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生物产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物产业(bioindustry)

目录

什么是生物产业[1]

  生物产业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分、结构、功能与作用机理开展研究来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同时,将生物产业分为传统生物产业和现代生物产业两部分。

生物产业的起源[2]

  生物高技术产业的起源和发展与大学、研究机构关系密切。绝大多数生物新技术新发明,都是来源于一流的实验室和研发机构。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分子生物学兴起,一些学者逐渐从科研机构独立出来,创办自己的公司,专门从事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规模生产,由此开启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序幕。一般认为,1976年4月,风险投资家和DNA重组领域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Boyer教授成立的基因泰克公司(Genetech)、专门从事基因组的商业化,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开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量现代生命科学及生物新兴技术的诞生,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相继完成了干细胞技术与组织工程、克隆技术、生物芯片、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等。在此期间,科研成果技术转让、大型传统制药企业合作研发、机械仪器快速更新等多种因素促进创新型重磅产品不断涌现,一大批生物技术公司不断涌现,这些公司通过上市兼并等手段,企业规模迅速扩展,生物产业进入资本扩张和产业大规模运作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开展以及2001年启动后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领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启动了生物产业的又一次革命,生物技术产业进入了全球扩张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逐步成为高技术群体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领域之一。生物技术涉及到多种学科,而且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结合,形成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前三次科技革命。现代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粮食、健康和环境三大基本问题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生物产业特点[1]

  生物产业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与长周期特征。

  一是高投入。生物医药为例,按2000年美元计算,1975年美国开发一种新药仅需1.38亿美元,但到1987年即上升到3.18亿美元,2001年更进一步增加到8.02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上升到13亿~16亿美元。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医药工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从15.1%增加到18.5%,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40%。2001年,美国医药工业的研究开发支出达305亿美元,其中52亿美元投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53亿美元投放到肿瘤、内分泌以及代谢系统研究,28亿美元投放到心血管疾病等。在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强度高达33%,远远超美国全部行业4%的平均水平。1997-2001年,全球药物研发投入增加了72%,而新药上市数减少了47%;新药研发技术平台正在从高通量(High Throughput)转变到高内涵(High Content)。

  二是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新药的投资从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实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实验、生物利用度测试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任何一个环节失败都将前功尽弃。从国外新药研发的情况来看,从新药的临床前实验到FDA批准,平均每个品种要花费2.5~3.5亿美元,需要12年时间。研究中的化学药品能够进入市场的成功率还非常低,平均概率为1/10 000~1/5 000。研制过程早期的候选药物约每5 000种才有1种进入市场,进入临床试验药物每5种才有1种能进入市场。进入市场的产品中也只有30%的产品能够产生较大的效益。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生物技术领域的小企业大约有99%以上最终会归于失败。但是,一旦成功的话,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高达10倍以上。

  生物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生物产品多与人民生命健康有关,政府管制性强,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等特征。比如生物能源属基础性行业,而生物医药、生物环保等属于公益性行业。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中必须发挥引导、推动和扶持作用。

生物产业的分类[3]

  根据生物技术应用的不同领域,生物产业可以分为以下五大方面: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产业

  1.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产业可大致分为疫苗与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详细分析和说明见表1。

表1 生物医药产业分类

分类细分产品列举
疫苗与诊断试剂疫苗流感疫苗,肝炎疫苗等
诊断试剂临床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分子诊断试剂
其他
创新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治疗性抗体,血液制品,微生物药物如重组人干扰素a-1b,a-2b,a-2a
其他
现代中药中药材种植
中药饮片加工
中成药制造
其他
生物医学工程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如核磁共振等医疗影像设备,肿瘤物理治疗设备,低生理负荷监测康复设备等
医用植入器械,人工器官及组织工程化产品如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电子耳蜗,医用超声换能器,高强度超声聚集肿瘤治疗系统,心脏起搏器等
新型医用高端耗材如功能化分子成像显影剂,免疫性血液吸附剂及血液净化剂等
其他

