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白银运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白银运动

  白银运动是发生在美国19世纪70年代初至19世纪末、以农场主为主体的、要求联邦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以实现通货膨胀的一场广泛性群众运动。白银运动是19世纪后半叶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它不仅直接导致了《金本位法》的确立,而且对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形成、新政时期的金融变革以及战后福利国家货币政策取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银运动的由来与发展[1]

  要弄清白银运动的由来,必须对美国农场主的货币银行观作一历史透视。联邦政府建立之初,美国农场主曾经是硬币主义者,即货币紧缩主义者。他们反对发行任何形式的纸币,不管政府发行的信用货币,还是私人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他们坚持金银等硬通货为唯一的货币形式。他们甚至反对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包括联邦银行(中央银行)和私人商业银行。在杰弗逊·杰克逊时代,就因为农场主的竭力反对,致使当时作为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先后被迫关闭。这是因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的美国还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国家。远离航道市场的农场主,家庭生活必需品基本自给·杰弗逊1812年在写给约翰·亚当斯的信中曾说道,在他所生活的乡村,每个家庭就是一个作坊,用自己的原料和劳力制造自己衣着所用的毛料和日常家计所需。“估计一只羊就够全家穿衣”。当时农场主只有少量剩余产品用于交换,所得货币用来纳税和购买其它所需商品。因此大部分农场主很少与遥远的市场联系,也不需要太多的货币。乡邻之间互相提供的劳务,往往以农产品劳动力作为报酬农场主之间的债务,即使以货币计算,一般也不用货币清帐,还债是通过进一步农产品和劳力交换进行,一般也不计算利息。当时,货币只是罕用的交换媒介,而不是积累的手段。因而,美国农场主不需要银行和纸币。他们的政治偶像杰弗逊就曾说过:美国是农业国,农民每年只收获一次,且大部分农产品自己消费,仅小部分用于交换,因而只需要少量货币便能满足交换的需要,没有必要建立银行和发行纸币;发行纸币只会导致货币贬值,只有金银才能保值。迟至1813年杰弗逊还认为,“事实上,一个年收入1万元的农民可以从他的商人那里得到所有的商品供给,而于年终向商人出售自己的产品而清帐,不需用1元现金”。农场主不仅不需要,而且痛恨银行和纸币。这不仅是因为殖民地时期纸币和大陆券贬值的痛苦经历,更重要的是因为银行和纸币出现引起了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破坏了他们理想的公正、公平社会。杰弗逊等人反复表达过这一思想。杰弗逊认为,建立银行和发行纸币会导致城市对农村的剥削和欺诈,银行一旦破产,就近的城市较容易获得保值的金银货币,而留给农民的是一堆废纸。故而,建立银行只能使一群骗子发财,而牺牲诚实和勤劳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卡罗林的约翰。泰勒也曾于1794年说过,“再往好处看,银行也不过是强加在劳动者头上,要他们为流通媒介付出代价的一种欺诈”。农场主有一个关于“财产”的朴素概念。他们认为只有土地、金银和直接从生产劳动中,尤其是从土地劳作中获得的财富才是“真实”的或“自然”的财产,而纸币、银行股票、债券等是“非自然”的、或“非真实”的财产。他们认为,这些陌生的、不可触摸的非真实财产,正成为一股异已的、十分活跃的力量,威胁和侵蚀他们的真实财产。银行家、股票证券投机商,不在土地上劳作,却占有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这些财富无非是通过投机、欺诈、滥发纸币和证券,从而窃取了农场主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果实而来。

