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银行恐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银行恐慌(banking panic)

目录

什么是银行恐慌

  银行恐慌是指银行体系中众多银行倒闭。银行恐慌使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活动减少,引起投资缩减和总体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对经济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银行倒闭意味着存款者的利益受到损害。银行恐慌是存款者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存款者对银行资产质量信息缺乏了解,这会导致银行恐慌的发生。

银行恐慌的具体内容

  举例来说,比方经济受某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而受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问题,让5%的银行蒙受巨大的贷款损失,变得资不抵债。但是,存款者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存款者无法辨别他们的存款银行是否健全,是否在这5%之中,导致他们十分担心自己的存款无法收回,让他们蒙受损失,于是纷纷前往银行提取存款。银行的工作原则是"顺序服务",即先到者先得到服务。这样,迟到的提款者就可能由于银行资金已经耗尽而空手而归。于是,所有的存款者都有一股很强的冲动要首先赶赴银行提款,结果银行柜台前面排起了长队(这还算好的情况,更槽糕的是提款者前拥后挤,一片混乱),出现挤兑现象。一家银行门前出现挤兑,这会感染其他银行(称为感染效应),导致其他银行也出现挤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公众就会对银行大失信心,致使许多银行的存款都被提走了,这些银行不得不停业关门,银行恐慌变为现实。

银行恐慌带来的危害

  当社会公众对银行系统普遍缺乏信心时,就会出现银行恐慌。银行恐慌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使得银行体系的正常的货币创造过程中断,会破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妨碍货币政策的正常实施,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效能,不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银行恐慌具有同时性和规模大的特点。发生时,货币供应量会显著的大幅下降。

  银行恐慌不是假设,而是事实。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银行恐慌屡屡出现,几乎每隔20年发生一次:1837、1857、1873、1884、1893、1907、1930--1933年。尤其是1930至1933年间,平均每年有2000多家银行倒闭。

防范银行恐慌的方法

  银行倒闭,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即银行用吸收来的存款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冒险活动又未能获得成功,致使银行资不抵债。银行倒闭,让存款者钱囊空空,蒙受损失。防范这种道德风险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存款者对银行的投资活动进行监督,要设法获得银行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的信息,并加以制止(比如把存款提取出来,让银行没有资金去冒险)。然而不幸的是,存款者获取这种信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几乎是办不到的,大多数存款者都无法对银行从事高风险活动进行约束。可见,要防范银行倒闭,只有依靠政府。必须加强政府对银行的监管,通过监管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保护经济的安全运行。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银行恐慌"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40.114.123.* 在 2018年5月12日 20:09 发表

ibawabaliba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