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循环型社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循环型社会[1]

  循环型社会是指以物质循环、高效、节约利用为目标,以生态学为指导原则,遵循经济规律,通过实现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管理体制,到全社会各层次主体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变,建立一种能够长期、有效、稳定地支持经济系统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运行的社会功能机制和结构,逐步形成以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为核心,符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友好要求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高效、和谐。

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要求[1]

  1、对待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处理废弃物等环境问题以一种新的社会模式,在时间及空间的循环体系中加以解决;

  2、严格控制废弃物的产生,使废弃物的排放减量化;

  3、对可利用资源,采取再次使用或再生利用的方式,达到物尽其用;

  4、对于可利用能源,通过燃烧或其他方式回收热能;

  5、对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采取无害化处理。

循环型社会的内容[1]

  1、以生态文明为主导意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重要文明形态。它是对工业文明的升华,是对传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内涵的扩展。从它自身的内涵看,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又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

  2、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系统协调发展为目标。循环型社会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和对产品实行综合利用及循环利用为手段,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社会发展模式;

  3、融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于一体。循环型社会就是通过转变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产模式消费模式,抑制自然资源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负荷,从而达到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

  4、以绿色社区为基本单元,以绿色公民为细胞。狭义循环经济主要解决生产领域和经济活动领域的资源循环再生问题,循环型社会在此基础上,主要推动社会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因此,需要加强社会基础建设和公民素质教育。只有公民具有循环经济意识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行为规范,只有把每一个社区都发动起来,从生态社区、生态城市,继而发展生态省,实现循环型社会的过渡;

  5、系统化建设是循环型社会的主要思路。循环型社会建设领域的广泛性、对象的复杂性、主体的多元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决定其发展模式应具有系统性。系统模式主要是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来改变和约束人类的社会行为,在整个社会范畴内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比如日本,它以3R原则为核心,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情报激励、非政府组织与生产者的协议、扩大生产者的责任、生态需求六个方面的措施来构筑循环型的社会经济体系。其中前两项带有强制性,后四项则以协商自愿为原则。

循环型社会的特征[1]

  1、按照生态规律确定人类活动的方式;

  2、循环型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全面和谐的社会;

  3、循环型社会是一个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

  4、循环型社会需要建立相应社会经济技术体系;

  5、循环型社会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

  6、循环型社会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杨雪峰.《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M].2009.0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Lin,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循环型社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