  美国历史上的农场主还信奉斯密式的自由放任主义。他们反对联邦政府扩大经济职能。他们认为联邦政府干预经济越多,给予富人的特权就越多;联邦政府管得越少,则“非自然”的干扰就越少,就可避免“非自然”的财富和权力的集中。他们相信,只要保待“事物的自然秩序”,社会财富就会大致平均地分配。他们尤其反对联邦政府给予私人经营银行特许权。这在他们看来,这是私人银行谋取了不正当的官方支持,僧取了不应有的垄断持权,是货币利益集权与政府勾结,是私人利益对公共权力公共利益控制。“普通人”的领袖杰克逊总统在反对给予美国第二银行新的特许的否决咨文中的一段话很具有代表性。他说,“富人和强者往往过于使我们的政府服从于他们自私的目的。……当法律在这些自然的和公正的利益之上加上非自然的社会差别,给予……特权,使富者更富,有力量的更强大,社会的下层—农民、技匠、劳动者……,就有权抱怨政府的不公正。”“如果政府限于平等保护,像上苍下雨一样,对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富人和穷人,普降甘霖,这将绝对是一大幸事。”

  但是到19世纪下半叶,美国农场主的具体诉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是硬币主义者,转而要求发行更多纸币,不再是货币紧缩主义者,转而要求通货膨胀;美国农场主也不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相反呼吁联邦政府干预,以保护在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下日益入不敷出的农人群体。这一转变源自美国农业与农民处境的深刻变化。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除个别偏远地区外,自给自足农业已随着农业商品化浪潮消失了。国内工业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市场。与此同时,国外也愈来愈多地需要美国的农产品。开始是棉花,然后是粮食。公路运河铁路网将种植园主和美国西部农场主与新的市场联系在一起。而东部农场主则由于西部的竞争,更进一步彻底开发城市市场。随着西进运动的推进,来到广阔、肥沃土地上的农场主发现利用机器耕作的价值。他们很快用上了马拉的机械、收割机、铁犁、辗谷机和脱粒机。农场主不再仅仅种植和制造自己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开始集中精力从事商品生产,越来越多地从乡村商店里购买生活资料。他们尽量利用机器优势,尽可能多地占有土地,并通过借款实现最大限度的机械化。原本自给自足的农民,现在不得不经常与雇工、银行、商店、捐客、马匹和机械打交道了。那种农民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生活资料的自给自足的旧传统已成为历史。正如《草原农场主》杂志于1868年所说,原来不那么需要钱的农民突然发现他们是那么前所未有地需要钱,需要更多的钱。他们不得不放弃杰弗逊曾经说过的一只羊可供五口之家穿衣的古老的农民理想,不得不适应工业革命打造的新世界,否则不能得到农业生产必需的资本设备。收割机和其它农业机械必须用钱购买,要购买就要现金信贷。布和工具不再是在农场作坊制造,购买它也需要用钱。在新的农业经济中,如果不借助于机器设备,信贷和现金,就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而这些东西是传统农业所不需要的。

  内战结束后,美国农业进入了长达30年的萧条时期。谷物小麦价格年复一年地下降。农场主不得不通过生产更多的小麦、谷物、棉花来弥补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然而,这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新的农业机械化使生产更多产量成为可能,但过度商品供给更进一步使粮食价格下降。农业萧条,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可避免地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尽管农业萧条不是某一地区问题,也不是某一国家的问题,而是当时普遍的国际问题——1870-1890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持续下跌,但农民认为价格下降是由于货币量不足引起的,如果货币供给增加,价格就会自动上升。

