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萨伊法则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萨伊定理)

目录

什么是萨伊法则

  萨伊法则(Say's Law),或称萨伊定律、赛伊法则的意思是说,每个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欲望,就是为了想将其所生产的物品与他人换取物品或服务。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 Baptiste Say) 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观点,即所谓的"萨伊定律" (Say's Law)。萨伊认为商品买卖实质上是商品交换货币只在刹那间起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

  基本含义有两点:

  (1)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之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形成对于其他的需求,即供给创造需求;也就是说需求是无限的;

  (2)由于任何生产活动创造出参与该产品生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人们的收入除去用于个人消费之外的剩余部分形成储蓄,并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储蓄=投资,也就是说资本的使用是无限的。

支撑萨伊定律的三个基本要点

  (1)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商品的价格能够有效的使商品的供求均衡;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能够自发调节着劳动的供求均衡;利息作为资本的价格,能够自发调节着资本的供求均衡;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出清。因而不会存在着长期的、普遍的和全面到的生产过剩。

  (2)由于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在交换中发挥着瞬间的作用,所以,卖就是买,买也就是卖;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消费是无限的,所以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一定会有消费。即供给会自发创造需求

  (3)由于利率的大小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利率的大小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所以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资本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化,并最终使储蓄=投资。即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萨伊定律的破灭[1]

  自1875年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危机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难以治愈的社会顽症。尤其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验证了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的局限性,宣告了“自由放任”、不干预政策的破灭。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凯恩斯的“国家调节经济”的宏观经济调节理论和政策主张应运而生,并掀起了“凯恩斯革命”。

萨伊法则的主要论点

  利息

  马歇尔教授说:“一个人用他储蓄的那部分收入来购买劳动和商品,和他用所谓花费的那部分收入来购买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一条人所熟知的经济原理。当他使他所购买的劳动和商品用于生产财富,他指望从这种财富生产得到将来享受的手段时,他被认为是进行储蓄。”简而言之,收入的公式就是:

  收入=消费+储蓄

  这符合萨依定律供求永远相等的原则,收入(供给)等于消费+储蓄(需求),不过对货币形式的资本储蓄却可以看出后期古典学派悄悄地修改了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

  由于消费和储蓄两者一样,而储蓄又最终转化成对生产资料的投资,不论资金用于消费和投资两者都是一样,利率只是均衡储蓄和投资的价格。在这里,储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供应,投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需求。

  这理论成为古典学派对利息和投资的表述,流行于二战前的英法经济学界。但并非凯恩斯利率理论出现之前唯一的利率理论,例如瑞典的维克塞尔便提出另一利率理论。

  劳动市场

  按照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其所著的《失业论》发表的观点,庇古教授认为除了一般的摩擦性失业和一般自愿失业者外,整个经济应该是达到充分就业。根据萨依定律,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社会的商品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那么总产量边际生产率马歇尔创造的概念)将达到最高水平,工人工资相等于劳动的负效用(马歇尔创造的另一个概念),除非工人不满意现有工资水平外,社会不可能出现失业。古典学派将上述现象归入自愿失业,以维持萨依定律所依据的是非自愿失业。所以庇古教授提出解决失业的方法就是工人自愿降低货币工资,从而令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达致均衡,并且反对工会制定过高的工资水平。

  旧货币量

  根据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和收入的公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只有储蓄,然后投资这个选择(消费的那部分属于资本家的利润),而货币只有交换媒介的用途,所以衍生了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会将拥有的所有货币尽快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而避免货币或资金闲置所损失的机会成本。这理论进一步推论,货币流通数量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量、实际工资就业人数等),“仅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的货币数值的大小。”货币被彻底认为只是价值的量度和交换媒介,作为商品的特质遭到忽视,当中货币的价格变化不但没有受到重视,更得出了货币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结论。

  凯恩斯指出,古典学派盲目笃信萨依定律而忽视了有效需求,结果建造了一个脆弱的理论根基。萨依定律的权威性质从诞生之日起便遭到严重挑战。

参考文献

  1. 杨孝海,赵翠红主编.西方经济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萨伊法则"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Hsf1002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22日 21:01 发表

自己生产的其余部分不一定全部都换的出去,很难都形成有效需求

回复评论
210.75.236.* 在 2011年5月6日 08:29 发表

自己生产的产品不一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否则不就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了吗?即使在封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者的生产也不仅仅是满足自身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