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购买力损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购买力损益(purchasing power gains or loosses)

目录

什么是购买力损益

  购买力损益是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企业由于持有货币性资产而遭到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以及持有货币性负债和权益带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利得。是货币性项目受到物价变动影响而产生的购买力的损失或利益。

  也就是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必须付出较多的货币,才能获得同样数量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此时持有现金,应收账款等货币性资产,必然会丧失一部分购买力。即企业发生购买力损失。同样道理,在通货膨胀时期,负有货币性债务,如应付账款,应付短期借款等,由于欠款时货币相对币值较高,而清偿时可以用贬值的,即含购买力水平低的货币去偿付,企业就会获得购买力收益。

  购买力损益反映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持有的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发生货币购买力净损益可以作为评定企业管理当局应付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能力,及其理财方针是否妥善有效的指标。显而易见,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尽量设法使货币性负债大于货币性资产,以便从中获得收益。在通货紧缩时期,则应尽量使货币性资产大于货币性负债,以避免物价下降所带来的货币购买力损失。

购买力损益的计算

  一般物价水准会计首先要求将会计报表项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两类。非货币性项目不会发生购买力损益,但需要用一般物价指数调整。相反,货币性项目不需要作调整,但要计算货币购买力损益。因此,购买力损益计算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划分是否适当。

  计算货币性项目上的购买力损益是一般物价水准会计的特色,也是一般物价水准会计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货币性项目是金额固定不变的项目,因此,无论是物价上涨还是物价下跌,都将使货币性项目受到相应的影响,使企业遭受相应的购买力损失或获得相应的购买力利益。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持有货币性资产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而持有货币性负债会获得购买力利益。相反,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上升,持有货币性资产会获得购买力利益,而持有货币性负债会遭受购买力损失。

  如果以期末货币的购买力作为不变购买力来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货币性项目上的购买力损益,是用期末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来表示的企业在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减去原始成本会计报表列示的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之后的差额。计算结果是正数时为损失,是负数时为利益。具体计算过程为:首先计算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 性项目净额的计算较为复杂,它等于用期末货币购买力重新表示的期初货币性项目净额,加上用期末货币购买力末货币购买力重新表示的期内货币性项目的减少数。重新表示期初货币性项目净额时,换算系数等于期末一般物价指数除以期初一般物价指数。重新表示期末一般物价指数除以期内一般物价指数。对天在会计期内均解剖学发生的项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内物价指数可采用该期内平均物价指数;对于在会计期内某一时点可采用该期内平均物价指数;对于在会计期内均匀发生的项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内物价指数可采用该期内平均物价指数;对于在会计期内某一时点发生的特定项目,发行债券额和股利支付额,期内物价指数可采用该时点的一般物价指数。如果该时点的一般物价指数不易取得,则可采用接近该时点的一般物价指数。然后计算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期末实际持有货币性项目净额的计算较为简单,它等于原始成本会计报表中所有货币性资产与所有货币性负债之差。货币性资产总额大于货币性负债总额时为正数,反之为负数。最后计算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即以期末应该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减去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差额即为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正数为损失,负数为利益。

  关于购买力损益在财务报告中的报告方法,一般认为,由于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利得或损失与非货币性项目的持产利得或损失在性质上相类似,因而,它应纳入企业利润总额的计算,但不在营业利润中报告。对于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过程,通常还需要编制货币性项目的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计算表,作为补充报告。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Zfj3000,Dan,Vulture,Cabbage,Yixi,鲈鱼,方小莉.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购买力损益"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