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设备事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设备事故(Equipment accident)

目录

什么是设备事故

  设备事故是指工业企业设备(包括各类生产设备、管道、厂房、建筑物构筑物、仪器、电讯、动力、运输等设备或设施)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的行为或事件。加强设备事故的管理,其目的是对所发生的设备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度发生。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重演,达到消灭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设备事故的分类

  例如空压机曲轴有砂眼,在长期交变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裂缝,导致曲轴断裂,并造成缸体、活塞等零件同时损坏的,属于设备事故。如因操作人员在启动空压机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打开空压机出口阀门,以致设备超压造成设备损坏或爆炸,也属于设备事故。

  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设备事故可分为三类:

  1、重大设备事故

  设备损坏严重,多系统企业影响日产量25%或修复费用达4000元以上的;单系统企业影响日产量50%或修复费用达4000元以上的;虽未达到上述条件,但性质恶劣,影响大,经单位讨论,领导同意,也可认为是重大事故。

  2、普通设备事故

  设备零部件损坏,以致影响到一种成品或半成品减产;多系统企业占日产量5%或修复费用达800元以上的;单系统企业占日产量10%或修复费用达800元以上的。

  3、微小事故

  损失小于普通设备事故的,均为微小事故。事故损失金额是修复费、减产损失费和成品、半成品损失费之和。其中:

  1)修复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备品配件费以及各种附加费。

  2)减产损失费是以减产数量乘以工厂年度计划单位利润。设备修复后,因能力降低而减产的部分可不计算。

  3)成品或半成品损失费是以损失的成品或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工厂年度计划单位成本进行计算。

设备事故的管理

  1、设备科对设备事故的管理

  设备科内应设专人(专职或兼职)管理全厂的设备事故,设备事故管理人员,必须责任心强,能坚持原则,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经验,应按照政府的有关法令,上级及本企业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工作。

  设备事故管理人员主要工作内容为:根据政府法令和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草拟必要的规章制度或规定;组织或参加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研究防止发生事故的措施;配合安全科组织对机修新工人或外单位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经常地对全厂职工进行防止设备事故的教育;定期总结、交流预防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措施;做好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日常事故管理工作包括:

  1)事故的调查、登记、统计和上报。

  2)整理和保管事故档案。

  3)进行月、季、年的设备事故分析,研究事故的规律和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车间设备事故的管理

  车间的设备主任、工艺员、设备员、工段长和班组长等,通常是生产第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样他们在设备及事故管理方面也负有重要的责任。要认真贯彻上级的各项法令、规定、指示及各项制度,要狠抓落实,要经常对操作工、检修工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特别是要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加强设备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解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车间设备管理员是设备事故的具体管理者,很多工作是通过设备管理员进行的。车间设备管理员首先要了解本车间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及工艺特点,从而掌握本车间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危险较大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现场操作及维修人员,进行安全监督。此外参加车间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填事故报表,提出防止设备事故的措施,车间设备管理员对设备操作人员、检修人员进行有关安全教育考试。对某些工种,如司炉工、起重工、吊车操作工、机动车驾驶员、高压容器焊工、气焊工,以及在易燃、易爆、高速、高压等设备工作的工种,要严格执行未经考试者不准操作的规定。

  生产车间发生了事故,必须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待上级部门到现场察看完毕后才能加以清理。

  生产车间应积极参与事故调查。事故取得正确结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并把事故教训广泛宣传,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3、设备事故的处理

  在设备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保护现场,尽快调查、研究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并及时提出书面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并相应地做好事故处理和职工教育工作,以求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设备事故的调查程序

  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查分析,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般事故由事故单位主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在设备管理部门参与下分析事故原因。若事故性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全厂设备管理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现场会共同分析,使大家都受到教育。重大及特大事故由企业主管设备的厂长(总工程师)组织设备、安全技术部门和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分析。事故调查可按下述程序进行:

  1、迅速进行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

  凡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若有伤员则应组织抢救,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未到场,任何人不得改变现场状况。

  设备科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人前往事故现场,着手进行调查,不能拖延。因为事故现场是分析事故的客观基础,为了掌握事故原因的第一性材料,避免发生错误判断,把本来属于操作不当或工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事故误认为设备事故,所以设备科人员尽快赶到事故现场是非常必要的。这项工作开展越早,可得到的原始数据越多,分析事故的根据就越充足,防范措施就越准确。