  2.生物农业

  生物农业是指按照自然的生物学过程管理农业,适当投入能量和资源,维持系统最佳的生产力。生物农业强调通过促进自然过程和生物循环保持土地生产力,用生物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其中,生物育种是指利用转基因、分子设计等现代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农业生物新品种。表2对生物农业产业进行了划分。

表2 生物农业产业分类

分类细分产品列举
生物育种粮食类如超级稻新品种Ⅱ优航2号和中浙优1号等,轮选987等小麦品种超级稻,转基因玉米,杂交玉米等
油料类中油6306等油菜新品种,优质专用大豆
棉类转基因抗虫棉花等
蔬菜类转基因番茄,脱毒马铃薯等
畜牧,水产类如中国荷斯坦牛,北京黑猪,南江黄羊,中国美利奴羊,小型蛋鸡等畜禽新品种,鲤鱼杂交种如丰鲤,荷元鲤等水产新品种
其他
林业育种林木新品种如转基因抗虫欧洲黑杨,741杨等
野生动物品种如野生动物驯化以及茸鹿,水貂,狐狸等特种经济动物遗传改良新品种等
其他
绿色农用生物农药苏云金菌、重组抗棉铃虫病毒
生物制品生物化肥根瘤菌剂
动物用药品,疫苗核酸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
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
完全可降解农用薄膜
其他
海洋生物食物及化妆品藻多糖,肽类,胶原蛋白,葡糖胺聚糖等
资源开发利用药物Ziconotide
其他

  3.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bio—energy)主要是指利用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为原料生产的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固化成型、生物质热解液化和沼气、燃料酒精、生物柴油催化合成、生物制氢等技术。简言之,主要指利用生物质开发新型能源,包括能源植物的培育及种植。生物能源产业的分类可见表3。

表3 生物能源产业分类

分类细分产品列举
能源植物育种和种植非粮能源专用作物类如木薯,甘碧,甜高粱,菊芋,甜菜等
木本油料植物类麻风树,油桐,黄连木等
速生乔木等原料林类乔术,灌木等
其他
生物液体燃料燃料乙醇玉米乙醇、木薯乙醇、纤维素乙醇等
生物柴油
生物丁醇
其他
生物质气化固化燃料生产与发电沼气
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
生物质气化发电,固化发电蔗渣发电,秸秆,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发电等
其他

  4.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主要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制造新型材料和化学品,以及利用生物的机能进行制造,以替代化学制造。生物制造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基材料和微生物制造两个领域。其中,生物基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其他植物及其残体和内含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方法制造的一类新材料。它是生物制造的重点领域之一。生物制造主要分为生物基材料和微生物制造两大类。详见表4。

表4 生物制造产业分类

分类细分产品列举
生物基材料生物塑料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聚羟基丁酸酯(PHB)以及可热塑性淀粉塑料,淀粉基聚合物等
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乙烯,乳酸,1.3-丙二醇。丁二酸,脂肪酸甲酯,乙二醛,生物乙醇等
生物质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质合成环氧树脂,生物质碳质吸附材料,PLA树脂,淀粉基高分子材料
糖工程产品木糖醇。低聚异麦芽糖,壳寡糖。低聚木糖
木基工程材料木塑型材,无醛木塑复合材料,天然纤维/塑料复合材料
其他
微生物制造酶制剂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新型酶制剂
用微生物加工替代化学加工微生物加工在纺织,造纸,制革等产业的应用
生物反应器动物生物反应器,植物生物反应器
其他

  5.生物环保

  生物环保主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进行治理,并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及相关设备,包括污水处理、固体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

生物产业的作用[4]

