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新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来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思想,强调人本身生产能力的积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弥补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研究以物为主、忽视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者的个体差异对经济影响之不足。作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长期致力于运用经济学方法和观点研究人类行为,开辟了以前只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关心的研究领域.拓展了经济学研究范围,被称为“帝国创建者的经济学家”。在人力资本研究方面,贝克尔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出发,做了许多开创性研究工作。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其代表作(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人力资本革命”的起点,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西方新经济理论研究有深远影响,对于我们正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有现实参考价值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上述异见, 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观点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一贯做法一样.舍弃了资本的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因而不能揭示人力转化为资本的深刻社会原因.容易混淆马克思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历史论断,使得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变得模糊不清。但除此之外,贝克尔在既定的社会制度下研究人力资本所揭示的一些论点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关于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建立及含义

  贝克尔的突出贡献之一是首次用传统的微观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模型。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与个人未来收入之间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在 假设每个家庭(或个人)都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贝克尔证明了在人的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条件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的当前价值等于未来收益的当前价值。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条件有以下含义:

  1、在人的一生中,最优投资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资本增多,工资在上涨,进一步投资的边际成本变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预期的收益在下降,因为寿命有限,留下来采集这些投资收益的年限减少了。因此,从个人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每个人都应当在年青时加强人力资车投资.这样做是最合算的。

  2、人力资本投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年轻时,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快.收入增长也快,后来增长慢.投资量趋于下降;年老时.继续工作的年限不多了,投资可能不足于抵销人力资本折旧.收入可能下降。

  3、人力资本折旧率越大,投资的动力越小。因为随着折旧率提高,边际收益就要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量必然减少。

  4、打算在劳动力队伍中逗留年限较短的人或一年中较少工作的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较小,因为他们的投资收益也较步。

  5、从工资率定义W=a_{e}\times H分析,a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如果a变小.收益会变小,对人力资本投资动力也小。也就是说,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刺激.一方面能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使人们对自己的技术和训练作更大的投资。

  (三)在职培训对收入、就业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在人力资本投资各种形式中,贝克尔重点考察在职培训。他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关于“一般培训”.贝克尔指出“一般培训在提供这种培训之外的许多企业都是有用的。”

  大多数一般培训在提高提供这种培训的企业的工人未来边际生产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其他企业的边际产品。按照完全竞争假定.任何一个企业所支付的工资率都是由其他企业的边际生产力所决定的。这样,在提供一般培训的企业边际产品的增加大于工资率时.它们才能获得培训的部分收益,完全一般性培训在许多企业中都是同样有用的,而且在所有这些企业中,边际产品都按同样的幅度增加。所以.工资率和边际产品增加的量完全相同,而提供这种培训的企业就得不到任何收益。那么,一些企业为什么还要提供一般培训呢?原因是只有在企业不付出任何费用时,它才愿意提供一般培训。所 ,工人通过领取低于他们在不接受培训时能得到的工资的方法来支付一般性在职培训的费用。一般培训对收入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影响。贝克尔指出:“受过培训的人在培训期间将得到较低的收入,因为在这段期间要为培训付出代价。而在以后的年龄中可得较高的收入。”0因为受过培训的人的年龄收入曲线比没有受过培训的人的年龄收入曲线更加倾斜,投资成本与从投资中得到的收益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而且,一般培训不仅使曲线倾斜也使曲线更凹,这说明:“培训对青年时的收入增加率比对老年时的收入增加率的影响更大。”

  关于“特殊培训”,贝克尔指出,不同类型的培训所提高的生产率在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其他企业显然也是不同的。它能更大地提高提供培训企业的生产率的培训可以称为特殊培训。完全特殊培训可以定义为把受培训者用于其他企业时对生产率没有影响的培训。贝克尔认为在特殊培训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支付培训费用,因为没有一个理智的雇员会对他没有好处的培训支付费用。企业将以利润更多的形式得到这种培训的收益,利润的增加来源于更高的生产率,无论收益多少—— 按适当的比例贴现— — 只有在收益至少等于成本时,企业才会提供培训,长期竞争的均衡要求收益的现值完全等于成本。”

  关于正规学校教育、保健等其他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贝克尔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学校看作是专门从事教育生产的机构,并认为学校正规教育与企业在职培训之间并不一定总是有明显的区别,在某些方面,可以把学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把学生学习作为一种特殊培训。关于保健,贝克尔认为,身心健康在世界各地日益作为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保健投资与在职培训有同样的影响。