  2、拍照、绘图、记录现场情况

  特别是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存在许多遗迹,为避免“时过境迁”或因抢救工作需要,现场很快要施工,应立即将这些遗物、痕迹拍摄成照片,收集有关资料,以便用这些照片较长时间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得到正确的结论。特别是在发生化工设备、压力容器爆炸,吊车、建筑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时,更是必不可少的。

  若有些情况难以拍摄,则要绘制示意图,并做好化工工艺或设备工艺的原始记录的收集工作。例如:流量、压力、流速等各项参数,还要注意各辅助设施,如冷却水、润滑油管路、风机管路等各项工艺状况,供事故分析和建立各项档案之用。

  3、成立专门组织,分析调查

  按事故严重程度成立由厂长或车间主任负责组织,由安全管理科、设备科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若发生设备事故的同时也发生了人身伤亡或使生产受到重大损失时,要由上级局、公司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调查指导事故调查组工作,压力容器、锅炉发生事故时应上报劳动局,并要邀请其参加调查组。

  调查工作首先应请现场操作和其他现场人员如实介绍情况,广泛地向他们了解情况,弄清事故发生前的操作内容、方法等,力求把事故全过程真相搞准确。尤其是化工设备爆炸,事前可能无特异征兆,当事者又可能死亡或受伤,如发生这种情况,更应反复详细调查,不可仓促形成结论。

  调查的笔录,至少要有二人负责,要经当事人过目并签名。要由主要当事人写出事故发生的过程,并存入档案。向主要当事人了解情况时要问清操作方法、操作次序、当时的外界条件等情况,同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当事人能反映出真实情况,给分析提供可靠资料。

  4、模拟实验,分析化验

  在调查中除了查阅有关技术档案、运行日志外,为了弄清事故原因,可以进一步做分析和化验工作,以取得所要求的数据,如润滑油是否变质,亦可分析气体成分、材料强度等。对操作过程是否超温、超压则可作模拟实验,按形成的后果来推算事故发生的情况。

  若本企业没有条件,则可委托有关单位做化验分析,并要说明情况,以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地做好分析化验工作。

  5、讨论分析,作出结论

  在以上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调查组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向企业领导汇报,并以企业名义向上级机关报告。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若仍有部分人持异议,则在结论中将这种不同意见详加说明,并存档备查。

  6、建立事故档案

  每次事故发生后,经调查处理上报,应将每次事故的原始记录及各种调查材料立卷存档,妥善编号保存。对重大设备事故,更应强调保存一切资料,以备今后查阅。

  7、采取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的调查,目的不仅是为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据以制订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限期实施。但是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不是一个,因此预防措施也可能不是一个,必须一一落实,而其中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必须严格实施。

设备事故的处理

  设备事故发生后,对事故责任者,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要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的处理,以教育事故本人和其他职工,各级领导也应从中找出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主动承担领导应承担的责任。

  设备事故按其发生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责任事故。凡属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及维护修理不当等,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责任事故。

  2、质量事故。凡因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质量事故。

  3、自然事故。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自然事故。任何责任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应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认错态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设备事故的损失计算

  1、停产和修理时间的计算

  • 停产时间:从设备损坏停产时起到修复投入使用时止。
  • 修理时间:从动工修理起到全部修理完交付使用时止。

  2、修理费用的计算

  • 修理费用系指设备事故修理所花的费用,其计算方法为:
  • 修理费(元)=修理材料费(元)+备件费(元)+工具辅材费(元)+工时费(元)

  3、停产损失费用的计算

  • 设备因事故停机,造成工厂生产损失,其计算方法为:
  • 停产损失费(元)= 停机时间(小时)×每小时生产成本费用×成本利润率

  4、事故损失费用的计算

  • 由于发生事故,迫使设备停产和修理而造成的费用损失,其计算方法如下:
  • 事故损失费(元)= 停产损失费(元)+ 修理费(元)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鲈鱼,Yixi,KAER,泡芙小姐,连晓雾,y桑,Mis铭,LuyinT.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设备事故"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3.195.160.* 在 2012年1月5日 16:00 发表

很好,值得借鉴

回复评论
221.194.106.* 在 2013年3月20日 13:38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