  (1)生物医药产品占生物产业市场的70%以上,是生物产业的主导产业。现代生物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涵盖了从药品到临床、从诊断到预防、从保健到治疗等多个重点方面。当前,我国医药行业中化学制药占医药制造业的53%,其生产过程中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物医药可以大大缓解这些矛盾。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水平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建设,支持重要生物医药产品产业化。2008年,已有30多种产品实现了产业化,300余种产品进入市场,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产业基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2)生物产业可推动农业的变革和发展。利用转基因等生物工程技术,可改善农、畜产品的质量,提高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我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的推广,用胚胎移植技术改良牛羊品种,都说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农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利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取代化学产品,有效缓解化学农药、肥料对我国土壤结构的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富营养等问题,减少了化学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3)生物产业开发再生新能源,引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等。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物能源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随着利用非粮食生物原料生产新能源技术的成熟,一种燃烧性能、动力性能和环保性能都好的新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4)通过对生物材料的深度开发,具有可自然降解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利用、便于机械加工等特点的一批生物制品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建筑业、包装材料业等领域,大大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依赖,是解决我国资源急剧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的关键,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条必经之路。

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分析[5]

  1.生物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性

  生物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始阶段,有明显的技术主导特征,技术和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链各环节的可分性较差,因此表现出与信息产业完全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从而出现不同的技术产业化的支撑条件要求。

  (1)知识和资本双重高度密集

  生物产业发展对人才以及创新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研究开发投入以及人力资本投入很大。美国生物产业的R&D投入强度高达33%,比全部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知识的高度密集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自发形成的生物产业园大多出现在研究机构和生物人才密集区域。

  (2)对政府和专利的高度依赖

  要求较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生物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的作用极为突出,其高额利润完全依赖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政府的审批制度极为敏感,同时由于生物安全、伦理等问题,对政府政策的依赖也较高。

  (3)生物企业规模出现两极分化

  少数龙头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并存,要求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大规模的巨型企业在生物产品市场上占有支配地位,是研发投入主体。但这些企业数量有限,大量生物企业是小企业,且创新活跃。如美国59%的生物企业雇员不足50人,而大企业9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这些外部小公司。

  (4)技术和需求双重驱动

  要求有成果辈出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化的市场环境。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研究开发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水平,生物产业的发展支撑有赖于大学等研究机构不断推出新研究成果。同时,治疗重大疾病、人口控制、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巨大的市场需求构成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2.生物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支撑条件

  欧美发达国家的生物产业发展虽然还没有形成垄断地位,但其发展遥遥领先,分析其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其中根本性的支撑力量所在。

  (1)生物高端人才密集,高水平、高质量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以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一流的研究人员队伍,不但提供大量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产、学、研的有效合作与互动,形成有效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注重不同研究机构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学术界与企业界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相关部门更是将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向公众提供他们的研究情况作为;—项重要的义务。

  (3)面向国际市场,构造良好的市场条件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之所以产业化进程较快,一方面是技术成熟,另一方面til是人类对解决温饱及健康的巨大需求的拉动。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水平高、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加快对全球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如美国的转基因产品大量销往发展中国家。

  (4)大公司带动,小企业创新活跃,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数量很少的大型生物公司却是发达国家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其研发投入是学术界和小企业的重要经费来源,同时还是小生物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并为他们提供人才资源

  (5)促进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专利法等政策法规设立专利法,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成立咨询公司,协助进行专利申请和交易活动,促进生物技术专利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调动研究人员的研发以及申请和转让专利的积极性,促进成果转化。

生物产业的经济学分析[6]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趋枯竭,地球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自然灾害激增,生物物种迅速减少,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主要方式和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逐步走向终结,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观念开始日渐为人类所接受。生物技术正在推动以矿业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将对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生物产业在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3个产业化浪潮推动下,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成为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增长源。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愈来愈意识到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人类社会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政府纷纷把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基本国策,竞争日趋激烈。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增长源。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创造的生物产业及生物经济,成为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从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深化对生物经济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融合诞生生物产业

  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或者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交叉发展过程。其特征在于融合的结果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总而言之,产业融合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并已在很大范围内影响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问互相渗透具有内在成长性,正在促使现有产业的边界重新划分。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学原理,提供商品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生物产业主要是指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持的新兴产业,其中主要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从生物产业的内涵来看,其本身就是一个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产业。从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生物产业的含义就不难看出,其本身就是融合其他相关学科及技术而产生的。生物产业发展集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集聚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集聚。生物产业发展应走产业融合的道路。必须实现技术融合、业务与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的“三结合”。技术融合是前提基础,业务与产品融合是关键,市场融合是最终的结果和检验。技术融合实质是技术创新的过程,产业间发生技术融合之后,原有的生产、业务流程等要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产生以提高核心技术和业务能力水平,生产出新的产品的效应,否则技术融合就没意义。而新的业务水平和新的产品兽能话府市场需求.以市场融合为方向.不然商品就不能实现其价值

