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美国著名学者,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都有研究。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是指其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

  1.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所以,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什么不同。

  (2)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通常人们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但奥苏贝尔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其二,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都是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言语意义接受学习。

  2.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第二,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3.学习原则

  奥苏贝尔根据他的同化理论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学习原则:

  (1)逐渐分化原则。即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他们逐渐加以分化。

  (2)整合协调的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

  (3)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也就是说,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其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认知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同化实质上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其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不同,划分了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观念时,新旧观念(或知识)之间构成类属关系,或称为下位关系。这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新的学习要在几个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包摄性更广、概括水平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就产生“上位学习”。

  (2)并列结合学习

  当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上位关系,而只是并列关系,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朱式庆主编,教育技术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01,第46页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Mis铭,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