  (四)关于抚养孩子的成本问题

  贝克尔认为每个家庭都要根据有限的资源情况,在多生孩子。还是要给孩子们多进行训练、教育或多消费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而作出决定,并引入“影子价格”概念,按照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证明了孩子的质量与父母买其他消费品是接近的替代物,孩子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影子价格发生作用而构成最好的相互替代关系,由此解释了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互动关系。贝克尔认为发选国家生育率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时间价值高,已婚妇女的时间价值提高而使孩子数量减少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增长,对孩子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影子价格发生作用而构成最好的相互替代关系,由此解释了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互动关系。贝克尔认为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时间价值提高,已婚妇女的时间价值提高而使孩子数量减少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增长,对孩子的投资回收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回收率增加,会鼓励对孩子多投资。对如何降低发展中国家过高的人口增长率问题,贝克尔认为除了采取措施降低每个普通家庭对孩子的投资成本,同时完善工资制度.提高有技术人员的工资以刺激劳动生产率,改善人们对投资选择,提高人力资本投资而减少人口供给

  (五)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回收率问题

  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其回收率不能小于利率和有形资本的回收率。在具体计算时.要考虑经济增长耐未来收入提高的作用,也要考虑不劳动者的人数的变化等。许多国家的情况表明,在企业、工人之间都存在竞争,如竞争使收入高于生产力。就会降低收入;而低于生产力就会提高收入。这时,企业就会通过奖盒或其它形式为工人分配利润。如工人生产力超过收入.则会刺激企业招收更多工人。以进一步提高利润。当然.如工人生产力低于收入,将会出现相反情况。可见.追求最大利润的途径,应设法促使收入和生产力趋向平衡。贝克尔曾用方程式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他还用多重回归的方法不估算社会投资回收率的值。

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现实意义[1]

  尽管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还存在着多争议,但用经济方法米考察人本身智力与体力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在贝克尔研究的基础上,现代西方新经济理论基本上都引入了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如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Romer,1986)、宇泽弘文两部门模型(Uzawa,1965)、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Lucas,1988)、克鲁格曼-卢卡斯-扬的边干边学模型(Krugrnan—Lucas—Yang,1988—1991)等.都将人力资本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考虑,人力资本理论因此逐渐受到重视并完善起来。

  贝克尔突破传统的资本概念的束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是战后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余增长率”的根本原因.改善贫困人口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贝克尔反对古典经济学家的“自然资源决定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等悲观论调,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智慧与能力。从广大发展中国家角度考虑,基础教育与在职培训确实应当成为政府援助的方面,因为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增加社会资本存量,而且可 提高一国的比较优势.增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 人的素质状况决定了一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潜力,在重视物质资本投资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贝克尔首次使用了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弥补了人力计划理论的不足。五、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家普遍意识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加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本.而且需要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本的各种专门人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力计划理论(manpower planning approach)风靡一时,人力计划的要点是利用历史的有关资料,对未来的人力需要进行预测.给各国政府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但人力计划理论最大的缺憾是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建设的成本问题。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模型克服了这方面的不足,不仅考虑了人力资本投资利益.而且还考虑了人力资本投资成本问题,特别是引入了“放弃收入”概念和时间因素.使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核算更完整,更全面。

  人力资本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消费理论,对现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也提出了修正。根据贝克尔的定义,一般地,消费活动不影响将来的生产力.任何一项费用的开支.只要能影响未来的收益.就是投资。这样,根据传统消费观念认定是消费的活动如教育、卫生保健、在职训练、劳动力迁移等.由于能影响未来生产力,应当被认为是投资。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与个人甚至国家,过分侧重于有形资本的投资问题.对人力资本这一极重要的无形资本则很少有详细的计划安排。关于国民收入核算问题,贝克尔认为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办法不能正确估计一国的总投资总消费规模。他特别指出,任何一个社会的基本的资源是人的时间,因而主张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各种“放弃收入”算入整个国民收入中去.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宏观经济分析和正确反映现实。这个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接受。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那个国家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素质差异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智力外流,人口质量低下,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利用高收入政策所产生的人才积聚效应.推动了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终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从而在国际贸易交换中赚取了更多的利益。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用好有限的教育投入。使其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完善政策,吸引人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我国来看.人力资本状况还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这集中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两个失衡:

  一般劳动力供过于求;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即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供不应求,特别是高技术人才、风险管理、企业经营者严重匮乏。因此要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迅速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支出政府支出的比重。改善政府投入结构,重点向基础教育领域倾斜.致力于帮助那些贫困而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人以重新获得生存的技能。

  二是推动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化发展。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除了政府之外.还应该广开门路.鼓励个人投资和社会各界投资办学,推动教育产业化。要特别注意扭转目前单位与企业普遍存在的重用人而轻培训的短视行为,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鼓励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出发。为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迎接时代挑战,也应该积极倡导“终生就业,终生培训”的观点,积极参加在职培训以及各种各样的后续教育。

  三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准的灵活的用工制度,使劳动者的收入真正与其能力贡献相适应,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的诱因.形成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李守身、黄永强.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