  (一)生命科学中相关产业融合成为当前重要特征

  生命科学产业中生物、医疗电子、制药和信息等项重要技术日益交融,相关企业间的跨行业合并或合作,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信息、医疗、制药和生物技术的相互渗透,一台医疗设备、一个计算机软件和一个药物之间的区别正变得不复存在。电子产品的微型化、远程遥控和网络技术则使得以上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从技术角度来说,要想在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之间划清界限将非常困难。生物、信息和制药等技术的融合,具体表现为不断出现的跨行业企业的合并

  (二)生物产业与农业的融合

  现代生物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创造一种新型农业,即生物环保农业。这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辟高产作物新资源,拓展新的食品资源。生物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以及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变革,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强化农产品的营养功能;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技术还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打破农业与工业的界限,实现“农业工业化”、“工业农业化”。

  (三)生物产业与医药产业的融合

  目前生物技术产业中生物医药产品仍占主导,占70%以上,而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研发费用还在不断增长,平均每5年翻一番。21世纪基因工程制药成为高技术发展的顶级生长点,国际上已有20多种基因工程药获准生产,有更多的新药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四)生物产业与环境、能源产业的融合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在治理污染、防治沙漠化、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环保产业化以及发展无污染的洁净新能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金属材料、生物聚合物材料等生物材料已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既安全又健康,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和适应性,被称为“绿色材料”。我国已在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海洋方面具有一批重要成果,产业化前景广阔。如从野生麻风树果实中提取并加工出与柴油相近但更加环保的燃油,这种生物柴油不会出现黑烟弥漫现象。目前,我国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数百种海洋活性物质,开发的“准”字海洋药物有5种,全国海洋药物生产企业已有40多家,年产值约10亿元。在化工、造纸等领域,正在进行利用生物降解有害物质减轻环境污染途径的探索。

  (五)生物技术和IT产业紧密融合

  生物技术和IT技术在未来将融合得更加紧密。目前,全球生物技术和IT企业的融合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据Goldm and Sachs最新技术报告显示,美国的科技巨头IBMSun康柏摩托罗拉等公司,每家已至少与生物技术公司和调研公司达成12项合作意向,共有140多项合作协议。IBM公司表示,到2004年,生命科学领域的IT销售每年已达到30亿美元。这也正是IBM下一代超级计算机针对于生命科学领域而开发的原因。

  (六)生物产业与工业的融合

  用于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的基因工程及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可降解生物塑料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将解决工业排放、白色垃圾等环保难题,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用生物技术变革传统的工业生产工艺技术,比如用生物过滤替代传统采矿方法,用纸浆生物过滤替代传统造纸技术,用基因重组、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化工原料和产品,用生物材料发展制造业、医药业、建筑业、信息业、包装业,用生物技术改造废气、废水、废渣,变废为“宝”。

  (七)生物产业与芯片技术的融合

  基因芯片是一门问世不久的,涉及微电子、微机械、塑料成模等工程技术和学科的新兴技术。它为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最基本的、必要的信息和依据,成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已有的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以及其他多种由生物材料制成的信息芯片。它将许多分析过程集成到芯片上,使分析集成化、微型化,主要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检测、司法鉴定、动植物检疫、基因组研究、环境监测等多种领域,是未来的生物信息学的信息处理平台,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八)生物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生物信息实验数据的积累速度相当惊人。继DNA序列测定之后,大量的遗传信息处理工作,如存储、检索、整理以及分析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等需要进行。生物信息学由此应运而生,涉及生物技术、结构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是基因组学的技术平台和重要基础。对生物技术的发展,由定性科学转入定量科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生物和信息的融合还突出表现在一大批生物信息统计研究公司的诞生,生命科学领域新出现的“数据采矿”,正是生物信息统计公司从事的工作。