  于是农场主要求政府增加货币供给。起先,农民要求联邦政府增加绿背纸币的发行。所谓绿背纸币,指南北战争初国会通过《法币法》授权联邦政府直接发行的、不可兑赎金属货币信用货币。1862-1864年,为支付战费,联邦政府被迫三次发行这种无硬币支持的法币,总额是4.5亿,占全部流动货币的一半。大规模地扩张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急剧的通货膨胀。1861-1864年,价格上涨了74%。这是美国革命以来通货膨胀上升得较快的一次。这一时期也是农民的繁荣时期,尤其是胜利的北方农民。1875年1月4日,共和党任期将满的国会通过了《恢复硬币支付法》。该法包括三个重要规定:第一,取消了3亿美元国民银行券的最高限额,允许各国民银行根据需要发行纸币。第二,将增加国民银行纸币发行与按比例撤回绿背纸币相结合,即每发行100美元国民银行纸币,财政部则撤回80元绿背纸币;第三,为确保尚未撤回绿背纸币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授权财政部于1879年1月1日起,以1盎司20美元的战前平价,用黄金兑赎绿背纸币,这就是所谓恢复硬币支付。但在农场主看来,共和党政府之所以撤回绿背纸币和恢复硬币支付,是以华尔街为首的银行家,即所谓货币权力作祟的结果,是银行家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银行家还要让私人银行控制货币发行权,用私人发行的国民银行券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总之,西部和南部农民债务人认为货币权力应直接对他们一切经济不幸负责,特别是对农产品价格下降负责。于是农场主掀起了一场反对撤消绿背纸币,反对《恢复硬币支付法》,要求通货膨胀绿背纸币运动。1879年初《恢复硬币支付法》付之实施,绿背纸币运动衰落。但随之另一种救世药方又代替了它。这就是要求自由和无限铸银的白银运动。

  联邦政府建立之初的1792年,美国开始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即任何人可携金银到铸币厂铸成金币或银币。人们可以用247.5克黄金,换得10美元金币,用371.25克银,换得1元银币。这意味着银与金的比价是15:1。但杰克逊政府时期,金币贬值,即10元金币的含金量减少到232.2克黄金,但是银币含银量不变。如此银与金的比价变成16:1。换言之,即1盎司银官方价值1.292美元,1盎司金官方价值20.67美元。然而,在公开市场上,银的价格却远超过1盎司1.292美元。因此,人们往往宁可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白银而不愿用白银铸币,于是银币逐渐从流通中消失。因而,1873年2月12日通过的《铸币条例》,只字未提铸造标准银币,实际上是停止铸造含371.25克白银的、标重412.5克的银元。1873年立法未提及铸造银币在当时并未引起银矿主特别注意,他们并不关心政府是否购买他们生产的白银。但这一忽略却在1874年引起了轩然大波。1874年美国西部发现丰富的银矿,白银供应量急增。如内华达银矿,1873生产了645000美元的白银,两年后该矿出产了16125000美元的白银,是1873年的25倍多。1874年1盎司白银的市价跌至1.238美元。这还只是银价长期急剧下降的开端。与白银供给增加的同时,对白银的世界需求却日趋萎缩。尤其是几个欧洲国家从银本位或金银复本位变为金本位后,急剧减少了银的货币用途。银矿主不久就发觉,如果不是因为1873年法未提到铸造银元的话,他们原本可以以1盎司1.292美元的价格出售白银给铸币厂,而不是以1.238美元1盎司价格在市场出售。银矿主们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市场。因此,他们要求政府成为他们生产的白银的最大顾客,购买白银从而铸成银币。他们指责1873年法放弃铸造标准银币是东部银行家和立法者的一场阴谋。当时一个更流行的说法是,银的非货币化是英国人的阴谋。英国人企图以此确保黄金支付从而提高英国人持有的美国价券的价值。白银生产者称1873年法为“73年罪恶”。

  迫于白银运动的压力,国会于1878年5月通过了《白兰德·艾利森法》。该法规定,财政部每月购买足量银锭从而铸成不少于200万不多于400万元标准银币。该法案虽被海斯总统否决,但却被国会强行通过。由于财政部总是按最低限额购买白银,不能满足银矿商人的胃口,其余自由银派也不满于该法,因为它没有规定无限铸银。后来农场主和白银生产者又迫使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购银法》,取代《白兰德·艾利森法》。新法规定财政部每月购买450万盎司白银,并以此为基础发行金库兑换券。金库兑换券是法币,可随时兑成铸币,或者黄金或者白银,由财政部长定夺。

参考文献

  1. 陈明.《美国白银运动的历史渊源及其久远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白银运动"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