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2个条目

资本流动全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资本流动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flows)

目录

什么是资本流动全球化

  资本流动全球化指资本活动越出国家的界限,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动因,而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资本全球化创造了便利条件。资本全球化具体表现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大职能资本的国际化。其中,产业资本全球化是当代资本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资本流动全球化的特征[1]

  1、资本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速度快速上升。

  2、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更有利的条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3、国际资本市场的价格呈现趋同趋势;

  4、资本流动的载体———金融业务与机构跨境发展。

  5、以资本为纽带的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大大增强。

衡量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指标[1]

  1.资本流动性指数

  该指数等于经常帐户差额与GDP的比值。

  2.投资与储蓄的相关度

  因为一国经常帐户差额是其国内储蓄与投资之差,所以在一个资本高度流动的世界中,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度应很小,由此便可以用这一指标来衡量资本流动全球化的程度。

  3.真实利率趋同度

  在完整意义上的全球化国际资本市场用相同货币衡量的任意两种货币金融工具的预期收益率应相等。而其中更为严格的验证条件是国家之间的真实利率必须一致。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些先决条件:资源的利用不受限制,汇率变动可以很好地预期,各国发行的以不同货币计量的金融工具具有替代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一种货币工具的过量供给和对另一种货币金融工具的过度需求现象,使外汇市场达到均衡。

  4.新兴市场的参与度

  这一指标等于新兴市场资本流入额与国际资本流动总额之比。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应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和受益的过程,因此这一比率的大小反映了资本流动的全球化程度。

资本流动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贸易自由化

  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国际化

  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金融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当今资本流动是否达到全球化[1]

  1988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全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并且呈现出一种加速发展的态势,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似乎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与常规和权威的说法并不尽相同,目前的国际资本流动还远未达到全球一体化。我们应看到,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扩张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资本流动的全球化程度仍非常有限。可以根据4个衡量指标来验证这一结论。

   1、从资本流动性指数来看,如果资本市场真的已达到全球化,一些有着高投资需求的国家应有巨额的经常帐户赤字,同时有着大量储蓄的国家应有巨额盈余。然而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中,其经常帐户差额在20世纪90年代时平均仅占GDP的2%-3%,还不及20世纪早期高峰期时的数值。即使在80年代末金融开放的高峰期,日本和德国所谓的巨额经常帐户盈余也仅达到GDP的4%-5%。在发展中国家中,开放程度最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这一比值也未超过5%。

  2、从投资与储蓄的相关度来看,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里的投资组合典型地呈现出大量偏向于国内的特征,也即人们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本国内,而不遵照资产多元化规则的要求。如今,在发达国家中对外直接投资仅占国内投资的6%,而在1914年之前的20年里,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国内直接投资一样多。欧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股份占GDP的比重也远比1914年的数值小。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仍有大多数投资是从国内融资的,在20世纪90年代,其国内投资仅有10%是从国外获得融资。

  3、从真实利率趋同度来看,由于各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同及经济周期运行不同步等原因,各国的利率水平证券收益率水平是不相同的,甚至还保持着较大的差距,如按1995年10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计算,美国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为4.35%,而法国为5.4%,日本为4.4%;1995年2月货币市场利率(指金融机构间的短期借款利率)美国为5.92%,加拿大为8.02%,日本为2.22%,法国为5.34%,德国为4.99%,英国为5.63%;政府债券收益率,美、加、法、德、英分别为7.47%、8.86%、8.05%、7.27%和8.52%。此外,达到真实利率趋同的条件也不存在,因此当代国际金融市场还不可能用一种单一的实际利率拉平所有实质资本和金融资产(除货币外)的收益,也就不存在一个全球性的资本市场。

  4、从新兴市场的参与度来看,自90年代以来,这一比值仅在1%-3%之间,且近几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目前发展中国家并未完全融入到全球资本的流动中来。

推动资本流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2]