  (九)生物产业与化学工程的融合

  生物化工现已成为全球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产业。随着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学科获得了空前高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生物技术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并由此带来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生物分子的高效表达和生产带来新的契机,也为生物化工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已建设了一批生物化工重点学科及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在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器、工业生物催化和下游生物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某些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二、生物产业是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技术进步条件

  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条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可以做合理解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最有效的技术进步条件,对2l世纪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在1956年先后提出来的。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条件是:假定生产中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化的,因此,资本一产量比率可随着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增长是受技术进步影响的。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极为重要的独立于劳动和资本之外的因素,因此,在讨论经济增长时,必须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

  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劳动投入量及技术进步,即收入(或产量)是资本、劳动变量和技术进步的函数,可表示为:

  Y=f(K,L,A),其中Y代表收入,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投入量,A代表技术进步。

  假设技术进步率为△A/A,那么,表示总收入增长率的公式就可以写成:

  △Y/Y=△A/A+a△K/K+b△L/L……

  式中:a表示收入增长中资本所作的贡献的比例,b表示收入增长中劳动所作的贡献的比例。上式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以及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即使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率为零,即△K/K=0、△L/L=0时,仅仅由于技术的进步,经济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增长。据美国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在美国总产量的增长率中,归于劳动和资本投人量增长的比例不到1/3,归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比例大于2/3。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增进。其中知识的增进是技术进步中最重要的内容,对经济增长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作了一个估算,技术进步引起的生产率提高中有60%左右归功于知识的增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结构进行了分析,1971年在他的《现代经济增长:事实与思考》的演说中,对经济增长下的经典性定义中,突出强调技术进步是内在决定因素。这一观点目前已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并作为研究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之一,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新经济支柱,而信息经济只是知识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初步展示了知识经济发展速度快、创造社会价值巨大等特点和优势,而生物经济才是知识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IT和网络砝码显然要亚于生物技术,前者只是对人类的信息沟通带来了巨大的革命,只是一个传播信息的手段,而生物领域的革命则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命运,生物领域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和所创造的价值将会大大超过网络,标志着人类真正走向知识经济的充分发展的新时代。

  三、生物产业是可持续增长的高效高收益产业

  鉴于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知识和技术的高密集性,其高效高收益性可以从生物技术科研投资效果进行分析。从经济学角度评价生物技术科研投资的效果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剩余分析法和生产函数法。

  科学研究可能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或生产力提高,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发生变化,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就可以使用剩余分析法,如图1所示。
Image:剩余分析法示意图.jpg

  在图1中,假定采用生物技术成果后供给曲线从S1移动到S2,那么均衡价格、产量将由(P1Q1)变为(P2Q2)。S1时,生产者剩余为A+D,消费者剩余为G,社会总剩余为A+D+G;S2时,生产者剩余为A+B+C,消费者剩余为D+E+F+G,社会总剩余为A+B+C+D+E+F+G。从S1S2,(A+B+C+D+E+F+G)一(A+D+G)=B+C+E+F,这就是社会总剩余的净增加值。研究表明,在极为不同的条件下,对供给需求曲线的形状与移动做了大量的假设。使用剩余分析法对生物技术科研投资的收益进行评估,收益评估值的大小存在差异,有些很小,但生物技术科研投资肯定能够获得收益,则是毫无疑问的。对生物技术科研投资所做的上述收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生物技术科研投入的社会效益较高,追加公共、私人投资可以增加社会福利的增长。经验表明,到目前为止,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联合行动比任何两者独立的行动都更富有效率。

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7]

  (一)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三方面的重大机遇:时代机遇,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成长期,有利于我国抢占某些制高点,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全球化机遇,我国既可以发挥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广泛参与生物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分离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又可以利用劳动成本低、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承接跨国公司研究开发外包和生物产品制造的转移,还可发挥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作为纽带和桥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物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迅速发展壮大生物产业;生物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机遇,把发展生物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结合起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优势。我国具备发展生物产业发展的众多机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农业、中医、中草药发展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农作物起源八大中心之一,有七干多年农业历史,中医药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流传最悠久的传统医药体系,仅秘方、验方就达三十余万个、药典记载的有六万余个;生物资源丰富,为发展生物产业、生物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库”;发展条件具备,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新阶段,为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内在动力;制度优势,我国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3.挑战。我国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规模小、国际化程度低;政策、体制上还有许多地方不适应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特殊战略意义

