ties)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例如一个被人无意间被人提到或者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一个人……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连接”(Weak Ties)。研究发现: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金字塔),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Granovetter认为在探究一些网络现象时,使用弱连接(Weak Ties)的概念比使用强连接(Strong Ties)的概念来得的重要。

弱连接与强连接

  强连接关系通常代表者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在某些存在的互动关系型态上较亲密,因此,透过强连接所产生的讯息通常是重复的,容易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内的成员由於具有相似的态度,高度的互动频率通常会强化原本认知的观点而降低了与其它观点的融合,故认为在组织中强连接网络并不是一个可以提供创新机会的管道。

  相对於强连接关系,弱连接则较能够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讯息,使得网络中的成员能够增加修正原先观点的机会。因此Burt的看法正好与Granovetter的弱连接优势观点相同,即联合其它网络位置的人来减低社会结构的限制以取得结构利益。

  关於强弱连接的界定,Granovetter设计了四个指标,分别是互动时间、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以及互惠行动的内涵,但Granovetter在1973年并无明确指出用来判别强弱连接的标准。然而,后续研究学者所使用的诸多测量方法却都已经明确地掌握了Granovetter所称弱连接的构成本质。有的研究是将强连接视为一种互惠性或回报性的互动行为,弱连接则是非互惠性或非回报性的互动行为,而无连接则代表著无互动关系存在(Friedkin;1980),因此连接强弱的界定事实上是一种程度的区分,而在测量方面,Granovetter是用了互动的次数来测量连接的强度,另外一种测量方法则是将最近互动的次数纳入考量(Lin , Dayton & Greenwald;1978)。

  很自然的,人们都会想,强连接比弱连接更有用处。而 Granovetter 调查的结果却表现出,找寻工作的人更多的是通过那些很少见面甚至一年才可能见一次面的人那里获得职位的信息。总体来说,在找寻工作方面,弱连接的机会要比强连接高的多。

  虽然 Granovetter 没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为什么弱连接有着更重要的价值,但很幸运,他有着足够深的洞察力

  事实上,在信息的扩散传播方面,弱连接起着同样的作用。一个人的亲朋好友圈子里的人可能相互认识,因此,在这样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总是冗余。比如,我从这个朋友或亲戚听到的,可能早已经在另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而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交谈过此话题。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

  上面提到的是比较亲密的私人圈子之间。如果我们考虑到熟人,也就是那些关系不足以到私密程度的人,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他/她来自另一个不同的社交圈子。因此,他们所散播的信息源是不同的。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wdz,Hanmlate,Cabbage,Wgm0594,Dan,Zfj3000,KAER,LuyinT.

评论(共7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弱连接"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1.154.39.* 在 2009年3月11日 10:13 发表

挺有道理的,我们要关注弱连接的作用,尤其是在企业中,获取信息不要局限在自己的部门与直接的上下级之间,还需要走出去,与其他部门进行互动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复评论
218.22.21.* 在 2009年4月6日 16:13 发表

非常有用,感谢^_^!

回复评论
61.185.221.* 在 2009年4月25日 17:18 发表

很好啊,谢谢!!!

回复评论
222.209.206.* 在 2010年5月19日 09:20 发表

有道理,谢谢!!

回复评论
144.82.210.* 在 2014年1月6日 11:58 发表

非常好,谢谢!

回复评论
123.14.51.* 在 2014年5月30日 14:51 发表

有一个问题,强连接和弱连接的出现,主要针对不同的信息源带来的新机会。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很多信息可以在网络中得到,部分地解决了弱连接的问题

回复评论
Forever2013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5月19日 10:06 发表

不同意某些观点,比如,强关系存在回报性行为,而弱关系不存在。我认为恰恰相反,弱关系建立在所谓的“人情”之上,而强关系更多地是基于亲情,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没有太多的利益粘连。事实也是如此。各位以为呢?欢迎交流!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