  在资本流动规模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国际货币组织、OECD和一些区域经济金融集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资本流动的政策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之初,基金组织认为,经常性国际支付应该是自由的,而资本转移从法律上看可以是限制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资本流动规模和结构出现大幅度调整,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金组织对于消除汇率限制及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政策意图开始昭于天下,1997年,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达成协议,"同意修改基金组织的条款,将促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作为基金组织的具体目标,并授权基金组织对资本流动进行适当的管理。"1999年7月,当时的基金总裁米切尔·康德苏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演讲 中指出:"资本流动既是过去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国际社会正在考虑是否扩大对IMF在资本帐户自由化方面的授权,以修订IMF的司法权限。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是全球资本流动的大力推动者之一。早在1961年,OECD就通过了《资本流动自由化法典》和《经常项目无形经营自由化法典》,1976年,又通过了《国际投资与多国企业声明》等,作为区域内具有约束性文件,该决议包括所有对外资本交易和经常项下无形交易,适用于OECD地区经营的由外国人控制的企业,要求根据国际法,为外国投资控制的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

  世界关税贸易总协定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等规则,对于直接投资给予法律上的保障。

  其他一些区域性经济与货币安排等机构也相应建立了有关资本流动的管理规定及新的游戏规则。如阿拉伯经济同盟1970年通过了《阿拉伯国家相互投资及资本自由流动协议》,此外,1987年东盟成员国签署了《东盟国家投资协定》,1994年亚太经济合作理事会通过了《亚太经济合作非约束性投资原则》等,北美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3年非洲有关国家签署了《东南非共同市场协定》。尽管这些协定或文本在法律约束力方面有一定差异,并且多数以贸易为主要内容,但是,这些协定至少在地区内部为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提供了法律支持。

  综上所述,推动全球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及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国际贸易发展,金融市场内在需求及利率变动、金融创新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资本帐户管理政策,国际货币体系,跨国公司,以及国际组织等方面。有关动力的属性又可以划分为: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人为推动两部分。

  在一般情况下,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本身的推动力应归入客观必然性类别;金融活动快速上升产生的内在推动力则兼具客观必然性和人为推动两方面的属性,但是,相对而言,其客观必然性的色彩更强烈一些;在资本帐户开放进程中,发达国家的政策推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开放过程又是更多的国家对外经济贸易联系不断扩大的结果,因而同样具有客观必然性的一面。

资本流动全球化带来的挑战[1]

产生经济无效率现象

  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群体性行为,从而使得一个自由的资本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率的资源分配,实际金融中介服务和实际投资水平大大低于可能的最优水平,导致市场出现正向反馈机制,价格水平远远脱离其实际均衡水平,在外汇市场则导致汇率“超调”现象的出现。

固定汇率难保持

  资本大规模流动下主要工业国的货币汇率波动率持续上升,使与其保持相对固定汇率关系的发展中国家的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和内外经济的失衡成为常态,使其宏观管理政策进退维谷,各国政府的市场干预活动(其中很多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心余力绌。80年代以来,各国中央银行联合采取了若干次旨在挽救美元、日元和英镑的行动,以及东亚危机中许多中央银行都几乎耗尽了自己的外汇储备以阻止其货币贬值,但都收效甚微。

金融市场相互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市场的一体化以及金融市场信息传播不对称(高度不平等),使得国际金融动荡的“蝴蝶效应”大大增强,局部的风吹草动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

发展中国家存在劣势局面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风险与利益非均衡、非对称的博弈局面。从资本流动的规律和特性来说,资本的流入是一种正相关的运动,即所在国经济环境越好,流入的资本越多。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全球化进程中它们的竞争力必然不同,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所得的利益远少于发达国家。但是,当面临国际经济波动和巨额资本冲击时,因各国的抵御力量不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比发达国家要大得多。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资本流动全球化:任重而道远.人民网.2000-10-19
  2. 吴念鲁,鄂志寰.金融资本全球化是否历史发展的必然[J].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000,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资本流动全球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