  加快生物产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五方面:发展生物产业是保障全国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的根本要求,用于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人口与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抉择;是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生物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是重要保证;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必须充分估量和特别重视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治、文化的巨大影响,将生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生物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要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统领生物产业的战略性发展,将生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要以解决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为切人点和突破口,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培育现代生物产业,主动迎接生物经济时代;加快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生物产业融合聚集和集群,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创建新型国家而努力开拓创新、跨越发展。

  建设战略性生物产业应把握四方面原则:统筹规划、远近结合;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国际合作,集聚发展;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四)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发展目标:主要目标是奠定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的体制、政策、结构、布局等基础,努力缩小与欧州、日本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1.体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用于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和行业管理、体制、组织体系、投融资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品为核心、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中国特色产业创新体系。2.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发展重点: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六个领域和五项前沿技术。

  重点发展生物产业的六个领域是:1.生物农业。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产品结构等目标,加快生物农业发展。重点发展动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扩大杂交水稻、玉米、棉花等以及其他优质高产农作物、畜禽、林木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新型疫苗及禽畜疫检测试剂的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可降解塑料、饲料用酶制剂等绿色生物制品以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2.生物医药:围绕防治重大传染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大力发展精确的鉴别诊断试剂和用于控制传染病、生物防御的疫苗和药物;发展针对重大疾病尤其是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及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新型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药物;提升我国原创、仿创药物的研发能力,选育优良中药品种;加快冬虫夏草等的培养和拟生态的规模化生产等。3.生物制造产业。提高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的研发能力,对现有的重要酶种、生产菌种及发酵工艺,进行重点改造与提升以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等;以生物技术全面提升食品、饲料、轻化工、石油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4.生物能源。提高燃料酒精规模生产能力,加快生物汽油、柴油专用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实现微生物采油技术;选育石油植物新品种。5.生物环保。重点发展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生物技术产品,研究推广荒漠绿化植物新品种,加快生物技术对盐碱地改良步伐及污染土壤的修复等。6.生物技术服务。加快发展预测医学、基因档案、生物信息等服务业

  发展生物技术的五项前沿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靶标的发现对发展创新药物、生物诊断和生物治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研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的规模化识别,突破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识别、表达调控及靶标筛查和确证技术,“从基因到药物”的新药创制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它是基于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分子对接、分子模拟以及分子设计技术。重点研究蛋白质与细胞动态过程生物信息分析、整合模拟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虚拟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生长与药物代谢工程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组合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筛选等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因操作技术是基因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蛋白质工程是高效利用基因产物和重要途径。重点研究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技术、染色体结构与定位整合技术、编码蛋白质基因的人工设计与改造技术、蛋白质肽链的修饰及改造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蛋白质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可以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各种组织细胞供临床所需,也可在体外构建出人体器官,用于替代与修复性治疗。重点研究治疗性克隆技术,干细胞体外建系和定向诱导技术,人工结构组织体外构建与规模化生产技术,人体多细胞复杂结构组织构建与缺损修复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是新一代工业生物的主体。重点研究功能菌株大规模筛选技术,生物催化定向改造技术,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生物催化技术系统,清洁转化介质创新技术及工业化成套转化技术。

  (五)战略举措

  建议主要从六方面采取战略举措:

  1.大幅度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投入。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把生物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支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建设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产业的投入,建立中小生物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税收优惠及返还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进行补贴

  2.提高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生物产业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支持在生物产业基地建立高水平的生物技术孵化器和生物技术留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及组建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加大财政对生物产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国家重大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基金主要投向企业。

  3.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要加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专业人才;完善人才使用机制。

  4.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培育与发展生物产品与服务市场;完善生物产品市场准入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5.加强生物资源保护,保障生物安全。要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开展生物资源调查、评价,收集宝贵生物资源,加强物种种质库(圃)及保护场(区)、原生境保护点、试验基地和信息与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生物资源流失查验技术平台,组织实施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认真贯彻相关的国际公约及条例、办法,建立权威的生物安全评价机构,完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和引进转基因动植物、生物产品的准入制度,建立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等。

  6.加强生物产业宏观管理。

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7]

  (一)现代生物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主要标志是:

  1.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新药物可能达到3000种。

  2.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生物农业快速增长。专家预测,转基因动植物产品将占据21世纪主要农产品大部分市场,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一批新兴产业群正在逐步形成。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向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环保工业、能源工业等渗透和融合,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形成,将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新的浪潮。

  (二)现代生物产业将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的依据是:

  1.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带动新科技革命发展进入一个历史性突破关头。人类基因组序列“工程框架图谱”于2000年完成,被认为是现代科技史上继核能利用、航天登月、互联网之后又一个里程碑。

  2.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将为解决世界人口与健康、粮食、环境、能源等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手段。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将会破解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从本质上揭示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途径,推动新的医学革命,促进制药工业发展,全面提升人类健康水平;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及生物肥料农药等的应用,将推动种植养殖业变革,并使“农业工业化”;生物制造技术发展,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

  3.发展生物产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生物产业成为世界性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新的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并加快生物产业的战略性部署。

  1.美国力争全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产业组织体系,如白宫、国会均设有生物技术产业委员会跟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并及时研究制定财政预算、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实施专项计划,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和推动生物产业集聚发展。

  2.欧洲力求保持生物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2003年欧盟在《欧洲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中指出:“生物技术是下一个技术革命,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支柱。欧洲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该报告提出的发展战略包括三个层面:充分挖掘和发挥欧洲生物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强化欧洲教育、研究、管理和资金的基础,建立欧洲生物技术企业、协会之间的网络,鼓励地区和产业群间的合作,促进知识、技术的流动;完善生物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体系,实现生物技术与欧洲社会价值观协调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日本决心在生物经济时代再创辉煌,提出要实施“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把生物产业建成仅次于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推出三大战略:大力推动研究开发,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对生物技术发展的理解与支持。

  4.印度在成为计算机软件大国后,立志再成为生物产业大国。此外,泰国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委员会”,首相亲自担任主席,把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政府优先发展的领域,建立一个“干亿元产业”。韩国的目标是使生物技术产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新加坡提出把新加坡建成“生命科学中心”的目标,将外汇储备的5%~10%用于生物技术扩大产业发展并启动了“纬壹科学园”建设。

生物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问题[8]

  一、财政金融对我国生物产业支持的总体态势

  我国生物产业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企业自筹、政府的财政拨款、金融机构贷款、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我国生物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较弱,无论是政府的财政支持,还是金融机构贷款,规模都不大。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投资额较少,风险投资较弱。

  1.政府的财政支持

  生物产业的发展阶段,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到产品推向市场,再到实现产业化,政府的财政拨款一直是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的资金来源。虽然国家的这些财政资金支持了生物产业的发展,针对生物产业的发展,政府还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但是同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相比。国家在生物产业的投资比较弱。政府对生物产业的财政拨款是有限的,对于生物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说,算是杯水车薪。有些企业因项目缺少资金支持,加上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而破产

  2.金融支持

  生物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不具有规模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制度处于金融抑制当中,由政府主导的金融配置的方向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被抑制在金融安排之中。金融市场安排具有高度集中性,银行承担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中小企业受到所有制和规模上的歧视。再加上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差,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等,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更难。中小生物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一些技术、知识、专利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很难成为银行贷款抵押物,中小生物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存在着所谓的信贷配给现象。

  3.资本市场

  1992年以前,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家的财政投入。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一部分效益好、市场前景比较好的生物企业获得了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但是与其他产业相比,生物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融资能力有限。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比较单一,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尤其是中小企业板块存在着股权分裂的现象,法人股无法流通,无法使风险投资有效退出。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标准和程序,使得只有业绩突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才能上市,在上市标准、监管方式等方面限制了生物产业上市融资。所以,创业板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门槛有待进一步降低,以进一步改善生物企业的融资状况。

  4.风险投资

  20世纪90年代,随着风险投资这种投资方式的兴起,我国生物产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但是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对生物产业的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投资的制度还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从而限制了生物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除此之外,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如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负担比较重,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都导致生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这种方式融资的力度较弱。

  二、完善财政金融支持的着力点

  1.完善生物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也要调整,要增加对生物产业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门的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项目,发展科技研发机构,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攻关,增加生物产业科技研发的财政预算。

  用好财政补贴。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生物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加快生物产业的产业化步伐。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也要对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进行贷款,促进生物企业发展。对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生物产业产品、生物能源、材料等给予相关的税收政策。

  2.积极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创新

  建立生物产业金融支持的监测制度,预防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建立对生物产业金融支持的监测制度,将生物企业纳入监测的范围之内。定期对生物企业进行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进行分析,及时分析国际市场的生物产业发展状况,了解生物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建立有效的生物产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造相关的数学模型来分析相关指标与生物产业发展及金融系统风险的相关性。为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预防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金融创新。金融约束下的生物产业融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市场失灵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的手”进行调节,但是,就金融创新本身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相关部门应从金融政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从生物产业自身来看,首先,企业应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培育生物企业管理者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金融机构与生物企业之间的关系。其次,生物企业自身要积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自身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方式,大力引进适合自己的中高级人才,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治理结构。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管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财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大力推进自身信用制度建设,切实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生物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作用

  近年来,我国公开资本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新机会和新渠道。其中,许多生物企业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等的方式在公开资本市场上进行了有效的融资。自2004年6月中小企业板开设以来,一部分效益好的生物产业企业得到了直接上市筹资的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上看,与其他产业相比较,生物产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直接上市的几率都是比较低的。另外,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外相比,结构比较单一,上市公司股权分裂,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无法上市流通,使公司即使实现公开上市,创投资金也无法退出。目前,深圳中小企业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只能说是金融创新的一种过渡形式,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多样化的资本市场。

  积极发展我国生物产业的内部资本市场。自力更生解决资金问题。所谓内部资本市场,就是由拥有多个经营单位的企业集团总部和各成员企业参加的集团企业内部的资本融通市场。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更有效地获得相关信息,对于内部的资源配置也具有外部资本市场所不具有的优势。第一,融资成本较低。内部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提供者之间信息比较透明,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融资成本过高问题。另外,内部资本市场可以避免各种手续费等交易费用,也可以减少由于过多的股东债权人介入而带来的代理费用问题。第二,内部资本市场可以大大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因此,在我国现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生物企业应适当地倾向于投资的多元化,构建多元化的内部资本市场。

  4.建立生物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性,狭义的风险投资就是指以高技术为基础的投资,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科技的项目,通过项目的高成长性和出售股权获得高收益。目前风险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但是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逐渐形成企业、个人为主体,由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形成投资者、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企业三位一体的资本循环,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行模式。资金由投资者投入到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再将风险投资基金注入到符合条件的风险资本企业以及项目。这样通过资本的运作,增值的资本再回流到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再将资金收益回馈给投资者,从而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退出机制,利用金融手段分散生物产业投资中的金融风险,将资金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克服投资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的困境,增加生物企业的有效资金供给,推动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1.0 1.1 王昌林著.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2. 刘传铁著.第六章 生物产业 中国光谷产业坐标: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4.
  3. 肖兴志主编.第11章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解读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06.
  4. 董光器编著.2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03.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编写.第3章 “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支撑保证条件建设发展思路研究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05).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
  6. 刘奇,李荣杰,孙自铎主编.第二章 生物经济引领21世纪的发展 21世纪新经济形态:生物经济与生物质的开发利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
  7. 7.0 7.1 罗崇敏著.第四章 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2.
  8. 陈岩.浅析生物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问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5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卢伟,连晓雾,Dan,y桑,Gaoshan2013,方小莉,Mis铭,Lin,Tracy,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生物产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